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阿密的一夜

由雷吉娜·金執導的電影

《邁阿密的一夜》是由雷吉娜·金執導,金斯利·本-阿迪爾、阿爾迪斯·霍吉主演的劇情片。

該片講述了卡修斯·克萊擊敗了桑尼·利斯頓成為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卻因種族隔離無法留在邁阿密的島上,只能在漢普頓旅館與三個朋友共同慶祝和過夜的故事。

劇情簡介


邁阿密的一夜 2張
邁阿密的一夜
故事發生在1964年2月25日的夜晚,年輕的卡修斯·克萊擊敗了桑尼·利斯頓成為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卻因種族隔離法律無法留在邁阿密的島上,只能在市郊的漢普頓旅館與三個朋友激進分子馬爾科姆·艾克斯、歌手山姆·庫克和足球明星吉姆·布朗共同慶祝和過夜。

演員表


角色演員
小凱瑟斯·克萊伊萊·格里
馬爾科姆·X金斯利·本-阿迪爾
山姆·庫克小萊斯利·奧多姆
吉姆·布朗阿爾迪斯·霍吉
Kareem X蘭斯·萊迪克
賈馬爾Christian Magby
芭芭拉·庫克妮基·羅賓遜
貝蒂·沙巴茲Joaquina Kalukango
安吉洛·鄧迪邁克爾·因佩里奧利
Bundini Brown小拉瑞·吉拉德
Jerome 7xDerek Roberts
Mr. Carlton博·布里吉斯
伊利賈·穆罕默德Jerome A. Wilson
索尼·利斯頓Aaron Alexander
Jess Rand亨特·布克
Jules PodellRobert Stevens Wayne
Myron Cohen蘭達爾·紐森姆
Ronnie馬特·福勒
艾德·麥克馬洪Alan Wells
邁阿密的播報員Dustin Lewis
保鏢Katrell Dixon
約翰尼·卡森克里斯托弗·高哈姆
女人艾希禮·勒孔特·坎貝爾
拳擊比賽的觀眾Sheenan Cole
吉姆·布朗的替身Divine Prince Ty Emmecca
Elsa佩蒂·布林德利
演唱會觀眾Curtis Johnson
朋友Marlon Hayes
裁判Jason Ament
記者Dave Bass
演唱會觀眾、伊斯蘭國家派成員Soquoria Bolden
客人Marcus Wayne
Geraldine ListonKimberly B Brown
Ferdie PachecoChris Game
演唱會主持人Joshua Nylan Tanner
替身Joseph Stephens Jr.
傑基·威爾遜的配唱歌手Erika Pattman
Attallah ShabazzNola Epps
記者、播報員Eugene Bischoff
拳擊比賽觀眾Christopher Hart
拳擊比賽觀眾、電視秀觀眾Angela Abadie
觀眾、記者Brian Plaideau

職員表


製作人Jess Wu Calder、基斯·卡德、Paul O. Davis、Chris Harding、Jody Klein
導演雷吉娜·金
副導演(助理)Mark Anthony Little、Kevin O'Neil、Kate Ransome Wilcox
編劇坎普·鮑爾斯
攝影譚美·麗嘉
配樂泰倫斯·布蘭查德
剪輯塔里克·安瓦爾
選角導演Kimberly Hardin
藝術指導佩吉·巴克納
服裝設計Francine Jamison-Tanchuck
視覺特效Eric Grenaudier
布景師Janessa Hitsman
聲音部門Andy Hay、Paul Ledford、Charlie Mascagni、Dan O'Connell、Bryan Parker、Donovan Thibodeaux
化妝造型Sabrina Castro、Allison Lacour、Lufeng Qu、Remi Savva、Scott Wheeler、Gayette Williams、Nakoya Yancey

角色介紹


  • 小凱瑟斯·克萊

    小凱瑟斯·克萊

    演員伊萊·格里

    拳擊運動員。年僅22歲的他擊敗了索尼·利斯頓成為世界重量級拳擊冠軍,然而,由於種族隔離政策,他只能和好友一起到邁阿密市郊的漢普頓旅館共同慶祝。他在好友馬爾科姆·X的影響下決定改信伊斯蘭教,並打算趁著慶祝的時刻,將這一決定告訴好友們。

