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區

江西省鷹潭市轄區

余江區,隸屬江西省鷹潭市,地處贛東北、信江中下游,東與月湖區、貴溪市接壤,南和金溪縣相通,西界撫州市東鄉區,北鄰萬年縣、余干縣。總面積為936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下轄7個鎮、5個鄉,7個農墾場。全區戶籍總人口39.98萬,城鎮化率52.27%。

余江在秦漢時為余汗縣地,宋端拱元年(988年)正式設立安仁縣,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湖南省安仁縣同名而易名余江縣,1983年余江縣隸屬鷹潭市,2018年7月9日余江縣更名為余江區。余江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余江區境內有滬昆鐵路、皖贛鐵路、滬昆高速鐵路、320國道、206國道、上海至昆明高速公路、濟南至廣州高速公路。

2018年,余江區實現生產總值120.08億元,完成財政總收入21.55億元。2020年2月13日,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號。

歷史沿革


名稱由來

余江區
余江區
余江原名安仁縣(宋端拱元年設立),中華民國三年(1914年)因與湖南省安仁縣同名而易名,由於境內有餘水(信江)而取名余江縣。
秦漢,為余汗縣地。
西晉,元康元年(291)始置晉興縣,後為興安縣,不久,撤縣為晉興鄉,入余汗縣。
南朝,陳元嘉年間(560-565)於晉興縣故地設置安仁縣。屬鄱陽郡,隋廢,入余干縣,仍為晉興鄉。
北宋,端拱元年(988)才正式確立安仁縣。
中華民國三年(1914),因與湖南省安仁縣同名而易名余江縣。
1949年,余江縣解放,隸屬貴溪專員公署領導,后又改隸上饒專員公署。
1983年,隸屬鷹潭市。
1984年,恢復高公寨鄉。
1986年02月,撤銷鄧埠鄉、雲峰鄉,將兩鄉區域劃歸鄧埠鎮、錦江鎮。
1993年05月,撤銷畫橋鄉、潢溪鄉、中童鄉、馬荃鄉,設立畫橋鎮、潢溪鎮、中童鎮、馬荃鎮。
2001年11月,撤銷高公寨鄉,劃歸畫橋鎮;撤銷石港鄉,劃歸錦江鎮;撤銷塢橋鄉,劃歸春濤鄉。
2018年05月,國務院同意撤銷余江縣,設立鷹潭市余江區,以原余江縣的行政區域為余江區的行政區域,余江區人民政府駐鄧埠鎮鷹南大道1號。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余江區位於江西省東北部,信江中下游,東與鷹潭市月湖區、貴溪市接壤,南和金溪縣相通,西界東鄉區,北鄰萬年縣、余干縣。地處東經116°41′一117°09′,北緯28°04′一28°37′之間。南北長75千米,東西寬28.65千米,總面積為936平方千米,最狹蜂腰地段僅17.5千米。

地勢地貌

余江區地勢南北高,逐漸向中部傾斜,是武夷山、懷玉山向鄱陽湖平原過渡地帶,東北部地勢較高,一般海撥100—300米,最高山峰“白雞母飛上天”,海拔512米,為懷玉山系支脈。西南地勢也略偏高,一般海拔100—180米,個別主峰海拔367米,為武夷山延伸的支脈,沿信江、白塔河兩岸為沖積平原。並以河谷平原為中心由信江向南北兩側,白塔河向東西兩側逐漸抬升,形成盆地、丘陵和山嶺等多種地貌類型。海拔在100米以上的中、高丘陵區分佈在高的低丘陵和崗地主要分佈在境內信江南岸的東部和西部。海拔在20—50米平原區廣泛分佈在信江和白塔河及其支流兩岸的河谷地帶。
余江區境內山嶺、丘陵以信江為分界線,北部屬懷玉山系支脈,南部屬武夷山余脈,但山峰普遍不高,海拔在500米以上的山峰僅有1座,即位於高公寨林場的白雞母飛上天峰,海拔512米,為全區最高點。

氣候

余江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水充沛,日照充足。近50年年平均氣溫為17.6℃,其中一月份平均氣溫5.2℃,七月平均氣溫29.3℃。年極端最高氣溫為41.12℃,年
余江風景
余江風景
極端最低氣溫-15.12℃。年平均降水量1788.8毫米,最多年份降水量2543.0毫米,最少年份降水量980.7毫米,其中4一6月份平均降水量844.8毫米,7一9月份平均降水量350.9毫米。平均年日照時數1739.4小時,無霜期258天。

