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閘村
東閘村
東閘村位於鎮東南面,緊鄰餘姚市交界,有原東前、閘頭兩村擴並后成立的新村,屬平原水域網帶,點地2、5平方公里,交通便利。全村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種經濟作物,全村現有耕地面積2156畝,山林面積283畝,有21個村民小組,8個自然村,695戶,2169人(其中非農11人),村級組織健全,設置分為黨支部,有黨員83名、村民委、經聯社、婦代會、計劃生育協會、治保調解、民兵、團支部等組織。兩村於2001年度和2004年度被上虞市、紹興市評為衛生村榮譽稱號。
東閘村
村域面積1.1平方公里。
1958年通電,1984年飲用自來水。
2009年年底共有居民309戶,815人。
東閘村位於北沙河東岸。北沙河發源於昌平區西北部山區,上游有關溝、狻猊峪溝、白羊口溝、柏峪口溝、高崖口溝等六條大溝,於雙塔村西匯合后稱北沙河,在元代及明初曾稱為雙塔河。元代初期,統治者們就利用雙塔河豐沛的水資源開發漕運,隨時補充雙塔倉的庫存,以備皇室、官員過往居庸關南口、北口及駐軍日常之需。據《元史·兵志·宿衛》記載:托雷(元太祖鐵木真二十二年七月十二日年病逝后,曾監國年余)在潛邸,嘗於居庸關立南、北口屯軍,徼巡盜賊,各設千戶所。兩處糧餉有雙塔倉撥付。至元元年(1264年)元世祖忽必烈取得爭奪王位鬥爭的勝利,遷都燕京,改稱元大都。遷都之後,忽必烈每年都要到上都(今內蒙古自治區正蘭旗東、閃電河北岸)去避暑,來往均需駐蹕龍虎台行宮。據《海淀區地名志》記載:在元代,龍虎台行宮的糧餉從雙塔倉支取。因此,雙塔河上的運輸十分繁忙。據《元史·河渠一·雙塔河》記載:為了養護河道,保證水路運輸的安全,避免潰堤成災,至元三年(1266)四月六日,巡河官上奏朝廷,請求疏浚河道,加固堤岸。元世祖忽必烈遂命北京都元帥阿海率所部施工。阿海不但按要求完成了任務,還按都水監的設計,用工2155個,修建閉水口五處,建河閘兩道,按其方位稱為東閘、西閘,以控制河道的水量,確保水路運輸的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