  • 馬爾科姆·X

    馬爾科姆·X

    演員金斯利·本-阿迪爾

    宗教組織伊斯蘭國家派的高層人物。他對伊斯蘭國家派的內部管理已有諸多不滿,正打算選擇合適時機退出組織。他一直採取十分激進的手段為黑人爭取權利。他成功勸說好友小凱瑟斯·克萊改信伊斯蘭教,並打算趁著好友們為小凱瑟斯·克萊慶祝勝利時,勸說好友們一起用激進的方式為黑人發聲。

  • 山姆·庫克

    山姆·庫克

    演員小萊斯利·奧多姆

    美國靈魂樂開創性歌手。他的歌曲在美國銷量極高,但在他去巴西科帕卡巴納表演時,卻沒有收穫白人觀眾的熱情。在和好友們一起為小凱瑟斯·克萊慶祝勝利時,他的好友馬爾科姆·X批評他的歌曲是在討好白人,過於商業化,且未為黑人發聲。而他也對馬爾科姆·X過於激進的平權手段無法理解,因此他與馬爾科姆·X發生了爭吵。

  • 吉姆·布朗

    吉姆·布朗

    演員阿爾迪斯·霍吉

    美國橄欖球運動員。他多次獲得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最具價值球員,而在他回到家鄉時,卻由於種族隔離政策甚至無法進入白人好友的家。在他與好友們一起為小凱瑟斯·克萊慶祝勝利時,他充當了好友馬爾科姆·X和山姆·庫克兩人的調解員。他也決定趁此機會告訴好友們,他決定退役,並改行做演員。

幕後製作


2020年6月,《邁阿密的一夜》( One Night in Miami)正在後期製作中。

音樂原聲


專輯信息
專輯類型:原聲帶、影視音樂
語言:純音樂、英語
唱片公司:ABKCO
配樂人:泰倫斯·布蘭查德
發行日期:2021年1月15日
音樂原聲參考資料來源: 
專輯曲目
1、Rumble, Young Man, Rumble!
2、Sam Cooke Comes To Stage / Copacabana Introduction
3、Tammy
4、Howl For Me Daddy
5、Do Us All Proud
6、I Believe To My Soul
7、Salah Time
8、I'm King Of The World!
9、Put Me Down Easy (Hampton House)
10、Put Me Down Easy
11、Greazee
12、Ain't Yo Stuff Safe Here
13、Malcolm Looks Out The Window
14、You Send Me
15、(I Love You) For Sentimental Reasons
16、Brother, What Is Going On?
17、I Wanna Damn Party
18、Lonely Teardrops
19、Chain Gang
20、Good Times
21、A Change Is Gonna Come
22、Speak Now

播出信息


製作發行

2020年11月,《邁阿密的一夜》曝光預告(時光網獨家中字),並宣布將於2021年1月15日上線。
2021年1月,《邁阿密的一夜》公布了全新的預告。

早期宣傳

2020年11月19日,片方發布先導預告片。2021年1月5日,片方發布正式預告片。

主創公司

製作公司
1、Snoot Entertainment(美國)
2、ABKCO Films
發行公司1、Amazon

影片上映

國家/地區上映日期、細節國家/地區上映日期、細節
義大利2020年9月7日(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加拿大2020年9月11日(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瑞士2020年9月26日(蘇黎世電影節)英國2020年10月11日(倫敦電影節)
美國2020年10月11日(漢普頓國際電影節)美國2020年10月13日(米爾谷電影節)
美國2020年10月17日(米德爾堡國際電影節)美國2020年10月19日(美國電影學會電影節)
美國2020年10月23日(芝加哥國際電影節)美國2020年10月24日(蒙特克萊爾電影節)
美國2020年10月31日(薩凡納電影節)墨西哥2020年11月14日(洛斯卡沃斯國際電影節)
瑞典2020年11月15日(斯圖哥爾摩國際電影節)美國2020年12月25日(限定上映)
英國2020年12月26日美國2021年1月15日(流媒體發行)
英國2021年1月15日(流媒體發行)--