水文

余江區境內有17條河流、156座小(二)型以上水庫。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森林植被分區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區,森林植被類型有針葉林、常綠闊葉林、竹林、針闊混支林等,森林覆蓋率為42.1%。
國家一級重點:銀杏、水杉,分佈於高公寨、畫橋、中童;
國家二級重點:香樟、鵝掌楸、喜樹、櫸樹一高公寨、馬荃、畫橋、黃庄、錦江、洪湖;
省級重點:觀光木、天竺桂、紅花木蓮、紫玉蘭、含笑花、紫荊、黃楊、沉水樟、八角蓮、天師栗、杜仲、杏桂、黃連木、江西杜鵑、七葉一枝花,分佈於馬荃、洪湖、高公寨、畫橋、楊溪、錦江、鄧埠。

動物資源

動物有獸類、鳥類、貝介類、蛇類以及昆蟲類等。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有穿山甲、草鴞、虎紋蛙,國家級保護植物有銀杏、水杉、香樟、鵝掌楸、喜樹、櫸樹等。共有鳥類87種,60%是松毛蟲的天敵,其中喜鵲、家燕、大山雀、黑枕黃鸝、杜鵑、紅尾伯鶯、紅最相思鳥為省級重點保護鳥類。余江區國家和省級保護動植物各有20餘種。
國家二級重點:穿山甲、草鴞、虎紋蛙,分佈於高公寨、畫橋、馬荃、春濤;
省級重點:黃鼬、果子狸金環蛇、銀環蛇、眼鏡蛇、尖吻蝮、王錦蛇、烏蛸蛇、大蟾蜍、環顧雉、灰胸竹雞、普通秋沙鴨、白鷺——主要分佈於錦北水庫、信江河、五湖水庫、白塔河等。

土地資源

余江區有丘陵面積108.5萬畝,平原面積30.3萬畝,山林面積61萬畝,耕地48萬畝(水田面積41.7萬畝)。

水資源

信江
信江
信江在余江區境內主要支流有白塔河、骨頭港、黃庄河、划船港,流程115.3公里,流域面積826.59平方公里。

礦產資源

余江區境內已探明的礦物質資源種類有鎂、鐵、瓷土、石英石、石灰石、輝綠岩、煤等20餘種,其中硅礦石儲量達1500萬噸以上,石英含量達97%一99%。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恢復高公寨鄉。
1986年02月,撤銷鄧埠鄉、雲峰鄉,將兩鄉區域劃歸鄧埠鎮、錦江鎮。
1993年05月,撤銷畫橋鄉、潢溪鄉、中童鄉、馬荃鄉,設立畫橋鎮、潢溪鎮、中童鎮、馬荃鎮。
2001年11月,撤銷高公寨鄉,劃歸畫橋鎮;撤銷石港鄉,劃歸錦江鎮;撤銷塢橋鄉,劃歸春濤鄉。

區劃詳情

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轄7個鎮、5個鄉,7個農墾場。余江區人民政府駐鄧埠鎮鷹南大道1號。
下轄區劃
鄧埠鎮錦江鎮中童鎮潢溪鎮
畫橋鎮馬荃鎮春濤鎮
平定鄉黃庄鄉楊溪鄉劉家站鄉
洪湖鄉
農墾場
高公寨營林場鄧家埠水稻原種場余江縣水產場塘潮源林場
張公橋農場青年綜合墾殖場大橋農場

人口民族


人口

余江城區
余江城區
2013年,余江區戶籍總人口385104人,其中:農業人口300227人,年末總戶數100622戶,全區人口密度411人/平方公里,城鎮化率42.45%。農村勞動力總數為157817人。
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戶籍總人口39.9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36萬人,年末總戶數10.78萬戶,城鎮化率52.27%。
2020年11月1日,常住人口為320528人。

民族

居民主要是漢族、少數民族較少。

政治


縣委書記:路文革
縣委副書記、縣長:蘇建軍
區長:羅衛國

經濟


綜述

余江區農業
余江區農業
2018年,余江區實現生產總值120.08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8%。
2018年,余江區完成財政總收入21.55億元,同比增長11.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2.43億元,同比下降2.7%,財政支出31.99億元,同比增長5.3%。
2018年,余江區固定資產投資額同比增長26.7%;工業項目投資同比增長7.8%;5000萬以上投資項目同比增長1.2%。
2018年,余江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6.37萬元,同比增長2.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2萬元,同比增長8.5%,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萬元,同比增長9.9%,住戶存款餘額105.56億元,同比增長12.6%。

