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村鎮

上海市奉賢區下轄鎮

青村鎮隸屬於上海市奉賢區,位於奉賢區中部,與南橋、奉城、金匯、海灣等鎮接壤。境內水路交通便捷,南奉公路、平庄公路、林海公路、浦星公路、團青公路、沿錢公路、泰青公路,航塘公路、浦南運河,金匯港等縱貫南北,村級道路通向每一個居民點。截至2020年7月,鎮域面積73.16平方千米,常住總人口88658人,戶籍人口53555人,下轄3個社區、24個村、9個居委會、2個場。 

2019年8月,青村鎮全域被划入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2020年6月,在《臨港新片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草案》中,青村被劃為“青村水韻片區”。 

2020年上半年,青村鎮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8.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6億元,實現財政收入25.82億元。 

2018年9月,青村鎮入選農業產業強鎮示範建設名單。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青村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

歷史沿革


1949年5月14日,奉賢解放,時設6區1鎮,青村屬蘇南行政公署松江專區奉賢縣青村區(第六區)。
1954年,撤蘇南行政公署與蘇北行政公署,設江蘇省,時青村屬江蘇省松江專區奉賢縣青村區。
1957年9月,實行撤區並鄉,青村鄉屬江蘇省松江專區奉賢縣。
1958年3月,屬江蘇省蘇州專區奉賢縣英雄鄉,同年9月,撤鄉建社,易名英雄人民公社。同年11月24日,奉賢劃歸上海市管轄,時稱上海市奉賢縣英雄人民公社。
1959年2月,成立上海市奉賢縣青村人民公社。
青村鎮
青村鎮
1983年5月17日,青村列為上海市第一批政、社分設試點單位,以社建鄉,時屬上海市奉賢縣青村鄉。
1994年2月9日,撤銷奉賢縣青村鄉建置,建立奉賢縣青村鎮(縣屬鎮),實行鎮管村體制。
1994年3月26日,撤鄉建鎮,青村鄉易名為青村鎮。
2001年8月24日,奉賢撤縣建區,青村時屬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
2003年11月12日,撤銷青村、錢橋、光明3鎮建置,建立上海市奉賢區青村鎮。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3年,政、社分設之前,青村人民公社區劃設置有朱店、鍾家、姚家、朱橋、李窯、於庄、方墩、岳和、陶宅、王家、民安、吳家、北港、唐家14個生產大隊共186個生產隊和桃園、和中、蔬菜、水產、中心禽蛋場等5個副業場以及1個農業良種場,還有包括街道在內的20個社辦企事業單位。
1983年5月,以社設鄉后,原14個大隊為14個村、186個村民組,街道設居民委員會。青村鄉人民政府、各村(居)民委員會、村民組各司其責,管理行政事務。青村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各生產大隊、生產隊則成為三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管理和經營農、副、工生產。
1987年9月,14個村相繼成立農工商合作社,10月15日,青村鄉成立農工商聯合社,負責管理、經營集體經濟,同時宣告青村人民公社建置撤銷。
1994年3月,青村撤鄉建鎮,下轄14個村民委員會。185個村民小組、1個街道居民委員會、5個專業場、1個工業園區、22個鎮辦工業企業。
2003年11月,青村、錢橋、光明三鎮合一。 
區劃詳情
2020年,青村鎮下設3個社區,青村社區、光明社區和錢橋社區;24個村,具體為朱店村、鍾家村、姚家村、和中村、岳和村、陶宅村、西吳村、北唐村、李窯村、錢忠村、桃園村、申隆二村、申隆一村、元通村、金王村、新張村、吳房村、花角村、石海村、灣張村、工農村、張弄村、解放村、南星村;9個居委,具體為青村居委、錢橋居委、紅星居委、北唐居委、青河居委、青韻居委、長豐居委、青華居委、榮賢居委;水產中心場、桃園場2個場。
名稱電話區號
朱店村021
鍾家村021
姚家村021
和中村021
岳和村021
陶宅村021
西吳村021
北唐村021
李窯村021
錢忠村021
桃園村021
申隆二村021
申隆一村021
元通村021
金王村021
新張村021
吳房村021
花角村021
石海村021
灣張村021
工農村021
張弄村021
解放村021
南星村021
青村社區021
光明社區021
錢橋社區021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青村鎮位於上海市區南部,奉賢區中部,東與奉城中心鎮接壤,南鄰海灣旅遊開發區,西依南橋新城,北以青村界河與金匯鎮相望。中心地理座標為東徑121°27′、北緯30°56′。2012年,鎮域面積73.16平方公里
青村鎮
青村鎮

