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9條詞條名為郭庄村的結果 展開

郭庄村

山東省菏澤市王集鎮下轄村

該村是一個遠近聞名的純回族村,位於曹縣城東8公里,四級河網與團結河交界處,郭庄村所在地原是一深坑,由於黃河過此,經過多年衝擊,淤泥堆積,最終將這深坑填平,成為一方沃土。元朝初年,郭氏回族遷此安家落戶,取村名為郭坑,清初改為郭庄,整個村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土地肥沃,氣候溫和。

郭庄村現有建設用地面積108畝,耕地756畝,適合種植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大豆,經濟作物以棉花為主。

全村共有286戶,總人口1283人,現有郭、李、馬、王等4個姓氏,郭氏最多,佔總人口的90%。

經濟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前,郭庄村是當地出名的貧困村,1985年,黨支部、村委會進行了調整,以郭繼春為黨支部書記的一班人,立足當地實際,充分發揮本村優勢,組織帶領群眾大力發展畜產品加工業,個體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為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村黨支部圍繞產前、產中、產後三個環節,重點抓了信息、技術和生產銷售服務,解決了群眾採購、加工、銷售遇到的實際困難,全村形成了皮毛、加工、紡紗、梳條三大系列8個骨幹企業,企業已發展到26家,到2005年,全村工農業生產值達1.2億元,向國家貢獻稅收達800萬元,全村人均收入超過7500元,實現由溫飽到富裕,繼而達到小康的跨越,正朝著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新農村邁進。

社會


社會進步
到2005年,郭庄村相繼拓寬綠化了街道,硬化了路面,安裝了路燈,建起了商品樓房一條街,村裡有魯西南高標準的清真寺、文化大院、娛樂室、體育場、卡拉OK歌舞廳、遠程電教室和圖書閱覽室。2003年,村裡投資40餘萬元建起一所設備齊全的衛生院,投資100多萬元打600米深井一眼,為群眾免費安裝了自來水,2004年投資80萬元,完成了電力改造,是菏澤市唯一的高標準電氣化試點村,架一條長3.5千米的高壓線路,有效的保障了全村企業的正常生產。全村戶戶通了有線電視、程式控制電話、自來水,60%的戶用上了寬頻網,40%的戶擁有微機,5%的戶住上了“別墅樓”,有各種轎車100多輛,村民通過了網際網路,實行網上學習,查找新的致富信息,把買賣做到了國外,人們的生活水平發生了巨大變化。
組織建設
自1985年以來,由原來的6名黨員發展到35名,黨員在經濟建設各項事業發展中發揮了模範帶頭作用,一是築牢堡壘,永葆農村黨員先進性。在黨支部一班人具有強烈的“堡壘意識”,始終把抓班子、帶隊伍、築堡壘作為黨建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達到了班子建設、幹部素質、工作作風“三過硬”,實現了黨員教育管理規範化,黨內民主建設規範化和村級管理規範化。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深入開展“設崗評星”活動,設立了“黨員示範一條街”,建立健全了保持農村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受到中共先進性教育活動巡迴檢查組的表揚。二是找准優勢,帶領群眾走上致富路。村黨支部領著群眾干,干給群眾看,確立了搞次雜毛加工為突破口,實現全村脫貧致富的發展路子,在黨支部的帶領下,郭庄村成立了天一皮毛有限公司,下屬20多個加工企業,現以品正毛紡、和興毛紡、金泰毛紡、中遠毛紡、振興毛紡等8個企業為龍頭,帶動全村經濟快速發展。三是抓住機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黨支部始終堅持三個文明一起抓,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一直走在全市前列,連續20年沒有發生違法違紀案件和經濟糾紛,連續16年免收“三統五籌”費用,基礎設施建設年年邁上新台階。

獲得榮譽


1991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
1993年,被省政府授予“全省民營企業優秀單位”稱號;
1995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為“最佳省級文明單位”,被省人事廳、民政廳授予“全省模範村委會稱號”;
1998年,被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
2003年,被省民委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村(居)”稱號;
2004年,被省司法廳授予“優秀調解委員會”稱號;
2005年,村黨支部書記郭繼春同志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