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佬

電影

《鬼佬》又名《人蛇黑工》,是一部電影。導演為尼克·布魯姆菲爾德,影片類型為劇情,製片國家為英國,語言為漢語、普通話、英語、福州話,上映日期為2007年1月12日,片長為96分鐘。

電影介紹


導演:尼克·布魯姆菲爾德 Nick Broomfield
編劇:
尼克·布魯姆菲爾德 Nick Broomfield
Jez Lewis
主演:
林愛琴 Ai Qin Lin
Zhe Wei ....Xiao Li
影片類型:劇情 / 冒險
片長:96 分鐘
國家/地區:英國
對白語言:英語 / 漢語普通話
色彩:彩色
級別:UK:15/ Ireland:15A
攝影機:
Sony HDW-750
Sony HVR-Z1
攝製格式: Video .....(HDTV)
洗印格式: 35 mm
年份:2006年
大約有300萬外籍勞工在英國生活,其中中國人估計約有10萬人,他們中的很多人跟《鬼佬》中的人們一樣,負債纍纍,隱藏在社會的角落,吃最簡單的東西,很多人擠在一個房間住,辛苦工作,卻由於身份、語言文化等等障礙而得不到任何保護。
2004年,在昏暗的天色下,英國莫克姆灣海灘拾貝的23名中國偷渡黑工,由於被當地居民排斥,迫不得已在晚上出海,因為潮水上漲,意外喪生灘塗。
慘劇發生后,非法移民在英國的生存問題成為關注焦點。震驚的英國政府開始大力打擊操控非法移民的人蛇集團,並收緊了移民政策,然而,加強控制的同時也使很多人失去賴以生存的工作,外籍勞工處於更弱勢的地位,在更危險的環境中工作。
三年後,以紀錄片著稱影壇的英國導演布魯姆菲爾德(Broomfield)把這宗慘劇搬上了銀幕。這部名為《鬼佬》(Ghosts)的電影,在全英範圍內上映,讓英國外籍非法勞工問題再次受到關注,揭露這個一直存在、卻又不被正視的社會問題。
《鬼佬》採用的是紀錄片的拍攝方式,全部由非職業演員出演。影片內容除了取材於莫克姆灣慘劇,另一部分來自英國《衛報》華裔記者白曉紅卧底偷渡客群體,發表的調查報道《我的卧底日記》。
“這不是電影,這是現實生活!”一名華人看過電影后激動地說。

幕後故事

“不是移民問題,是勞工安全問題”
莫克姆灣慘案中有的年輕人來英國還不到1個月,但是“蛇頭”仍在向他們的家人索要高額的偷渡費用,英國政府拒絕幫他們還債。
一些專門為華人利益活動的英國民權組織對英國政府的舉措頗有微詞,認為英國政府的移民政策,特別是內部的控制,就是這個悲劇的起因。3年過去了,由於英國政府收緊了移民政策,讓外籍勞工處於更弱勢的地位,在更危險的環境中工作。
英國《衛報》有評論文章說:“這不是移民問題,是勞工安全問題”,任何人,不管是移工或土著、非法或合法入境,都有在安全衛生環境下工作的權利。
對此,《鬼佬》也提出了引人思考的發問:應該怎樣改變他們的處境?他們應不應該有合法的身份?應不應該受到各機構的剝削?導演布魯姆菲爾德說:“我們都知道,沒有這些人,這個國家的工業會崩潰,交通、醫療、學校的運作都會停止,超市裡不會有食品。所以如果把那些人稱作非法,不讓他們繼續工作,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做法。我希望中國人、以及所有這些移民能夠更好地被英國社會接受,不再被看作二等公民,受到辱罵甚至虐待。”
當林愛欽被問到如果來英國前看過這個電影,還會來嗎?她表示,可能不會了。在英國生存的日子,她也遇到了少數人找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那需要很大的運氣,大多數人都過得很不好。
10年的歲月過去了,林愛欽把最美好的青春給了英國。但是英國回饋了她什麼?她的回答明顯很模糊:“不要從外表判斷事物。”

精彩花絮

主演曾是非法移民
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林愛欽是中國福建省長樂市人,她籌集了將近20萬元交給“蛇頭”,踏上去往英國的尋夢之旅,那時她21歲。
對於那段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但她能清晰地回憶起中途路經俄羅斯時,所經受的寒冷與飢餓。本天真地以為只需要至多兩周的時間就能到達英國,卻沒想到路上走了將近5個月。在“蛇頭”的安排下,她輾轉各種交通工具,從中國經莫斯科、烏克蘭、捷克斯洛伐克、荷蘭,最後藏匿在一艘貨船中才到達英國。
這趟冗長、憋屈的旅途讓她的英國夢尚且懸在空中時,便得到了重重一擊。隨後的日子始終與居住環境惡劣、工時超長、工資偏低、慘遭僱主壓榨糾結在一起,非法移民的艱辛生活並不一定遵循中國“苦盡甘來”的道理。
林愛欽的經歷跟電影《鬼佬》中她所扮演角色的偷渡過程大同小異。但是,她卻並不是因為貧困潦倒才一定要來英國的。出國前她在家鄉有自己的店鋪,做金銀首飾加工,只是她以為出國能為未來找一條更好的出路。
她表示,電影中表現出的打工經歷比她自己初到英國時還要艱苦,尤其是在莫克姆灣拾貝,不是常人能承受得了的。
從一名曾經的“鬼佬”到讓英國人認識的電影明星,林愛欽並沒有因此欣喜。她甚至根本不願意看這部影片,因為其中很多鏡頭總讓她哭。
“鬼佬”並非僅是Made in China
“絕大部分英國人並不了解生活在這裡的中國人,他們只知道一些‘Made in China’。我希望人們看了這部電影能明白,這些人離開親人孩子來到英國是多麼的痛苦,他們的感情跟別人的一樣,甚至更豐富。很多英國人是不會想到這些。”導演布魯姆菲爾德談到了他拍攝這部影片的初衷。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鬼佬”的生活,布魯姆菲爾德做了很多前期準備工作,甚至他自己和雇來的一些中國學生也去卧底打工,與非法移民一起工作了幾個星期的時間。然後把經歷感受寫下來。
他到中國城去找演員,48歲的Zhan Yu便是他找來的演員之一。Zhan Yu從北京來英國7年了,在中國,他是一名兒童節目的電視編導,來英國后經過努力,經營了一家中國餐館。
而主演林愛欽則是一名牧師推薦給他的。一開始,林愛欽對布魯姆菲爾德的目的很懷疑,始終保持警惕心理。她覺得自己沒有任何錶演經歷,要演也頂多只能扮演一個餐廳服務員。
《鬼佬》中的演員一律都是非職業的,包括其中的英國演員,也就是莫克姆灣海灘真正的拾貝人。他們沒有寫在劇本上的台詞可背,對白大多都是現場安排的,片中的中國“鬼佬”們都講福建方言或者普通話,因為是自己熟知的經歷,感情流露非常自然。
儘管勞工們的生活艱難,布魯姆菲爾德卻安排了一些輕鬆的鏡頭,比如女主人公和工友們偶爾會有一些休閑時光打打麻將娛樂,或者一起去吃燒烤,偷偷笑話工頭和他的女朋友。“人在最艱苦的環境下往往有很好的幽默感,我們就是這樣生存下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