氣候

青村地區屬季風副熱帶海洋性氣候,受季風交替影響,具有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春、夏、秋、冬季節特徵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無霜期長,常規自然條件十分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但由於氣候的變化無常,也會遭受寒潮、霜凍、颱風、旱澇等自然災害的影響。

土壤

青村地區土壤大部分為水稻土類,屬瀦育型水稻土亞類。分兩個土屬:即溝干土土屬、黃泥土土屬。六個土種:即潮溝干土種、沙性溝干土種、溝干土土種、黃泥土土種、沙底黃泥土土種,溝干黃泥土土種。
潮溝干土的地下水位升降頻繁,土體內水氣流通,滲育層深厚。土地顏色較深,以棕灰色為主。質地中到輕壤,上部有綉紋綉斑,下部有鐵錳結核,耕作層平均厚度13.7厘米。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青村地區的植物資源主要有,梗稻、糯稻、旱稻等糧食類;:棉花、等麻棉類;油菜、芝麻、花生、紫蘇等油料類;黃豆、赤豆、綠豆、四季豆等豆類;冬瓜、南瓜、西瓜、金瓜等瓜類;草莓、桔子、甜蘆粟等果類;毛筋竹、黃筋竹、燕筍竹、蒲基竹等竹類;黃楊、紫楊、歐美楊等樹木;桂花、芍藥、萬年青等花卉;夏枯草、野菊花、掛金燈等藥材類。其中,樹木中烏銀、柘樹、苦楝、櫸樹、槐樹、谷樹、朴樹、榆樹八大樹種為稀有品種。

動物資源

青村地區的動物資源主要有,番鴨、鷓鴣、孔雀、蠶、蜂等飼養動物類;鯿魚、青魚、鯉魚、鰱魚等飼養水產類;蠟嘴、白鸛、白頭翁、畫眉、翠鳥、黃鸝等野生動物類;鯽魚、鱸魚、鰉魚、鯰魚、河豚、穿鰷魚、螯蝦等野生水產類。但水獺、豬獾、狸貓、喜鵲、啄木鳥、貓頭鷹等野生動物在青村地區已很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0年7月,青村鎮全鎮有常住總人口88658人,戶籍人口53555人,外來流動人口53200人。

民族

青村地區以漢民族為主。解放初,從河北遷來朝鮮族同胞4人,遼寧遷來滿族同胞1人。1984年,全鄉有朝鮮族,滿族兩個少數民族。2003年,全鎮有朝鮮族,瑤族,彝族3個少數民族。 2020年,全鎮共有回族、滿族、仫佬族、壯族等18個少數民族。 

交通


青村鎮
青村鎮
青村鎮交通便捷,距上海市中心42公里,浦東國際機場30公里,虹橋機場45公里。青村境內有發達的水陸交通,浦東運河橫亘境域東西,區屬骨幹河道浦南運河、泰青港和17條鎮級骨幹河道交錯縱橫;市區級公路林海公路、平庄公路、南奉公路、泰青路、沿錢路、航塘路和17條鄉村公路組成了便捷的陸路交通網路。浦東鐵路、G1501高速公路、城市輕軌與區內縱橫的公路網和水路連接。