幕後花絮


該片是雷吉娜·金執導的的長片處女作。

獲得榮譽


時間獎方獎項獲獎方結果
2021年第36屆獨立精神獎 羅伯特·奧特曼獎《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93屆奧斯卡金像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提名
最佳原創歌曲Speak Now提名
第4屆好萊塢評論協會獎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獲獎 
第4屆女性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群戲《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7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 最佳男配角《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第21屆鳳凰城影評人協會獎 年度十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最佳原創歌曲“Speak Now”獲獎
第29屆東南影評人協會獎 年度十佳影片第六名《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最佳導演第二名雷吉娜·金獲獎
最佳群戲第二名《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第二名凱普·鮑爾斯獲獎
吉恩·懷亞特最佳南部精神寫照獎《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78屆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電影類-最佳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電影類-最佳原創歌曲《Speak Now》提名
第55屆堪薩斯城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第30屆哥譚獨立電影獎 最佳突破演員金斯利·本-阿迪爾獲獎
第27屆美國演員工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提名
第26屆評論家選擇獎 電影類-最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電影類-最佳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電影類-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電影類-最佳群戲全體演員提名
電影類-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電影類-最佳歌曲《Speak Now》獲獎
第25屆聖迭戈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獲獎
第24屆美國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最佳處女作《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第21屆紐約在線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最佳突破表演金斯利·本-阿迪爾獲獎
年度十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19屆哥倫布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該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第19屆舊金山灣區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
Janessa Hitsman、
Barry Robinson、
Mark Zuelzke
提名
最佳原創配樂泰倫斯·布蘭查德提名
第17屆聖路易斯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第二名
第15屆女性電影記者聯盟獎 最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最佳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最佳攝影譚美·麗嘉提名
最佳剪輯塔里克·安瓦爾提名
最佳群戲選角Kimberly Hardin獲獎
最佳女性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第14屆休斯敦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最佳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最佳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最佳原創歌曲《Speak Now》獲獎
第11屆黑色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導演雷吉娜·金獲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獲獎
年度十佳影片第4名《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11屆好萊塢音樂傳媒獎 最佳劇情電影歌曲《Speak Now》獲獎
第9屆北卡羅來納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第6屆夏威夷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最佳剪輯塔里克·安瓦爾提名
最佳藝術指導
Janessa Hitsman、
Barry Robinson、
Mark Zuelzke
提名
最佳化妝-提名
最佳歌曲《Speak Now》獲獎
最佳新導演雷吉娜·金獲獎
最佳處女作《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第5屆亞特蘭大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第六名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第二名
突破影人獎金斯利·本-阿迪爾獲獎
第5屆芝加哥獨立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提名
最佳原創歌曲《Speak Now》獲獎
第4屆費城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第二名
最佳導演處女作《邁阿密的一夜》第二名
第3屆評論家選擇黑人電影獎 群戲獎全體演員獲獎
第2屆北達科他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原創歌曲《Speak Now》提名
2020年第63屆舊金山國際電影節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獲獎
第45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 人民選擇獎《邁阿密的一夜》第二名
第43屆米爾谷電影節 流媒體單元-觀眾選擇獎《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28屆漢普頓國際電影節 維克托·拉比諾維茨和喬安妮·格蘭特社會正義獎《邁阿密的一夜》獲獎
第12屆印第安納電影記者協會獎 最佳影片《邁阿密的一夜》提名
最佳導演雷吉娜·金提名
最佳男主角伊萊·格里提名
最佳男主角金斯利·本-阿迪爾提名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獲獎
最佳男配角阿爾迪斯·霍吉提名
最佳群戲全體演員提名
最佳改編劇本凱普·鮑爾斯提名
最佳配樂泰倫斯·布蘭查德提名
年度突破影人凱普·鮑爾斯提名
第3屆大西部紐約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第1屆日暮影評人協會獎 最佳男配角小萊斯利·奧多姆提名

影片評價


《邁阿密的一夜》是一部驚艷動人的戲劇,無人知曉四位黑人先驅在邁阿密的那一夜到底交流了什麼,但編劇凱普·鮑爾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中汲取到了驚人的想象力,構造了電影的劇本,通過四人在近2個小時內的調侃、爭論和懺悔傳達出了有關政治、種族和個人責任的觀點。無論四人是在一起還是分開,影片始終保持著活力和張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塔里克·安瓦爾的精確剪輯。觀眾從電影中見證了自我實現的發生,在情感和哲學層面上都是鼓舞人心的。演員們的表演出色,小萊斯利·奧多姆精妙地傳達出歌手山姆·庫克舞台上和舞台下的個人魅力;金斯利·本-阿迪爾捕捉到了馬爾科姆·X對平權事業一心一意的決心和奉獻精神;伊萊·格里並沒有簡單地模仿拳王阿里,而是讓自己的聲音和神態都再現拳王風采;阿爾迪斯·霍吉也細緻入微地演繹出了吉姆·布朗為了調和馬爾科姆·X和山姆·庫克之間的關係所作出的努力。(《娛樂周刊》《帝國》《Polygon》《The Film Stage》《芝加哥太陽時報》綜合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