腦外傷后綜合征

腦外傷后綜合征

腦外傷后綜合征是常見的頭部外傷后表現,通常指急性顱腦損傷恢復后,仍有許多自覺癥狀不能消除,但神經系統檢查卻無客觀體徵發現,甚至通過CT、MRI等檢查亦無異常發現。腦外傷后綜合征的發病原因仍未完全明了。目前認為可能是在腦輕微器質性損傷的基礎上,加上患者的身心因素與社會因素而造成。腦損傷后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但以頭痛、頭暈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三方面為主。治療採取綜合性治療手段。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和心理諮詢,消除顧慮。對症治療。治療后可改善癥狀,預后較好。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神經外科

病因


● 腦外傷后綜合征的病因不明確,可能是在顱腦輕微器質性損傷的基礎上,患者合併身心因素及社會因素導致。

癥狀


● 腦損傷后綜合征的臨床表現複雜多樣,但以頭痛、頭暈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三方面為主。
● 頭痛最常見,多為脹痛或跳痛,部位常在額顳部或枕後部,有時可累及整個頭部。常因失眠、疲勞、雜訊或心情不佳而加劇。
● 其次為頭暈,可有步態不穩或共濟失調,給予對症處理后可緩解。
● 除了上述癥狀外,還可有情緒不穩、注意力渙散、記憶力減退、易激動。
● 伴有自主神經功能紊亂時,可有耳鳴、心悸、血壓波動、多汗、性功能下降等表現。
● 神經系統體檢一般無陽性體征,輔助檢查多為陰性。

檢查


● 確診腦外傷綜合征還需要進行影像學檢查、心電圖、心臟超聲等檢查。
● 影像學檢查:如頭部CT或磁共振提示既往存在腦外傷的影像學表現,除外新發的急性腦血管病及外傷。
● 心電圖、心臟超聲、常規抽血化驗等一般檢查,除外其他器質性疾病或慢性病。

診斷


● 醫生根據癥狀、體征及輔助檢查結果來診斷腦外傷后綜合征。具體診斷依據如下:
● 患者既往有明確的頭部外傷史。
● 出現或持續存在頭痛、頭暈的臨床癥狀病程達半年以上。
● 體檢無明確的神經系統陽性體征(即神經系統無明顯病變)。
● 輔助檢查如頭顱CT檢查、頭顱磁共振成像(MRI)等正常。
● 排除其他神經精神疾病或能引起神經衰弱綜合征的器質性改變。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出現頭痛、頭暈和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等癥狀,容易與腦外傷后綜合征相鑒別,這些疾病包括腦血栓形成、腦栓塞、腦出血、腦腫瘤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進行詳細檢查,請醫生進行診斷和治療。

治療


● 治療採取綜合性治療手段。
● 耐心細緻的解釋工作和心理諮詢,消除顧慮,對症治療。
● 鼓勵患者適當地參加體育鍛煉,恢復日常生活和工作。
● 配合理療等綜合治療均有助於患者好轉和恢復。
● 適當給予鎮靜、安神、鎮痛類藥物。

危害


● 在一些重度顱腦外傷的患者中往往存在嚴重的智力、智能的下降,有的甚至生活不能自理。

預后


● 顱腦外傷后智力損害的嚴重程度主要取決於受傷時的程度、傷后的康復情況和康復時間。
● 輕度損傷的患者至少需要11周的康復,隨著受傷的嚴重程度升級,康復時間也延長,有的可達數年。
● 所以顱腦外傷后的智力損害評估和治療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作,對顱腦外傷患者的預後有重要意義。

預防


● 保持生活起居、飲食、睡眠的規律性。
● 注意避免激發精神癥狀的各種因素。
● 鼓勵病人下床活動,多參加戶外活動,鍛煉身體。
● 注意居室的安靜。

參考文獻


● [1] 王忠誠。神經外科學。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78-380.
● [2] 楊樹源,只達石。神經外科學。第1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908-924.
● [3] 吳肇漢,秦新裕,丁強。實用外科學:上冊。第4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