政治


現任領導

序號姓名職位
1陳建國青村鎮黨委書記
2彭 軍青村鎮黨委副書記、鎮長
3何文浩青村鎮黨委副書記(黨群)
4陳偉國青村鎮黨委副書記(政法)
5吳召華青村鎮黨委委員、紀委書記
6黃 蕾青村鎮黨委委員(組織)
7姜莉麗青村鎮黨委委員(宣傳)
8王清平青村鎮黨委委員、武裝部長
9楊斌斌青村鎮副鎮長(城建)
10蔣秋平青村鎮副鎮長(經濟)
11陶 穎青村鎮副鎮長(社保)
12潘 敏青村鎮副鎮長(農業)

經濟


綜述

2003年,青村鎮國內生產總值56813萬元,其中第一產業5954萬元,第二產業40720萬元,第三產業10139萬元。第一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第二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2%,第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8%。工業產值227357萬元,農業產值10743萬元,第三產業產值17957萬元,其它產值5031萬元,社會總產值261088萬元。
2011年,全年實現增加值48.51億元,比上年增長15.97%;完成工農業總產值165.63億元,比上年增長20.09%。稅收收入實現財政總收入12.11億元,比上年增長34.8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億元,比上年增長39.13%。

第一產業

2003年,青村鎮其中第一產業國內生產總值5954萬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0%,第二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72%。有“高優高”示範基地2個,“三高”糧田節點12個,千萬羽規模禽蛋場1個,2000頭規模波爾山羊基地1個,農業觀光區1個,市、區級蔬菜園藝場5個,花卉苗木基地13個,水果基地6個。農業產值10743萬元。
2011年,全鎮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81億元,比上年增長16.12%;農業總產值7.18億元,比上年增長6.55%。農民人均純收入14865元。

第二產業

2003年,青村鎮第二產業國內生產總值40720萬元,鎮村工業企業共532家,職工10094人(其中外來民工2630人)。全鎮工業總產值227357萬元,工業利潤10889.1萬元。年產值10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有56家。
青村鎮
青村鎮
2011年,全鎮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34.77億元,比上年增長18.63%;工業總產值158.45億元,比上年增長20.79%;全鎮有規模企業139戶,規模企業產值138.2億元,佔全鎮工業總產值的70.87%。實業型企業1430家;引進實業型內資項目17個。

第三產業

2003年,青村鎮第三產業國內生產總值10139萬元,第三產業產值17957萬元,占社會總產值的7%,全鎮的社會消費品另售額10980萬元,是1984年1871萬元的5.9倍。
青村鎮
青村鎮
2011年,全鎮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0.93億元,比上年增長8.22%。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38億元,比上年增長15.51%,有商貿型企業5390家。
青村鎮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始終秉持“品立青村、質贏天下”的城市質量精神,經濟高質量發展態勢正在形成。2020年上半年,實現財政收入25.82億元,同比增長29.0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72億元,同比增長47.3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8.7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31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17.6億元。 
青村鎮堅持產業轉型升級和科技創新,搶抓“四個一批”項目建設,穩步推進青港園區轉型升級、聯博軍民融合產業園等項目;寶能未來空間招商中心正式開業;寶華商圈、振興路商業街形象初顯;推出“雲招商”平台,打造“線上+線下、到店+到家”雙向融合的商業新模式。 
全鎮擁有上市企業57家,市(區)級科技小巨人企業30家,奉賢區“三個一百”科創型企業10家,高新技術企業114家。集聚上海晨光文具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恆潤文化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艾櫻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高質高效以及美麗健康產業。 

