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路

韋路

韋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清源學社社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副會長。曾獲首屆“新聞傳播學國家學會獎”之傑出青年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五四”青年獎章等重要獎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傳播、政治傳播、國際傳播等。

2017年度“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

人物簡介


韋路圖冊
韋路圖冊
韋路,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傳播學博士,先後在華中科技大學、華盛頓州立大學和羅德島大學任講師、助教和助理教授,現為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聞傳媒與社會發展研究所所長,浙江大學清源學社社長,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副會長。曾獲首屆“新聞傳播學國家學會獎”之傑出青年獎、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浙江省“五四”青年獎章等重要獎項。主要研究領域為新媒體傳播、政治傳播、國際傳播等。主持“大數據時代全球信息傳播格局可視化統計研究”“微博動員與集體行動研究”“媒介環境與公眾幸福感研究”“3G新媒體:使用模式與社會影響”“傳播技術研究與傳播理論的範式轉移”等多項中國省部級以上基金項目,在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Information Research, 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新聞與傳播研究》和《傳播與社會學刊》等國內外權威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現為Communication and the Public執行主編,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編委,擔任中國網路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全球傳播與公共外交學會秘書長、中國應急管理學會輿情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教學工作


• 《新媒體概論》(中國大學MOOC課程)
本課程主要探討新媒體與社會之間的互動關係,一方面關注各種社會力量對新媒體的塑造,另一方面討論新媒體對社會各個層面的影響。課程在探討新媒體的概念、特徵、形式、內容和歷史的基礎上,同時關注新媒體的採納、擴散、倫理和法制,以及新媒體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結構上對社會的影響。本課程有助於學生掌握新媒體的相關概念和理論,理解新媒體在社會控制和社會變遷中的重要角色,成為新媒體時代具有批判能力和責任意識的現代公民。
• 《數字化生存》(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
數字化生存是現代公民在當前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生存方式,提升每一個公民在數字化時代的生存能力,是科學文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課程旨在通過對數字化時代的媒介、內容、受眾、效果和素養進行探討,幫助青年學生和普通公眾加深對當前數字化時代的理解,增進與數字化媒體的良性互動,最終提升數字化生存的能力與質量。
• 《傳媒與中國形象》(教育部來華留學英語授課品牌課程)
《傳媒與中國形象》是人文學部中國學碩士專業的核心課程,由韋路教授主講,採用全英文授課,該課程開設三年以來,受到留學生好評。中國學專業十分注重師資隊伍和英文課程建設,致力於打造富有特色的精品碩士留學生課程品牌,2012年獲得研究生院全英文課程建設立項,包括《傳媒與中國形象》在內的多門全英文課程順利通過中期考核,建設成效明顯。