第一產業

2018年,余江區完成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3.8%,其中:農業產值增長6.9%,林業產值增長9.9%,牧業產值降低1.4%,漁業產值增長7.3%,農林牧漁服務業產值增長8.7%。
2018年,余江區糧食播種面積4.79萬公頃,糧食總產量30.47萬噸,生豬存欄42.3萬頭,肉類總產量7.67萬噸。
2018年,余江區水產品產量1.89萬噸。

第二產業

2018年,余江區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66.45億元,同比下降34.3%;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6%;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58.81億元,同比下降29.3%,產銷率98.2%;利稅總額15.44億元,同比下降29%。

第三產業

2018年,余江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4億元,同比增長11.4%,實際利用外資7537萬美元,同比增長9.1%,引進省外2000萬元以上項目實際進資104.57億元,同比增長10.8%,外貿出口總額完成13901.4萬美元,同比增長28.4%。
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銀行各項存款餘額155.26億元,同比下降0.5%,銀行各項貸款131.59億元,同比增長13.7%。

文化


余江搖扶船

余江搖扶船
余江搖扶船
余江搖扶船流傳主要分佈在鄧埠鎮、錦江鎮、畫橋鎮、馬荃鎮、中童鎮及黃庄鄉等地。
余江搖扶船舞蹈距今有著600餘年歷史,明代中期,從我國北方地區流傳余江縣境內,是由“旱船”舞蹈基礎上演變的傳統舞蹈。后又經數代民間藝人不斷改進創新,形成余江搖扶船表演形式。表演一般由7-8人組成,主要表演者是艄公,采船者、媒婆等3人,器樂演奏4-5人。傳統舞蹈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成為全縣城鄉乃至全市人民頗為喜愛的民間舞蹈,在余江城鄉,每逢傳統佳節,各類慶典,重大節日,各地民間藝術隊伍進村串巷進行搖扶船表演,豐富了城鄉群眾精神文化生活。

余江木雕

余江木雕
余江木雕
余江木雕,工藝歷史悠久,有史料依據為隨漢唐北方移民南遷而入,至明清而極盛。明清時期,余江木雕多用於樑柱、斗拱、飛檐、欄桿、門楣、匾額等;表現形式趨於多樣,有浮雕、圓雕、透雕等;題材有人物、動物、靜物等。晚清至解放前,木雕廣泛用於房屋裝飾、工藝品、佛教用品;木雕主題多樣化,多見於生活風俗、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吉祥寓意等。發展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中國著名企業家、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常務理事張果喜創辦了余江歷史上第一個工藝雕刻廠,成功地將余江傳統木雕與國內多種雕刻技法相結合,大力培養年輕雕刻技工,從生產雕花樟木箱起步,逐步發展到傳統工藝品、雕刻傢具、室內裝飾、建築裝飾、高檔宗教產品等五大類2000多個品種,遠銷東南亞、北美、西歐和香港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被外商譽為“天下雕刻第一家”。果喜木雕技法上以浮雕為主,運用結合鏤空雕、透雕、圓雕等多種手法。雕刻主要題材有神話傳說、歷史故事、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龍鳳麒麟等。木材多選用香樟木、椴木、黃楊木、檜木、櫸木、檀香木、紅木等。

安仁城垣

安仁城垣,始建於明正德五年(1510年),安仁知縣薛球為平叛“姚源之亂”,始築土城牆,城牆長600餘丈。嘉靖五年(1526年),饒州兵備范轄改設石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江西巡撫令安仁縣增設城牆,深挖戰壕,歷經三年,新城修築完成,全長一千三百三十餘丈,紅條石結構,開城門九座,東為青仁門,西為正義門(雲蓋門),南為歌薰門,北為拱極門,東南面設興賢,雲錦兩門,西南有觀瀾、便民、孟津等三門,其垛石、腰腳、窩鋪等建築等同府制城垣的規格。經崇禎十年(1637年)、康熙五十年(1711年)、雍正十三年(1736年)、咸豐五年(1855年)四次較大型的修茸,至同治二年(1863年)修復的安仁城垣,用紅石厚磚砌成,高為二丈六尺,寬八尺五至八尺六不等。設城樓七座,垛口一千三百三十個。至清末後期,特別是受日軍轟炸后,破壞慘重。現僅存小南門至西門320米長的三段殘牆。