旅遊


世外桃園
青村世外桃源位於奉賢區青村鎮桃園場航塘公路西側,南靠南奉,離市區約60公里,是一個生態農業觀光基地。世外桃園從1998年開始規劃建設,方圓約一平方公里。園內以“古、土、稀、奇”為特點,獨具匠心的開闢了漂流竹筏、山坡滑草、放飛風箏、踏青觀源、趣味採摘、村野垂釣、老牛拉車、勇敢者道路、綠色迷宮、水上綜合拓展、野炊、燒烤、野戰CS等10多個旅遊項目。
青村老街
青村老街,原為青村港鎮,古稱青溪,因便捷的水陸交通遂成商賈雲集的繁華街市。清嘉慶《松江府志·疆域》載:“舟楫往來如織,百貨聚焉,廛塵閈之盛,遂冠東鄉諸鎮”。如今的青村老街遺韻猶存,市河上保存有康熙三十一年建的南虹橋、清代永壽橋等古石橋多座,兩側民居臨水而建,保存完整,其中包括明代張弼三世司馬宅、財神廟等建築,古橋、庭院、吊腳樓、茶館書苑、風味小吃,整條街道獨具江南水鄉特色。2004年,青村老街被列為上海市歷史風貌保護區域。
申亞鄉村度假農莊
申亞鄉村度假農莊位於奉賢區青村鎮朱店村,北靠A30,西臨沿錢公路,是一個集園林盆栽、果樹種植、休閑餐飲於一體的完全鄉村式的農莊。園內有50多種國內少見的、造型奇特的南瓜;有在梵谷的向日葵;可以進行鄉村釣魚、餵鴨,採摘新鮮水果。
上海花果山百棗園
上海花果山百棗園是集“優質鮮棗栽培,青少年科普知識教育,農業旅遊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現代化農業基地”。基地總佔地面積750畝,主要以冬棗、梨棗、大棗等32個名優品種的棗類為特色,生產安全衛生標準化優良品質鮮棗,結合休閑觀光度假旅遊,吸引市民回歸農村踏看自然鄉村風光,鹹魚鄉土生活,培養教育青少年參加社會實踐勞動。
寶華帝華商業廣場
寶華帝華商業廣場,臨近南奉公路林海公路交叉口,集商業街區、酒店、服務式公寓、精裝住宅為一體,整體沿襲Artdeco經典建築風格。不僅有寶華喜來登酒店,也有肯德基、“藤里有風”音樂餐吧等熱門餐飲,中版書房·奉賢店等文化空間,滿足市民餐飲、休閑、娛樂、購物需求。 
吳房村
吳房村,位於奉賢區青村鎮西南部,古稱吳南房,2018年被列為上海市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之一,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村落粉牆黛瓦、桃林掩映,以黃桃特色產業為支撐,著力推動“黃桃+”農商文旅多產業、多要素髮展,有效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創新“租金+股金+薪金”農民增收方式,探索鄉村振興新模式。 
李窯村
李窯村,位於奉賢區青村鎮東部,2015年獲評“全國文明村”,因明清李姓大族聚居,開設土窯多處,而得名“李窯”。李窯村民間文化資源豐厚,水網分佈密集,具有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質。李窯村抓好黨建“源頭”,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主要以“三園一總部”為載體,旨在打造集功能性、地域性、文化性為一體的鄉村振興示範村。 
陶宅村
陶宅村,位於奉賢區青村鎮西北部,元代至元年間(1271-1294年)稱之陶溪、陶宅,泰定年間(1324-1328年)始稱陶宅鎮,明嘉靖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1555-1556年)遭倭寇騷擾佔領而敗落,逐漸消失。但陶宅地區留下了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元、明、清三朝名人輩出,其中有袁凱、張弼、黃之雋等。年,建立陶宅村村史館,面積220平方米,通過實物、文字、圖片等豐富多樣的形式,從陶溪八景中窺伺到青溪故人聽黃昏樓上鼓、隔溪漁火對漁歌的悠然韻味,展現陶宅村的人文歷史、經濟發展、村莊建設和未來展望。 
保境禪寺
位於青村鎮奉柘公路3398號,初建於清朝光緒年間,是一處融匯宗教、藝術、科學與文化的古迹,佔地面積十畝,現涵蓋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講經殿、觀音殿、地藏殿、鐘鼓樓及萬佛寶塔等土建,建築面積達6000平方米。保境禪寺萬佛寶塔底層的功德堂內,傳統佛教圖案與現代工藝相結合,充分體現“佛法不離世間法,凡事以人為根本”的思想境界。 
報恩古寺
位於青村鎮沿錢公路4366號,建於明萬曆年間,原名為賜子庵。據民間傳說,此地原為一座鄉間小尼庵,在明末時期,當地一家有錢人因始終無子,故到此庵求菩薩保佑,此後得償所願生得一子,便出資重修翻建賜子庵,賜子庵也成為周邊民眾求子之地。2015年5月在原址重建,佔地面積2700平方米,並改名為報恩古寺,寺內建有報恩堂、觀音堂、生活樓,有明萬曆年間古銀杏一株。

