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課本劇的結果 展開

課本劇

一種綜合性的舞台藝術

戲劇是一種綜合性的舞台藝術,劇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據和課本劇基礎。要想把課文中敘事性的詩文改編為課本劇,首先要懂得劇本的特點,然後才能根據其特點編出符合要求的課本劇。

一般格式


題目:
人物:
時間:
地點:
道具:
背景:
幕名:
正文:

編寫方法


編寫課本劇必須突出體現劇本的三方面特點:
空間和時間要高度集中
劇本不像小說、散文那樣可以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它要求時間、人物、情節、場景高度集中在舞台範圍內。小小的舞台上,幾個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走幾圈就可以表現出跨過了萬水千山,變換一個場景和人物,就可以說明到了一個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後……相隔千萬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過幕、場變換集中在舞台上展現。
劇本中通常用“幕”和“場”來表示段落和情節。“幕”指情節發展的一個大段落。“一幕”可分為幾場,“一場”指一幕中發生空間變換或時間隔開的情節。劇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長,人物不能太多,場景也不能過多地轉換。初學改編短小的課本劇,最好是寫成精短的獨幕劇
反映現實生活的矛盾要尖銳突出
各種文學作品都要表現社會的矛盾衝突,而戲劇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裡反映的矛盾衝突更加尖銳突出。因為戲劇這種文學形式是為了集中反映現實生活中的矛盾衝突而產生的,所以說,沒有矛盾衝突就沒有戲劇。又因為劇本受篇幅和演出時間的限制,所以對劇情中反映的現實生活必須凝縮在適合舞台演出的矛盾衝突中。
劇本中的矛盾衝突大體分為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尾四部分。演出時從矛盾發生時就應吸引觀眾,矛盾衝突發展到最激烈的時候稱為高潮,這時的劇情也最吸引觀眾,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編寫劇本和舞台演出的“重頭戲”,是最“要勁”、最需要下工夫之處。
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
劇本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說明兩個方面
劇本的語言主要是台詞。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獨白、旁白。獨白是劇中人物獨自抒發個人情感和願望時說的話;旁白是劇中某個角色背著台上其他劇中人從旁側對觀眾說的話。劇本主要是通過台詞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人物性格。因此,台詞語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現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簡練明確,要口語化,要適合舞台表演。
舞台說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劇本語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劇本里的一些說明性文字。舞台說明包括劇中人物表,劇情發生的時間、地點、服裝、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動作、上下場等。這些說明對刻畫人物性格和推動、展開戲劇情節發展有一定的作用。這部分語言要求寫得簡練、扼要、明確。這部分內容一般出現在每一幕(場)的開端。結尾和對話中間,一般用括弧(方招號或圓括弧)括起來。
懂得了劇本以上幾個特點和要求,再參考學過的劇本課文,就可以試著學編課本劇了。
將劇本改寫為故事
劇本與故事的共同點是,都有人物、環境,都不乏生動的描寫和細緻的刻畫。所不同的是,故事不受舞台時間、空間的限制。因此,將劇本改寫為故事,可以放開手去寫,時間、空間不必那麼集中。整個故事可根據劇本中矛盾衝突的發展變化過程,構成故事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情節結構。在故事中可以加強人物的心理描寫、行動描寫,使人物性格更為突出,形象更為鮮明,思想感情更為豐富。同時,可將劇本舞台說明中的布景說明改為環境描寫,為故事情節發展和人物活動提供更為廣闊的天地。
劇本的語言要表現人物性格,劇本的語言包括台詞和舞台說明兩個方面。劇本的語言主要是台詞。台詞,就是劇中人物所說的話,包括對話。
總之,不論將敘事詩文改編為劇本,還是將劇本改寫為故事,都要注意不同文體的表現形式和特點,努力做到正確理解原作,使改編后的文學形式更充分更準確地表達原作的主題和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