錦江鎮古縣衙

錦江鎮古縣衙始建於宋端拱元年(988年),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重建。清咸豐年間(1851年—1861年)縣衙部分建築被毀,民國初又被火燒毀了部分建築,民國六年(1917年),縣衙再獲修復。修復后的縣衙座北朝南,佔地約5000平方米,共5進,依次為儀門、廂房(帶過岡亭)、大堂、長廳、住房,西邊設有監獄,結構布局和清末時的基本相同。過岡亭在抗戰期間被日機炸塌,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余江縣鄉紳捐錢修復,后被毀。現僅存儀門、廂房、大堂和監獄等部分建築。

錦江天主教堂

錦江天主教堂,位於余江區錦江鎮沖虛山,又稱聖類斯教堂,民國七年(1918年)由美法神會合建,法國神會田烈諾主持,美國舊金山聖瑪利教堂提供經費,歷時四年,於中華民國十一年竣工。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物有經堂、官廳、神父樓、大禮堂、培德女中等大小建築物17幢。大多為磚木結構,羅馬建築風格為主的中西合璧建築,主建築“聖類斯堂”(經堂)長24米,寬13米,高12米,紅石石柱,哥特式建築。時為撫州、上饒、景德鎮等地區21個縣(市)天主教教徒心中嚮往的“聖地”,是當時江西教堂五大教區之一。錦江天主堂建築群歷經近百年,大多保存完整,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茄子干
余江茄子干
余江茄子干
茄子干,是余江區的特產。余江茄子干選料考究,風味傳統,並含有氨基、核黃素等多種營養成分,生津開胃,百食不厭,而且,對暈車、暈船及孕婦嘔吐有明顯的抑制作用。
余江茄子干是江西鷹潭市余江區傳統名特食品,據有關資料記載,茄子干已有五百多年的生產加工歷史。余江茄子干尤以錦江鎮的最為出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它集香、辣、甜、咸多種味道為一體,生津開胃,百食不厭。
余江茄子干幾百年來都是家庭作坊式生產,工藝繁雜、勞動量大。一是將鮮茄加工成茄子干皮。每年夏季茄子成熟季節,勤勞的農家婦女開始忙著採摘、挑選個頭大、色澤好的鮮茄,放大鍋內煮軟,剝開放太陽下晒成半干後用鹽腌制半天,繼續在太陽下曬,曬乾成茄子干皮。二是制茄子醬。農婦用自釀的糯米酒、爆米花、辣椒、大蒜頭等原料熬製成茄子干醬,或把糯米磨成粉,與辣椒、大蒜頭等原料制醬。三是包茄子干。選擇天氣晴朗的日子,農婦邀來近親鄉鄰婦女幫忙,用茄子干皮作皮,調製好的茄子干醬作餡,像包水餃一樣包成茄子干。包好的茄子干繼續放在太陽下曬乾,然後放蒸籠蒸,晾乾后貯藏待用。這種傳統工藝製作的茄子干集香、辣、鮮、甜為一體,各家製作的茄子干風味各不相同。
余江蜂蜜
余江蜂蜜
余江蜂蜜
余江蜂蜜,是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的特產。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的花蜜與分泌物,經過充分釀造而儲存在蜂巢內的一種甜而有粘性,透明或半透明、帶光澤的液體。氣芳香,味極甜,其中葡萄糖佔35-36%,果糖36%,蔗糖1.7-2.6%,麥芽糖和其它還原糖7.31%,此外,還含有蛋白質、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等,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由於蜂蜜的蜜源植物眾多,故蜂蜜品質差別較大,所以劃分等級的方法也不相同。或按花種分等,或按上市季節分等,或按顏色、按濃度分等。

交通


余江區交通便捷,滬昆、皖贛、鷹廈三條鐵路縱橫交錯,320、206國道,上海至昆明、濟南至廣州高速公路縱橫貫穿境內,距省會南昌106公里,離昌北國際機場1小時車程。余江區至上海788公里、廣州1060公里、福州550公里、溫州500公里。水電充足,黃金埠2401萬千瓦電廠開關站座落在余江,區內電網與華中電網聯體。江西省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與白塔河在區境內縱橫交錯。