社會


教育

青村中學
青村中學
2003年,青村鎮有中學、小學、幼兒園、技校各1所。1所中學:13個學校班級,520名學生;附設初中預備班5個班,217名學生;79名教職工,其中46名專任教師;39名退休人員。1所小學:23個班級,1032名學生;101名教職工,其中57名專任教師;83名退休人員。1所幼兒園:9個班級,1個托班,337名幼兒;24名教職工;6名退休人員。1所學校:5個班級,143名學生;6名兼職教師。學校總佔地面積36477平方米,建築面積16092平方米,運動場地13710平方米。
2011年,青村鎮有公辦中小學3所,民辦中小學2所,在校學生共計3059人;公辦幼兒園1所,在園兒童586人,民辦幼兒園3所,在園兒童1213人。公辦教育機構教師282人,民辦教育機構教師178人。
青村鎮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理念,積極組建青溪·青村聯合中學,成功創建全國社區教育示範街鎮。2020年上半年,青村鎮共有公辦學校8所,其中中學2所,小學2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幼兒園2所,成人學校1所;民辦幼兒園3所。全鎮學生總數5427人,隨遷子女人數3392人,佔總人數的62.5%。 
奉賢區明德外國語小學創辦於2013年9月,先後榮獲建國七十周年全國教育先進集體、上海市信息技術教育標桿校、上海市優秀教師專業發展校等榮譽,湧現一批市“五一”勞動獎章、市園丁、市“三八”紅旗手等先進個人。學校特色項目健美操連續兩年獲世界健美操公開賽冠軍,誕生了四位少兒國際跳棋全國冠軍。 
奉賢區青溪中學創辦於2013年9月,是一所全日制初級中學,現為上海市新優質項目學校、上海市教委教研室教學聯盟協作單位、中國教育追蹤調查研究基地等,被評為上海市依法治校示範校、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園。學校擁有一支專業素養較高、教學經驗較豐富、年齡結構較合理的教師隊伍,多名教師獲得國家級、市級榮譽。

社會保障

青村鎮堅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穩定擴大就業,成功創建“上海市特色創業型社區”“上海市愛國擁軍模範街鎮”。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建成6家生活驛站、62家“睦鄰四堂間”、27家標準化老年活動室和13家老年人日間服務中心,榮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街鎮稱號。 

文化事業

深入挖掘梳理本土文化,出版《大明草聖—張弼傳》、《悅讀青村》、《世外桃源但說“吳房”》等書籍;編排創作以全國道德模範提名馬利軍為原型的滬劇《遙遙娘家路》以及以“韓琨事件”改編的話劇《星期日工程師》。成功舉辦黃桃節、桃文化節、釣魚節、啤酒節、企業文化節、2020上海書展奉賢分會場活動等。擁有剪紙、打蓮湘、鉤針編織、杜瓜粉製作技藝等非物質文化項目,2017年,市級打蓮湘走向國際舞台,參加塞爾維亞“弗爾沙茨花冠藝術節”。青溪老街上古橋、古建築等文物古迹不斷修繕保護,張弼書畫院、古鎮牌坊、南院、風雨長廊等建設持續推進,貞格格胭脂鋪、根雕館、賢窯、張切易藝術館等一批文化創意產業入駐老街,“青村文脈”得以傳承和發展,建築可以閱讀、街區適合漫步、城市始終有溫度的人文之城願景正在逐步實現。 

