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擊石英
衝擊石英
衝擊石英,或稱為撞擊石英、受震石英(Shocked quartz),是一種微結構和一般石英不同的石英,只在極高壓和有限溫度下形成。這種石英的結晶結構是隨著結晶內的平面變形。這些在顯微鏡下是線行結構的平面被稱為面狀變形構造(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PDFs)或衝擊頁理(Shock lamellae)
衝擊石英,或稱為撞擊石英、受震石英(Shocked quartz),是一種微結構和一般石英不同的石英,只在極高壓和有限溫度下形成。這種石英的結晶結構是隨著結晶內的平面變形。這些在顯微鏡下是線行結構的平面被稱為面狀變形構造(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PDFs)或衝擊頁理(Shock lamellae)。
衝擊石英發現於地下核試驗場所,因為這樣的環境可產生足夠壓力形成該種石英。尤金·舒梅克則發現衝擊石英在隕石撞擊后形成的撞擊坑(例如巴林傑隕石坑)中形成。發現衝擊石英可以證明撞擊坑是由隕石撞擊造成,而非火山噴發;因為火山不可能產生足以形成衝擊石英的巨大壓力。
衝擊石英在世界各地都有發現,主要存在於白堊紀和第三紀地層交界的薄層K-T界線岩石中。衝擊石英是大量金屬銥之外更進一步證明白堊紀和第三紀這兩個地質年代的變化是因為一次巨大的撞擊事件造成。雖然撞擊石英是近年才被發現,尤金·舒梅克卻是在德國巴伐利亞位在一個撞擊坑中間的小鎮訥德林根的建築石材中發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