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肇民
王肇民
王肇民安徽蕭縣人,中國著名美術家、美術教育家,他對於素描、水彩、國畫、油畫無不擅長,而且善作古體詩詞。以素描、水彩為專業。
據悉,王肇民教授擅長水彩,尤擅靜物。除水彩外,在素描、速寫、水墨、風景、肖像和人體方面,也有很高水準。在畫論及詩詞方面,王肇民教授同樣成就斐然。
王肇民(1908-2003),安徽蕭縣人。
王肇民
1929年 考入國立杭州藝專,由張眺、李可染介紹,參加左聯所領導的“一八藝社”。1932年 因參加“一八藝社”被“斥令退學”,由林風眠、王青芳介紹,轉學國立北平大學藝術學院。
1933年 9月至南京,經潘玉良介紹入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系旁聽。
1951年 2月至武漢,為中南文藝學院教員。
1958年 隨學校遷廣州,改為廣州美術學院。
1979年 被選為廣東美協理事及文聯代表,出席北京第四次全國文聯大會。
1981年 評為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1987年 離休后被廣州美術學院聘為終身教授。
1991年-2001年 分別在廣州美術學院、中國美術館及廣東省美術館舉辦個展,並由嶺南美術出版社先後出版《王肇民素描選集》、《王肇民水彩畫》、《王肇民詩稿》。
2002年 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德藝雙馨”榮譽稱號。
“百年一峰”王肇民水彩畫集
王肇民的作品,是一百多年來西方寫實主義繪畫進入中國后達到成熟的真正標誌之一。王肇民的水彩畫具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他的作品告訴我們,一切關於繪畫的爭執都是徒勞無謂的,舉世傑出的繪畫作品定與畫種及題材無關。他的作品對當下紛紛揚揚的美術界是一種警醒:繪畫還是要回到繪畫本身。我們在他的作品中能夠深切的感受到:繪畫是人類活動中的一項偉大事業。
王肇民
1933年畢業到南京,入中央大學師範學院藝術系旁聽。
1934年復至北平,任私立北京藝專教授及藝術科職業學校訓育主任。
1937年“七七事變”后,任新四軍蕭宿永邊區蕭縣人民政府民運科及教育科科員。
王肇民
1949年解放后,任南京市委文工團團員。
1951年至武漢,任中原大學中南文藝學院講師。
1953年任中南美專講師。
1958年隨學校遷至廣州,任廣州美術學院教授。
1979年被選為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分會理事、廣東省文聯及全國文聯代表,並出席第四次全國文聯代表大會。
1992年獲廣東省第四屆“魯迅文藝獎”;
1993年獲廣州美術學院“教書育人”特等獎和“終身教授”稱號;
2000年12月獲教育部頒發的“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個人”光榮稱號.
1962年起先後在廣州、武漢、西安、北京、深圳等地舉辦九次個人畫展,深受畫界和群眾的好評。他的水彩畫被稱為“國畫的筆法,油畫的色彩,素描的基礎,詩的境界”。
1980年10月,在巴黎舉辦個人畫展,以其豐富多彩、精美獨到的藝術手法創造的藝術作品,取得了極大的成功。出版有《畫語拾零》、《水彩畫選集》,詩詞選《紅葉》等。其畫論《畫語拾零》是他多年來創作實踐和教學經驗的總結。
王肇民 男,1932年8月生,浙江寧波人。曾在上海同濟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同濟大學塔桅工程設計所所長,中國土木工程學會高聳結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高聳構築物委員會主任委員,上海金屬結構學會常務理事兼高聳結構委員會主委員。
主編《無線電塔桅鋼結構》,上海科技出版社,
1958年《塔桅結構》,同濟大學出版社,
1989年《鋼結構設計原理》,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1年《高聳結構設計手冊》,建築工業出版社,
1995年《高聳結構振動控制》,同濟大學出版社,
1997年國家標準《高聳結構設計規範》
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委員會標準《塔桅鋼結構施工及驗收規程》,中國標準化協會出版社,
1997年論文:
在《同濟大學學報》、《建築結構學報》等發表論文50餘篇
1972—1974上海電視塔設計工程負責人
榮獲1977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1978年上海市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1986年上海市70年代優秀設計獎
1974現在主持200m以上鋼結構電視塔共20多座,如268m洛陽電視塔、272m開封電視塔等主持99m高,建築面積10000m的瀋陽國稅局大廈(鋼結構高層建築)設計
授予國家教委頒發“國家級教學優秀獎”
1994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1996年上海市優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人民政府頒發,
1993年。主題研究鋼結構和塔桅結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