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條詞條名為布魯諾的結果 展開
布魯諾
2009年薩莎·拜倫·科恩主演的喜劇電影
《布魯諾》是由環球影業發行的一部喜劇片,由拉里·查爾斯執導,薩莎·拜倫·科恩、古斯塔夫·漢馬斯頓等主演。該片於2009年7月10日上映。
該片講述了來自奧地利的一檔德語時尚節目的主持人布魯諾,一夜之間,眾叛親離后勇闖好萊塢。
劇照
角色 | 演員 |
Brüno | 薩莎·拜倫·科恩 |
BBC Reporter | Alice Evans |
Herself | Trishelle Cannatella |
FOX Reporter | Candice Cunningham |
Tina the German Girl | Sandra Selig |
NBC Reporter | Emerson Brooks |
Kaseem | Ben Youcef |
Reporter | David Hill |
German Reporter | Alexander von Roon |
Reporter | Amy Tiehel |
Reporter#3 | Tom Yi |
German Girl#2 | Kea Könneker |
Guy in Window | Todd Christian Hunter |
Naked Bell Hop | Paul Barba |
Fashion Show Director in Milan | 多米齊安諾·阿克安格尼 |
Bikini Girl | 塔拉·麥肯 |
Himself | Richard Bey |
Himself | Ron Paul |
Herself | 寶拉·阿巴杜 |
German Male Model | John Grant Gordon |
German | Gabby West |
Lutz | 古斯塔夫·漢馬斯頓 |
Diesel | Clifford Bañagale |
Kookus | 喬什·梅耶斯 |
Mexican Gardener#1 | Toby Hoguin |
Mexican Gardener#2 | Robert Huerta |
Mexican Gardener#3 | Gilbert Rosales |
製作人 | 薩莎·拜倫·科恩、Dan Mazer、傑伊·羅奇、Asif Satchu、Modi Wiczyk、Sonja B. Zimmer |
導演 | 拉里·查爾斯、Larry Charles |
副導演(助理) | Eliot Mathews |
編劇 | 薩莎·拜倫·科恩、安東尼·海恩斯、丹·梅澤爾、Jeff Schaffer、彼得·巴恩哈姆 |
配樂 | Erran Baron Cohen |
藝術指導 | Dan Butts、Denise Hudson、David Maturana |
美術設計 | Kate Bunch、Lisa Marinaccio |
布景師 | Ute Bergk、Britt Woods |
角色介紹
布魯諾
演員薩莎·拜倫·科恩
布魯諾是一位千嬌百媚、豐艷動人、皮革時尚、藝術先鋒的—gay,同時也是奧地利國家電視廣播網的首席主持人,由於不檢點的生活方式,放蕩駭人的生活作風,和一次小小的T颱風雲,毀掉了大好前程,被奧地利演藝圈拒之門外。眾叛親離之後,他信心滿滿地決定到好萊塢闖天下。
Lutz
演員古斯塔夫·漢馬斯頓
Lutz是布魯諾的第二助理,對布魯諾忠心耿耿,是個同性戀,當布魯諾眾叛親離之後,只有他陪其勇闖好萊塢。
Diesel
演員 Clifford Bañagale
Diesel是布魯諾的前男友,在布魯諾被奧地利演藝圈拒加入“黑名單”后,拋棄了布魯諾,琵琶別抱。
Herself
演員寶拉·阿巴杜
Herself是布魯諾闖好萊塢時採訪的一位好萊塢名人。
• 波拉特和布魯諾都是薩莎·拜倫·科恩在《Ali G個人秀》里創作出來的人物。
• 因為影片中含有大量的涉及性的內容,MPAA把影片定為NC-17級。後來薩莎·拜倫·科恩重新剪輯了影片,MPAA網開一面,給了一個R級。
• 為了扮演好布魯諾這個同性戀的角色,薩莎·拜倫·科恩去健身、除毛,並且拉直了自己標誌性的捲髮。
• 環球影業以4250萬美元拿下了《布魯諾》的改編權爭奪戰,其中薩莎·拜倫·科恩將獲得1300萬美元的預付報酬,他還將從影片最終的票房裡拿走15%的提成。
• 影片原定於2009年5月15日上映,但是這個時間和《天使與魔鬼》撞車。為了保證票房收入,製片方更改了影片的上映時間。
• 布魯諾來自奧地利,為此,薩莎·科恩專門學了一口德國口音的英語。在接受GQ雜誌採訪時,這一口德國英語被編輯們認為是“幾乎聽不懂”。
• 在影片里,布魯諾想採訪已經是州長的阿諾·施瓦辛格,可是阿諾根本沒有給他一點面子,他直接讓自己的保鏢打發了他。
• 本·阿弗萊克自稱自己接受了一些“相當著名的、開放的同性戀記者”的採訪,被問及了相當多的令人懊惱和憤怒的問題,但是要他本人同意,這些採訪的片段才能在影片中出現。
獎項 | 屆次 | 獲獎方 | 備註 |
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 | 第11屆(2009年) | 提名 | |
青少年選擇獎-最佳夏日電影男星 | 第11屆(2009年) | 薩莎·拜倫·科恩 | 提名 |
公司名稱 | 地區 |
Everyman Pictures | 美國 |
Four by Two | |
Media Rights Capital |
環球影業 | 美國 | 2009 |
Ascot Elite Entertainment Group | 瑞士 | 2009 |
Audio Visual Enterprises | 希臘 | 2009 |
Cathay-Keris Films Pte. Ltd. | 新加坡 | 2009 |
台灣龍祥娛樂多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 中國台灣 | 2009 |
Nordisk Film Theatrical Distribution Oy | 芬蘭 | 2009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德國 | 2009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荷蘭 | 2009 |
Universal Studios Inc. | 美國 | |
Columbia TriStar Warner Filmes de | 葡萄牙 | 2009 |
Nordisk Film | 瑞典 | 2009 |
Sony Pictures Releasing | 法國 | 2009 |
Universal Pictures International | 比利時 | 2009 |
該片和《波拉特》一樣,都是由科恩真實地扮演成片中的主角走訪美國社會的各個階層,在對方不知情的情況下拍攝他們真實言行和反應,再剪輯成片。這樣的拍攝手法能夠滿足觀眾的種種私慾,因為看別人在銀幕上出糗總是大快人心。(新浪娛樂評)
該片最大的特點就是把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拖到鏡頭前,拍下他們最真實的反應。(國際在線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