社會


文化事業

截至2013年,余江區有文化館一個,圖書館一個,文化廣播站11個,有線電視台1座。體育館1個。
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有文化館一個,圖書館一個,文化廣播站11個,有線電視台1座。體育館一個。

教育事業

余江一中
余江一中
截至2013年,余江區有學校145所,其中:普通中學23所,小學100所,幼兒園2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58201人,其中:普通中學16982人,小學31115人,幼兒園10048人,特殊教育學校159人。學校教職工總數3906人,其中:普通中學1879人,小學1531人,幼兒園491人,特殊教育學校5人。專任教師總數3393人,其中:普通中學1609人,小學1517人,幼兒園263人,特殊教育學校4人。
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有學校258所,其中:普通中學21所,小學153所,幼兒園79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在校學生總數6.57萬人,其中:普通中學2.31萬人,小學3.12萬人,幼兒園1.05萬人,特殊教育學校23人。學校教職工總數4421人,其中:普通中學1690人,小學1731人,幼兒園943人,特殊教育學校5人。

衛生事業

截至2013年,余江區衛生機構數23個,醫院、衛生院16所,床位數1186張,衛生技術人員1085人,執業醫師362人。
截至2018年末,余江區衛生機構數34個,醫院、衛生院21所,床位數1748張,衛生技術人員1494人,執業醫師607人。

體育事業

截至2013年,余江區體育健兒在江西省級比賽中共獲得12枚獎牌,其中:金牌3枚,銀牌5枚,銅牌4枚。

居民收入

截至2013年,余江區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33286元,同比增長15%,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2004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750元,同比增長14.9%,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0.4億元,同比增長23.3%。

社會保障

截至2016年,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327人,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5224人,發放小額擔保貸款超1億元;全年減貧2660人,退出市級貧困村2個,光伏扶貧獲國家批複;1090戶棚戶區改造加快實施,城東1221套公租房及安置房完成農村危房改造1250戶。
2018年,余江區共有3.46萬名職工參加了基本養老保險。全區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2萬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34.45萬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6.1萬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661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1萬人。

旅遊


靈溪小鎮

靈溪小鎮,位於余江區320國道旁楊溪鄉楊溪水庫周邊,東眺武夷山,西鄰撫州市東鄉區,南靠吳寨嶺。靈溪小鎮建設總佔地面積8800畝的生態觀光園,含括花木觀光園,水果種植基地,生態水產、垂釣中心以及水上樂園等設施。

馬鞍嶺森林公園

馬鞍嶺森林公園
馬鞍嶺森林公園
馬鞍嶺森林公園,位於余江區城東新區,總投資1.67億元,佔地面積46公頃,建設園內道路、游步道11070米,綠化面積128754平方米,另有亮化工程、亭台樓閣等景觀工程及配套功能設施。

錦江天主教堂

錦江天主教堂
錦江天主教堂
錦江天主教堂,位於余江區錦江鎮沖虛山,又稱聖類斯教堂,民國7年(1918年)由美法神會合建,法國神會田烈諾主持,美國舊金山聖瑪利教堂提供經費,歷時四年,於中華民國十一年竣工。佔地面積約2.5萬平方米,建築面積6000平方米,主要建築物有經堂、官廳、神父樓、大禮堂、培德女中等大小建築物17幢。大多為磚木結構,羅馬建築風格為主的中西合璧建築,主建築“聖類斯堂”(經堂)長24米,寬13米,高12米,紅石石柱,哥特式建築。時為撫州、上饒、景德鎮等地區21個縣(市)天主教教徒心中嚮往的“聖地”,是當時江西教堂五大教區之一。錦江天主堂建築群歷經近百年,大多保存完整,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韜奮故居

余江區是著名文化旗手鄒韜奮的故鄉。鄒韜奮原名鄒恩潤,在福建永安出生。1908年11月,13歲的韜奮隨父親第一次回老家余江,在家鄉四個多月里,韜奮居住在余江縣錦江福慶巷(現東風街)祖宅,並在私塾接受啟蒙教育。韜奮故居一直由鄒氏後人居住,仍保存完好。

金盤山

金盤山
金盤山
金盤山,位於余江區錦江鎮東北8公里的鐵山村,面積為8平方公里,最高峰花尖嶺,海拔311.1米。山勢嵯峨,陡峭如削,瀑布斜飛,流水潺潺。相傳有金盤金凳,故名金盤山。

