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音

斷音

斷音:表示音的間斷的唱奏記號。斷音記號是用實心或者空心的記號。寫在音符上面。這些音表示要唱的乾淨、短促、有彈跳力。時值占母音二分之一。

潤腔法


在圓滑連貫的歌唱進行中,採用頓、挫、截、斷的潤腔方法,可使唱腔產生柔中有剛、圓中有方,以及大棱大角、個性鮮明的藝術效果。
①氣口斷腔:用吸氣、補氣、偷氣、搶氣等吸氣方法,造成聲音的臨時打斷。
②截氣斷腔:亦稱截音。在歌唱進行中,故意將喉、咽及聲門突然關閉,截住氣息,然後馬上復原。
③嗽氣斷腔:亦稱嗽音。在歌唱進行中,將咽部肌肉略加收縮,與來自腹部的突然收縮而衝出來的氣流,進行巧妙對抗,使聲音產生有規格的“破裂”,好像有一個大於原音量的“音團”破阻而出,與輕輕咳嗽一聲相似。
④哈哈音斷腔:舌根抬起,靠近軟齶阻氣,與略似彈跳音的氣息相配合,發出“哈”音。
⑤彈跳音斷腔:呼氣肌肉群的突然收縮與吸氣肌肉群強烈、快速的對抗,使一股猛力的氣流衝過擋氣的聲門,再迅速彈向上部共鳴的焦點上,產生強有力的音團。此種斷腔對連音圓腔來說,對抗程度強烈,效果突出。
⑥頓音斷腔:呼氣不及彈跳音的獨立性強,呼吸的對抗動作也不那樣緊張明顯,其聲波也不是彈向鼻腔,而是在整體共鳴腔中先迴旋后再送出,因此其彈性小,韌性大。頓音有時與截音、嗽音等一起使用。
⑦砸音斷腔:由氣息、聲帶和共鳴腔三者互相制約、對抗而形成的比較凝聚的整體動作感覺,由上向下而行,逐漸加強力度並克服下降中的阻力,將第2共鳴焦點快速下移,此時呼吸肌肉群與之產生強烈對抗,像深嗽氣一樣,將氣息彈出口外。砸音中不帶顫音,氣息要一瀉而盡(包括肺內經常保留的殘餘氣要一齊噴出),聲音的力度較前放大許多倍。

斷音與裝飾


斷音
斷音
斷音奏法簡稱「斷奏」(staccato簡寫stacc.)與圓滑音正好相反,是一種約縮短原音符一半,並切斷持續音的奏法,聽起來感覺短促且鮮明。口琴的斷奏方法,一般可分成三種:
1.氣斷音:以肺部、喉部或是腹部的力量來控制氣息,讓聲音產生停頓、斷掉的感覺。
2.唇斷音:刻意去控制唇口是否離琴,讓氣息無法進入,達到斷音的效果。
3.舌斷音:琴不離口,以舌直接阻住琴口,讓氣息進不去,同樣具有斷音的效果。
這三種方法都可以奏出斷音,但效果不盡相同;建議初學者多方嘗試這三種方法並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斷奏方法,加以練習熟悉之;也許有人會問:為何要學這麼多種方法來作斷奏呢?有用的,只要一個不就行了嗎?問題是,並不是每一首曲子的斷奏,使用時機都是相同的,有的斷奏極短有的速度極快,只用一種方法是無法面面俱到的,多一些方法來運用對初學者來講是有益無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