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一清
黃一清
黃一清,人號‘秋江處士’。又叫“黃一秋”。元代新安儒士。有為子盡孝,京師奇游於史跡記載。
儒士者,讀書人也。
關於黃一清的身世,明天啟乙丑(1625)曹嗣軒編纂《休寧名族志》中有云:
“在邑南百里。出五城派,文漢六世孫曰詢始遷於此。詢傳數世曰元珪,字仲瑾,早卒,妻吳氏年二十九,誓志守節,撫孤一清,抵於成立。”
正因為其特殊家境,“一清克承母訓,學通《易》乃陰陽家言,耕釣為養,有秋江釣月樓,人號‘秋江處士’。”其中,“秋江釣月樓”頗有名氣,在元代民族與階級壓迫特別殘酷、社會經濟遭受嚴重破壞、徽州私家園林發展處於滯緩狀態下,是弘治《徽州府志》中僅載的數處園林之一。
因號“秋江處士”,黃一清又叫“黃一秋”。
讀《新元史》“黃一清傳”,主要講述了兩件事:一是為子盡孝,二是京師奇游。觀全文二百餘字,詳盡如下:
“黃一清,字清夫,徽州休寧人。父元珪,早卒。母吳氏,矢志不嫁。一清事母以孝聞。母病夢人告之曰:‘有老嫗來,當得葯。’明日果有嫗來,授以啖蜜法。一清乞蜜於旁村,還遇虎。一清謂虎曰:‘吾死不足惜,如吾母何?’虎熟視逡巡而去。集賢大學士陳顥言:‘母為節婦,子為孝子,宜旌表,以風天下。’有司署其家及里門,皆曰節孝焉。
一清與平章政事李孟友善,欲用為杭州教授,一清固辭。一清別字秋江,孟字秋谷,孟遣之詩曰:‘君釣秋江月,我耕秋谷雲;逃名君笑我,伴食我慚君。’朝野傳誦。趙孟頫繪以為圖。陳顥又薦一清為儒學提舉,亦不就。至元三年卒,年七十五。”
此前半部分孝行事迹,《休寧名族志》亦有載,云:
“母嘗病亟,一清焚香告天,願減己算以益母壽,夜夢人曰:‘明日有老嫗來,當得葯。’迨旦,果有老嫗來,授以啖蜜之法。時秋暑無從得蜜,夜行乞於鄰鄉程氏,得之;還至中途遇虎,一清號曰:‘我死不足惜,如母何?’虎熟視,逡巡而去。人以為孝感之應,省院文章薦之,不起;母八十一而終,集賢聞之,為言於朝曰:‘黃氏母為節婦,子為孝子,宜旌表以勵四方。’乃下縣令旌其門與里均為孝節,有《節孝録》行於世。”
《新元史》除略去了“人以為孝感之應,省院文章薦之,不起;母八十一而終”和“有《節孝録》行於世”兩個細節,其它與《休寧名族志》大抵相當。
但“一清傳”後半部分“京師游”,與《休寧名族志》記載有異樣,後者云:
“嘗至京師,平章李秋谷孟欲官之,不就,李贈詩云:‘君釣秋江月,我耕秋谷雲。何時各歸雲?雲月約平分。’強授杭州教授以歸,不復仕。”
《新元史》未說李孟欲薦官、一清不就、最後被李強授杭州教授之事,只說李欲用杭州教授,一清固辭官,辭的是什麼官?不清楚,接受教授一職似乎也是自覺自願的,不似《名族志》所說被強迫的。但《新元史》多了“趙孟頫繪以為圖。陳顥又薦一清為儒學提舉,亦不就。至元三年卒,年七十五”這些珍貴史料。從史料我們可以輕而易舉地推算出黃一清的年份:1262—1337。如果元朝從1271年算起,那黃一清是生在南宋末期,主要生活在元初,經歷了改朝換代大變革一系列重大事件。
還有,就是李贈詩部分,前兩句都相同,后兩句不同。其實查《李孟詩選》,這是首五言律詩,詩名作《贈黃秋江處士》,兩處都用了節選,全詩如下:
君釣秋江月,我耕秋谷雲。
逃名君笑我,伴食我慚君。
老我素多病,壯君高出群。
何時各歸去?雲月總(約)平分。
讀罷《新元史》黃一清傳,對其孝心孝跡無限敬仰,對其遊刃有餘“京師奇游”由衷敬佩。
意猶未盡,我通過各類信息途徑繼續收集關於黃一清的趣聞軼事,頗有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