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奎

抗日戰爭革命烈士

出生於山東省掖縣(今山東省萊州市)的一個貧苦家庭。童年時期他曾上過幾年學,后因家中生活困難中途輟學。青年時期,為尋生活出路去工廠做工,受盡了資本家的剝削和壓迫,使他較早地接觸到了共產黨人,並在黨組織的教育和培養下,懂得了很多革命道理,在“九·一八”事變前,他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他更加積極熱情地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中。

目錄

正文


革命經歷
為了培養幹部,黨派張奎同志到蘇聯學習軍事和政治。他勤學苦練,努力鑽研,在軍事技術和革命理論上都有了很大提高,後來,由於革命的需要,張奎同志被調回國。
1933年6月,黨組織任命張奎同志為“抗日救國游擊軍”參謀長,年末,他被調回到中共密山縣委工作。
1934年初,根據黨的指示,張奎同志打入到偽軍騎兵第4旅機關槍連,以當炊事員為掩護,爭取並瓦解偽軍。經過他的積極宣傳鼓動和艱苦細緻的工作,策反了25名士兵攜帶輕機槍4挺、手槍和步槍20餘支,參加了抗日隊伍。此次嘩變的影響,使偽騎兵第4旅的第1、8、9、11各連都相繼嘩變。
1934年7月,黨組織任命張奎同志為密山游擊隊隊長。8月,張奎同志率隊攻打日軍在哈達河地區活動的據點—張家大院,繳獲步槍6支,沒收馬牛20餘匹(頭)。10月,密山游擊隊改編為東北抗日同盟軍第4軍第1師第2團,張奎同志任團長,率部隊轉戰於密山、穆棱林口依蘭勃利、方正等縣。
1935年秋,張奎同志率2團在林口稗子溝活動時,與日本守備隊遭遇,他堅定沉著,勇敢應戰,指揮全團戰士擊斃敵人50多名,繳獲步槍16支。
張奎同志不僅能率兵打仗,而且還善於做政治思想工作。他關心幹部戰士的進步,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給戰士們打水、做飯,讓戰士睡熱炕自己睡地上,把衣物分給戰士們,大家都說:“張團長既是思想工作的能手,又是愛兵的模範。”
1936年4月,張奎同志得知日本“討伐隊”要圍剿4軍2團,為避免暴露我軍活動目標,保存革命的有生力量,張奎同志決定全團連夜從依蘭的蓮花泡橫渡牡丹江,並指揮全團同志安全渡過江。此時,日軍已乘拂曉之機追擊上來,張奎等3名同志最後上船向對岸急速劃去,終因風浪大、划速快,行至江心時小船傾翻,張奎等3名同志不幸墜江犧牲。時年3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