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記者

山東省新聞學會主辦的新聞專業期刊

《青年記者》創刊於1941年7月,是由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主管,大眾報業集團(大眾日報社)、山東省新聞工作者協會、山東省新聞學會主辦的新聞專業期刊。

根據2020年第29期期刊顯示,《青年記者》編輯部有編輯2人、美術編輯3人;編委會有學術顧問45人、特邀編委30人。

根據2020年11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青年記者》共出版文獻39519篇,總被下載5215289次、總被引5984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2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89。根據2020年11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青年記者》共載文32677篇,基金論文3247篇,被引量為43740篇,下載量為693024次。根據2020年11月9日維普網顯示,《青年記者》發文量為30820篇,被引量為11845次,影響因子為0.19。

歷史沿革


1941年7月,《記者生活》創刊。
1942年6月,由中共中央山東分局宣傳部長、大眾日報社社長、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山東分會理事長李竹如同志倡導,正式更名為《青年記者》。
2002年,該刊刊期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06年,該刊刊期改為半月刊。
2008年,該刊刊期改為旬刊。
2014年4月,該刊入選中國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二批認定學術期刊。
2020年,該刊加大對微信公眾號的打造,除了“青記獨家”繼續對雜誌刊發的優秀稿件進行摘登外,還推出欄目“青記觀察”。

欄目介紹


內容刊登

《青年記者》上旬刊定位為“先進傳媒文化倡導者”,下旬刊定位為“傳媒從業實用手冊”,中旬刊定位為“傳媒研究權威陣地”。主要開展新聞理論探討,報道傳媒及相關外延行業最前沿的成功故事、操作經驗、事件內幕等。

欄目設置

《青年記者》設有前沿報告、冷風勁吹、記者部落、國際媒介、編輯札記、記者隨筆等欄目。

讀者對象

《青年記者》讀者對象是編輯記者、宣傳幹部、通訊員。

人員編製


根據2020年第29期期刊顯示,《青年記者》編輯部有編輯2人、美術編輯3人;編委會有學術顧問45人、特邀編委30人。
職務姓名
編輯王立綱杜鵑
美術編輯張秀范君焦力
學術顧問方漢奇童兵鄭保衛魏永征劉建明李良榮范以錦董廣安陳力丹
喻國明米博華李希光展江辜曉進李彬尹韻公時統宇唐緒軍
高曉虹劉宏陳昌鳳蔡雯謝新洲杜駿飛雷躍捷陸小華丁俊傑
張濤甫董天策劉明洋支庭榮黃楚新宮承波胡百精韋路張志安
王潤澤胡鈺史安斌周慶安胡翼青段艷文常慶竇鋒昌劉濤
特邀編委呂 芃周盛闊徐龍河林忠禮劉加增齊建國齊延升陳海濤朱茂明
陳玉星王啟奎孫家恩常 健潘海濤劉勛建竇更勤鞠宏宇李文國
姜立明劉宗輝趙宗符張天衛廖魯川貟瑞虎韓 浩孫宏弢韓希江
萬 晉李軍毅宋 弢
學術交流
《青年記者》負責舉辦記者論壇、全國新聞學子優秀論文評選等活動。

領導團隊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主編趙國華
副主編趙金
執行主編盧文炤
編委會主任王修滋

主要成果


出版發行

據龍源期刊網2009年11月統計,《青年記者》2008.8-2009.8年度在龍源期刊網的網路發行量為55萬人次,位列“時事類”期刊海外網路傳播第10名。
根據2020年11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青年記者》共出版文獻39519篇。
根據2020年11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青年記者》共載文32677篇,基金論文3247篇。
根據2020年11月9日維普網顯示,《青年記者》發文量為30820篇。

收錄情況

《青年記者》入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2年(第一版)、2011年版(第六版)、2014年版(第七版)之文化事業/信息與知識傳播(除圖書館事業、信息事業,檔案事業)類、2017年的核心期刊。

影響因子

根據2020年11月9日中國知網顯示,《青年記者》總被下載5215289次、總被引59845次、(2019版)複合影響因子為0.321、(2019版)綜合影響因子為0.089。
根據2020年11月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青年記者》被引量為43740篇,下載量為693024次。
根據2020年11月9日維普網顯示,《青年記者》被引量為11845次,影響因子為0.19。

獲得榮譽


2007年,《青年記者》被評為“中國十大創新期刊”,並獲“中國傳媒產業推動獎”。
2009年12月4日,《青年記者》被評為“2009中國十大期刊”;18日,獲“09中國最具影響力專業媒體”稱號。

文化傳統


辦刊宗旨

《青年記者》本著“創造新風格新設計,追求高品味高質量”的辦刊宗旨,在刊物內容和版面設計上不斷求新。

投稿須知


請注意:
1.文章必須是自己寫作的文章,是原創。
2.必須是作者本人聯繫發稿事宜,不可由他人(包括中介)聯繫。
3.不可將自己已經公開發表過的作品稍加修改再發來。
4.不要將該刊已經回復不能刊用的文章再發來或稍加修改後再發來。
5.稿子發後文章主體不可更換。
以上事項責任自負。若發現問題,該刊不再刊登有問題作者的文章。
該刊不收一稿多投文章,若一稿多投責任自負。
文章要結構清晰、語句通順,保證沒有錯別字、語句不通順和邏輯不清、事實和人名錯誤、引用錯誤、重複啰嗦、判斷不當、言過其辭、抄襲等問題。若參考了其他文章,請一定註明註釋或參考文獻,並仔細核查註釋或參考文獻是否正確。不可大段引用其他的文章。文中涉及的數據一定要用最新的數據。
注意註釋和參考文獻的區別,文章末尾的註釋需與正文中的註釋號一一對應,參考文獻不需在正文中對應註釋號。
請將註釋號在正文中以①②③④標明,不以腳註形式。
文後列明的註釋或參考文獻要素要齊全,包括作者、文獻名稱、出版單位、出版日期、相關網址等,必須準確無誤。中國國外的作者需註明國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