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金剛村的結果 展開

金剛村

雲南彌渡縣新街鎮下轄村

金剛村隸屬於新街鎮金剛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新街鎮西邊,距離金剛村委會公里,距離新街鎮17.00 公里,是村委會所在地。國土面積有8.68平方公里,海拔2500米,年平均氣溫13.2℃,年降水量879.1毫米,適宜種植玉米、小麥 雜糧等農作物。有耕地335.00 畝,其中人均耕地0.59 畝;有林地9000.00 畝。全村轄2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51戶,有鄉村人口578人,其中農業人口578人,勞動力40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66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43.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29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林業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335.00 畝(其中:田22.00 畝,地313.00 畝),人均耕地0.59 畝,主要種植玉米、小麥、雜糧等作物;擁有林地9000.00 畝,其中經濟林果地43.00 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7畝,主要種植泡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 畝,其中養殖面積0.00 畝;草地0.00 畝;荒山荒地1023.60 畝,其他面積2661.40 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41戶通自來水,有0戶飲用井水,有0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0%)。有141戶通電,有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8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00%、0.00%和54.42%);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97戶(分別佔總數的62.58%和62.58%)。
該村到新街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 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0.00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0輛,摩托車37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0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3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 畝,有效灌溉率為0%,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畝。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141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43.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萬元,佔總收入的27.14%;畜牧業收入39 萬元,佔總收入的27.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99頭,肉牛18頭,肉羊386,家禽1825隻);漁業收入0.00 萬元,佔總收入的0.00%;林業收入54萬元,佔總收入的37.58%;第二、三產業收入0.79萬元,佔總收入的0.55%;工資性收入6.3萬元,佔總收入的4.38%。農民人均純收入1429元,農民收入以林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2人(占勞動力的10.29%),在省內務工7人,到省外務工35人。

特色產業


金剛社區現有企業70多戶,從目前的發展來看以飲食業為發展前景,其次是輕工業,還有一個是民間傳統絲綿被的加工,銀器的加工製作。

人口衛生


金剛社區總人口是2904人,四個居民小組三個衛生所,7個公廁,8個垃圾堆放集中點,由專人負責接到的清掃、垃圾的清運和管理,定期檢查轄區內的衛生,定期對村民的身體進行健康檢查。

文化教育


金剛社區居委會總人口2904人,辦有金剛小學一所,小學校舍面積是2000多平方米,教師人數為12人,小學生人數為102人,達齡小學生入學率100%大專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是85人,中學文化程度人口1742人,小學文化成都人數455人,是一個經濟文化比較繁榮的社區。

村務公開


金剛社區自2004年世紀城征地后農戶已不再承包土地,社區賬目及村民小組賬目委託街道代管中心管理,各小組及社區成立民主理財小組,定期公布賬目,理財小組監管村組賬目的收支情況。

基層組織


金剛社區居委會現有三個自然村,四個村民小組,一個黨總支,四個黨支部,黨員人數100人,其中男性黨員84人,女性黨員16人。團總支數一個,四個團支部,具有團員84人。村幹部人數6人,其中女性3人,小組幹部人數12人,女性幹部2人。

新農村建設


金剛村委會村廣大幹部群眾強烈要求參與新農村建設,整治村容村貌,著力改善人居環境,建設自己的美好家園。

人文地理


彝族是古羌人南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與西南土著部落不斷融合而成的民族,主要分佈在金剛村委會。彝族人民能歌善舞,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化,酒歌、對歌、山歌、民歌,都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具有代表性民歌、山歌有《放羊調》、《趕馬調》、《對歌調》、《踏歌調》等90多種。樂器有笛、三弦、大扁鼓等。酒是彝族生活的重要部分,酒是愛情的紐帶,通往幸福的金橋,在彝鄉,日常生活、婚喪喜事都離不開酒,它是友誼的紐帶、愛情的金橋、生活的伴侶,具有永恆的魅力。彝族舞蹈多姿多彩,很具有代表性的是渾厚古樸的具有群眾自娛性的集體舞蹈“打歌”(也稱踏歌),彝族同胞每逢婚喪事、建房、廟會、節慶都要舉行打歌活動。彝族服飾,婦女較多地保留民族特點,通常頭上裹包頭,有圍腰、腰帶和團裹被。主要飲食是大米、玉米、小麥、豬肉、羊肉等。“火把節”是彝族地區最普遍而最隆重的傳統節日,一般多在農曆六月二十四,每逢火把節,彝族男女老少,身穿節日盛裝,打牲畜祭獻靈牌,盡情唱歌跳舞。夜晚,手持火把,轉繞住宅和田間,然後相聚一起燒起篝火,翩翩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