發表論文


• 英文論文:
Wei, L. & Gao, F. (2017). Social media, social integration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 among new urban migrants in Chin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34(3), 786-796.
Khan, K., & Wei, L. (2016). When friends turned into enemies: The role of the national state vs. Tehrik-i-Taliban Pakistan (TTP) in the war against rerrorism in Pakistan.The Korean Journal of Defense Analysis, 28(4), 597-626.
Wei, L. (2012). Number matters: The multimodality of Internet use as an indicator of the digital inequalities.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7(3), 303-318.
Wei, L., Willnat, L., & Shao, L. (2012).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Web 1.0 and 2.0: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Youth.China Media Research 8(4).
Wei, L. & Hindman, D. B. (2011). Does the digital divide matter more? Comparing the effects of new media and old media use on the education-based knowledge gap.Mass Communication and Society, 14(2), 216-235.
Wei, L. (2009). Filter blogs vs. personal journals: Understanding the knowledge production gap on the Internet.Journal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14(3), 532-558.
Wei, L. & Zhang, M. (2008). The impact of Internet knowledge on college students’ intention to continue to use the Internet.Information Research, 13(3) paper 348.
Wei, L. & Zhang, M. (2008).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mobile phone in rural China: A case study of Hubei, China.Telematics and Informatics, 25, 169-186.
Lee, T.-T., & Wei, L. (2008). How newspaper readership affects political participation.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 29(3), 8-23.
• 中文論文:
韋路,謝點(2017):《全球中國形象研究的知識版圖——基於SSCI期刊論文(1998—2015)的文本挖掘》,《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年第1期。
韋路(2016):《國外輿論研究現狀及啟示》,《中國報業》,2016年第15期。
韋路(2016):《中國形象研究的問題及反思》,《新聞與寫作》,2016年第4期。
韋路,丁方舟(2015):《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全球傳播圖景:基於Twitter媒介機構賬號的社會網路分析》,《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年第6期。
韋路,謝點(2015):《全球數字鴻溝變遷及其影響因素研究——基於1990-2010世界宏觀數據的實證分析》,《新聞與傳播研究》,2015年第9期。
韋路,迪娜·巴哈提(2015):《來自世界的中國形象——對國內研究“中國形象”的學術著作的內容分析和詞頻分析》,《對外傳播》,2015年第8期。
韋路,謝點(2015):《MOOC(慕課)時代的新聞傳播教育》,《新聞寫作》,2015年第5期。
韋路,陳穩(2015):《城市新移民社交媒體使用與主觀幸福感研究》,《國際新聞界》,2015年第1期。
韋路、王夢迪(2014):《微博空間的知識生產溝研究》,《傳播與社會學刊》,2014年總第27期。
韋路、胡雨濛(2014):《中國微博空間的議題呈現:新浪熱門微博實證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2期。
韋路、趙璐(2014):《社交媒體時代的知識生產溝:微博使用、知識生產和公共參與》,《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第4期。
韋路、吳飛、丁方舟(2013):《新媒體,新中國?網路使用與美國人的中國形象認知》,《新聞與傳播研究》,2013年第7期。
韋路、丁方舟(2013):《論新媒體時代的傳播研究轉型》,《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年第4期。
韋路、趙璐(2013):《全球化時代的傳播史研究》,《現代傳播》,2013年第8期。
韋路(2013):《新媒體時代新聞傳播教育的四大轉型趨勢》,《今傳媒》,2013年第1期。
韋路、陸丹初(2012):《京廣滬報紙微博融合報道比較研究》,《新聞實踐》,2012年第10期。
韋路、李錦容(2012):《網路時代的知識生產與政治參與》,《當代傳播》,2012年第4期。
韋路、余璐、方莉琳(2011):《“網路一代”的數字不均:大學生多模態網路使用、政治知識和社會參與》,《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韋路(2010):《新媒體研究何去何從?》,《中國出版》,2010年第14期。
韋路(2010):《媒介能使我們感到幸福嗎?——媒介與主觀幸福感研究述評》,《當代傳播》,2010年第1期。
傑拉德-馬修斯,羅伯特-恩特曼(2010):《新聞框架的傾向性研究》,韋路,王夢迪譯,《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2期。
韋路、鮑立泉、吳廷俊(2010):《媒介技術演化與傳播理論的範式轉移》,《當代傳播》,2010年第1期。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0年第7期論點摘編。
韋路(2009):《從知識獲取溝到知識生產溝——美國博客空間中的知識霸權》,《開放時代》,2009年第8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10年第1期全文轉載。
韋路,李貞芳(2009):《新舊媒體知識溝效果之比較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第5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24期論點摘編。
韋路,張明新(2008):《網路知識對網路使用意向的影響:以大學生為例》,《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第1期。
吳廷俊,韋路(2008):《傳播技術的演進模式及其與社會的互動關係》,《河南社會科學》,2008年第1期。
韋路,張明新(2007):《數字鴻溝、知識溝與政治參與》,《新聞與傳播評論》2007年, Z1期。
韋路,李貞芳(2007):《數字電視在中國大陸的採用:一個結構方程模型》,《新聞與傳播研究》2007 年第2期。
韋路,張明新(2006):《第三道數字鴻溝:網際網路上的知識溝》,《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 年第4期。
張明新,韋路(2006):《行動電話在我國農村地區的擴散與使用》,《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 年第1期。
韋路,嚴燕蓉(2004):《媒介:訊息還是權力?》,《武漢理工大學學報:社科版》2004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新聞與傳播》2004年第5期全文頭條轉載
吳廷俊,韋路 (1999):《多媒體技術與全球文化整合》,《當代傳播》1999年第5期。

出版著作


Willnat, L., Wei, L., & Martin, J. (2015). Politics and social media in China. In G. Rawnsley and M-Y. Rawnsley (eds.),Routledge Handbook of Chinese Media.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Wei, L. (2014). Social media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China. In L. Willnat & A. Aw (eds.),Social Media,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Asia,New York: Peter Lang Publishing.
Wei, L., & Shao, L. W. (2012). The multi-mediatization of radio in China. In J. A. Hendricks (Ed.),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lobal Radio. London, UK: Palgrave Macmillan.
Wei, L., & Roy, S. (2011). Patriotism or nationalism?: The New York Times’ discourse of American national identity after 9/11. In H. V. Kovács (Ed.),Mass Media: Coverage, Objectivity, and Changes. Hauppauge, NY: Nova Science.
吳飛主編、韋路執行主編(2012):《數字未來與媒介社會(2011)》,浙江大學出版社。
吳飛主編、韋路執行主編(2012):《數字未來與媒介社會(2011 2)》,浙江大學出版社。
陳國明,肖小穗,韋路,李佩雯,劉雙,李美華(2011):《傳播理論》,台灣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韋路(2010):《傳播技術研究與傳播理論的範式轉移》,浙江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