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抵擋太平洋的堤壩的結果 展開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

1958年雷內·克萊芒執導電影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是一部歐美愛情片,這部電影常常被人拿來和杜拉斯1984年出版的名作《情人》相提並論,因為兩部作品都帶有自傳色彩,背景也都設置在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演員
Suzanne Dufresne肖瓦娜·曼加諾
Joseph Dufresne安東尼·博金斯
Michael理查德·康特
Mme. Dufresne喬·范·弗利特
BartGuido Celano
CaporalChu Shao Chuan
AlbertNehemiah Persoff
CarmenYvonne Sanson
Claude阿莉達·瓦莉
RolandLawrence A. Williams

職員表

製作人迪諾·德·勞倫提斯
導演雷內·克萊芒
編劇瑪格麗特·杜拉斯、Diego Fabbri、Irwin Shaw
攝影Otello Martelli
配樂尼諾·羅塔
剪輯Leo Cattozzo
美術設計Mario Chiari
服裝設計Maria De Matteis
布景師Piero Gherardi
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劇照
《抵擋太平洋的堤壩》劇照
杜拉斯在上世紀50年代初就完成了《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並憑藉這部作品角逐龔古爾獎,它常常被人拿來和杜拉斯1984年出版的名作《情人》相提並論,因為兩部作品都帶有自傳色彩,背景也都設置在法屬殖民地印度支那。《情人》早在1992年就被法國導演讓-雅克·阿 諾改編為電影,這部《抵擋太平洋的堤壩》也不是第一次被搬上了銀幕,1958年法國名導雷內·克萊芒將其改編成電影《這憤怒的年代》(This Angry Age),由肖瓦娜·曼加諾、安東尼·博金斯等多位明星參演。
柬埔寨導演潘禮德看中了這部小說,再次改編。杜拉斯將她的小說背景設置在1931年的法屬印度支那,當時的印度支那包括越南、寮國、柬埔寨三個國家,而故事的發生地準確來說就在今天的柬埔寨,這也是柬埔寨導演潘禮德挑選這部作品的原因之一。杜拉斯的原著中充滿了濃郁的東方情調,在字裡行間充盈著東南亞炎熱潮濕的氣息,這點在潘禮德的電影畫面上並沒有流失,電影中充滿了曖昧的情慾和尖銳的種族衝突,但這兩點在導演精妙的處理下能保持一種平衡。因為導演本身是柬埔寨人,所以影片呈現出來的視點並非局外人或者西方人的視點,而是對自身文化的審視和文化之間的交流。另外,伊莎貝爾·於佩爾的加盟也極好地詮釋了母親這一複雜而具有人性深度的角色。
影片在柬埔寨Prey Nup取景,布景和服裝上都盡量還原時代原貌,美中不足的是配樂部分,管弦樂流於平庸而且被毫無節制地濫用。
導演潘禮德,1964年出生於柬埔寨金邊,1975年被柬埔寨紅色高棉政府逮捕入獄,在勞改營呆了四年之後,1979年逃到泰國Mairut難民營落腳,然後去往巴黎,在巴黎的“高級電影研究學院”學習電影。他主要從事紀錄片的拍攝工作,拍攝內容也大多和紅色高棉的恐怖時代有關。主要作品有《場地2》、《Bophana:一個柬埔寨的悲劇》、《遊魂之地》、《S21-紅色高棉殺人機器》等。

製作發行


製作公司
1. 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美國]2. Dino de Laurentiis Cinematografica [義大利]
上映日期
國家日期國家日期
法國1958年2月14日芬蘭1958年5月23日
中國香港1958年8月14日美國1958年6月25日
日本1958年3月19日瑞典1958年7月4日
奧地利1958年3月27日義大利1958年7月31日
西德1958年5月8日丹麥1960年5月16日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