吉泉峰

吉泉峰
吉泉峰
吉泉峰,又名打帚嶺,又叫脊劍峰。位於余江區北的黃庄鄉峨門村邊。海拔310米,面積4.5平方公里,東西走向。這裡山巒疊翠,景色優美,號稱“江南第二峰”。從峨門易家登吉泉峰,一路彎彎曲曲,灌木與葛藤,結成遮天蔽日的盤山小道,十分蔭涼、幽靜。山頂有宋朝東方和尚所建的吉泉寺,被修竹環繞,似隱似現,宛若仙境。明洪武初,桂萼(吏部天官)讀書為此。這裡還有神仙石、吉泉、宮花滿天、雙龍進水、鐵欄關虎等許多讓人留連回味的景點,倪國康詩:到處禪林草木凋,疏鍾百入出方霄。泉聲入澗全疑雨,煙勢流空半渡潮。清嘯隨風臨澗水,新詩帶月寫芭蕉。層巒獨上猶懷古,閑碎唐碑補石橋。

錦北水庫

錦北水庫,又稱烈女湖,位於余江區畫橋鎮境內,1958年建,壩長500米,高30米,集水面積61.24平方公里,總庫容4040萬立方米,灌溉面積5萬畝,湖中小島建有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這裡余江的至高點白鶴峰,海拔512米,是森林的海洋,空氣十分清新,號稱綠色的氧吧,遠離城市間的喧鬧。山上有許多珍貴的動植物和各類藥材,是居家避暑的理想場所。相傳築湖前有孝烈橋一座,是為紀念謝枋得,其女兒所建,謝枋得(1226—1289),南宋著名愛國志士、詩人,號疊山,南昌市的疊山路就是紀念他而命名的。1289年因抗元失敗,拒絕招安,在大都絕食殉國。其女謝周嬪聞此消息,跨溪造橋,橋成,投水而亡,後人多有詩文頌揚此事。

九龍峰

九龍峰
九龍峰
九龍峰,位於縣城南5公里處,為武夷山余脈隆起的九座山峰,因其形似蒼龍而得名。它北起九龍水庫,南至吳嶺源,東西兩側由九座山峰構成兩道天然屏障,形成北南走向的十里峽谷。這裡是中國十三大土匪寨之一,有江西開山鼻祖長沙王吳芮的遺址,有成片的板栗林、楊梅林、楓樹林,還是元代著名政治家、教育家倪鏜的故鄉。

洪五湖

洪五湖
洪五湖
洪五湖,位於余江區馬祖岩北1公里處,320國道旁,面積37平方公里,是龍虎山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洪湖水庫和五湖水庫兩部分。洪湖水庫總庫容1326萬立方米,最大水面4000畝,是白塔渠水量的調節水庫。五湖水庫總庫容量2200立方米,最大水面8000多畝,因山勢走向形成五個相連水面,形似手掌而得名。

余江血防紀念館

余江血防紀念館
余江血防紀念館
余江血防紀念館,坐落在余江區中心廣場,由黨和國家原領導人鄒家華題寫館名。全館佔地面積6483平方米,建築面積2464平方米,為四合院式結構。與對面的送瘟神紀念碑遙相呼應。館內由序廳、血防展廳、美麗余江展廳、國防廳和多功能廳等五部分組成。展覽以大量珍貴的歷史文物,文獻資料,採用圖文版塊、多媒體等藝術形式,全景式地展示了余江人民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消滅血吸蟲病、鞏固血防成果、建設和諧秀美幸福新余江的完整過程。

代表人物


湯漢(1202年—1272年),字伯紀,號東澗,余江縣崇義鄉(今畫橋鎮)人。宋淳佑四年(1244年)甲辰科進士,南宋末期著名理學家。
桂萼(?年一1531年),字子實,號見山,余江縣錦江鎮人。明正德六年(1511)中辛未科進士。歷任丹徒、武康、成安等縣知縣。
吳邁(1885年一1936年),江西余江人,律師、愛國志士。
鄒韜奮(1895年一1944年),原名恩潤,余江縣潢溪鎮渡口村委會沙塘村人,出生於福建永安。近代中國記者和出版家。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19日,余江區入選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
2020年1月,江西省水利廳授予余江區“2019年度江西省縣域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區”榮譽稱號。
2020年2月13日,獲得2019年度全國“平安農機”示範縣稱號;2月,入選2020中國美食百佳縣市。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8月,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區。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0年12月2日,被評為“江西省雙擁模範區”。
2021年4月1日,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創建縣”推評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