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是集歌、舞、樂於一體的一種大型綜合藝術,分佈在新疆葉爾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為中心的刀郎地區,刀郎木卡姆作為一種民俗已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

刀郎木卡姆概述


刀郎木卡姆
刀郎木卡姆
葉爾羌河流域是刀郎木卡姆的故鄉。刀郎木卡姆則是十二木卡姆的源頭和根基。不光形成了自己,更重要的是影響和推動了喀什、吐魯番、哈密、伊犁等地木卡姆的形成和發展。顯著特點是其自由奔放的個性和純樸有力的音樂節奏及舞蹈步伐。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是一種集歌、舞、樂於一體的大型綜合藝術形式,主要分佈在南疆、北疆、東疆各維吾爾族聚居區,在烏魯木齊等大、中、小城鎮也廣為流傳。
維吾爾木卡姆藝術肇始於民間文化,發展於各綠洲城邦國宮廷及都府官邸,經過整合發展,形成了多樣性、綜合性、完整性、即興性、大眾性的藝術風格,並成為維吾爾族的傑出表現形式。
“刀郎木卡姆”的主要伴奏樂器為:拉弦樂器刀郎艾捷克、撥弦樂器卡龍、刀郎熱瓦甫,以多面達普擊節相伴,上述拉弦、撥弦樂器在伴奏中,經常不作跟腔,而奏出各種各樣的枝生復調或節奏型,從而與聲樂形成複雜的多聲部效果。

豐富多彩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唱詞包括哲人箴言、先知告誡、鄉村俚語、民間故事等,其中既有民間歌謠,又有文人詩作,是維吾爾族人民心智的生動表現。維吾爾木卡姆藝術的音樂形態豐富多樣,有多種音律,繁複的調式,節拍、節奏和組合形式多樣的伴奏樂器,顯示出鮮明的民族特色和強烈的感染力。
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在其文化空間的發展歷程中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二木卡姆、吐魯番木卡姆、哈密木卡姆、刀郎木卡姆流派。
刀朗木卡姆主要分佈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以葉爾羌河至塔里木河流域為中心的刀郎地區,尤以麥蓋提縣為盛。刀朗木卡姆據說原有12套,僅存9套,其中包括“巴希巴雅宛木卡姆”、“孜爾巴雅宛木卡姆”、“區爾巴雅宛木卡姆”等。每套刀朗木卡姆都由“木凱迪滿”、“且克脫曼”、“賽乃姆”、“賽勒凱斯”、“色利爾瑪”五部分組成,為前綴有散板序唱的不同節拍、節奏的歌舞套曲。每部刀郎木卡姆的長度約為6到9分鐘,9套總長度約一個半小時。刀朗木卡姆的唱詞全都是在刀郎地區廣為流傳的維吾爾民謠,充分表達了刀郎維吾爾人的喜、怒、哀、樂,同時反映出維吾爾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內容豐富多彩,曲調高亢粗獷,感情純樸真摯。

藝術結晶


新疆麥蓋提縣維吾爾刀郎木卡姆是麥蓋提縣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與其他各地流傳的刀郎木卡姆和新疆境內的各種維吾爾木卡姆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同時又有相對獨立的藝術特色,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
隨著文化的傳播、整合,人們對於傳統文化的記憶越來越淡漠,刀郎木卡姆這種文化表現形式在維吾爾族人民的節日儀式和人生禮儀中的功能逐漸減弱,它的傳承因此出現了危機。因此有關部門必須採取搶救和保護措施,使其有序傳承。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刀郎木卡姆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