醫療

青村鎮
青村鎮
青村衛生院創建於1952年4月,1991年青村衛生院創建哮喘專科門診。1993年,創建康復病房。是年,經奉賢縣衛生局審定為一級甲等醫院。全鎮另有兩個社區服務站,14個鎮村聯辦衛生室,2個個體醫療點。2003年,青村鎮投保率達87.28%。1997年,青村鎮被列入上海市二級衛生集鎮,至2000年,全鎮14個村先後創建為市級衛生村。
2011年,青村鎮有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青村鎮錢橋社區衛生服務分中心2所衛生機構。
青村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始建於1952年,服務區域57平方公里,2004年實施標準化建設,是一所一級甲等綜合性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有全科、中醫科、眼耳鼻喉科等臨床和醫技科室12個,5個家醫大團隊,15個家醫小團隊開展社區健康管理工作。榮獲上海市中醫藥特色示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市文明單位、市平安示範單位、全國2015-2016年度群眾滿意的鄉鎮衛生機構等稱號。 
青村鎮錢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是一所綜合性、非營利性一級甲等衛生服務機構,為奉賢區中心醫院衛生資源縱向整合結對單位,服務錢橋轄區內4萬餘人口。中心設有預防保健科、全科、中醫科、口腔科、檢驗科、醫學影像科等功能科室,提供預防、保健、醫療、康復、健康教育及計劃生育技術指導等六位一體的社區衛生服務。曾獲得奉賢區文明單位、奉賢區平安單位等榮譽稱號。

精神文明

青村鎮以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為引領,積極推進精神文明建設。連續六屆榮獲“上海市文明鎮”稱號,目前正全力爭創“全國文明鎮”。青村,不僅傳承著言子“青溪講經,道啟東南”的歷史文脈;孕育了“吳中草聖”張弼“一門三進士”的賢韻家風;滋養了“星期日工程師”的改革創新精神;還湧現了第六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馬利軍、第七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湯曉紅、全國五好家庭楊永冰、全國模範教師包蓓奼等一批優秀兒女。 
2020年7月28日,青村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正式掛牌成立,聚焦“新思想、新品德、新文化、新奉獻、新風尚”五大主題,精準對接群眾需求,用好志願服務“主引擎”,依託“1+30+X+C”四級新時代文明實踐線上線下陣地網路,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實踐活動,不斷延伸文明觸角,有效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代表人物


沈傑
1961年6月生,青村鎮人,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幼患小兒麻痹症雙腿致殘,酷愛書法,堅持自學硯習。1994年7月畢業於上海教育學院美術系。1992年11月首次舉辦個人書法展。其作品先後在上海古籍書店、博古齋藝術家畫廊、上海市檔案館、曲阜孔子博物館展出並被收藏,並於1998年11月入選國家文化部舉辦的全國第八屆美術、書法、攝影大展。2000年5月獲全國第五屆殘疾人運動會組委會主辦的“江、浙、滬殘疾人書法、美術、攝影大賽”一等獎。中國書法家協會委員。
唐月樓
唐月樓(1873~1948年),字九如,青村鎮東唐家村人。繼承父唐秋塘的針灸醫術,擅長瘋科。四方就診者每日數十號,每逢夏令,奉、南、川三縣和閔行、七寶等地設施醫局,求醫者甚多。家傳多種驗方、成藥,“文化大革命”中散失無存。
曹蔚若
曹蔚若(1870~1925年),青村港人,秀才。早年從齊賢畫欄橋葛蓮生學醫,又追師青浦御醫陳秉鈞(字蓮舫)深造,精內科,深得病家信仰,求治者眾,為浦東三縣屈指可數的大方郎中。每日上午門診,下午或步行、或自備小船遠診周浦、新場、大團、祝橋各鎮。治病時經方、時方相機使用,處方總有按語,即使在施醫局日診近百號,也無白頭方。一生收門生40餘名,大多學有專長。
四隱士
“四隱士”即姚汝嘉、華文瑾、楊仁壽、李暲4人,《陶溪八詠》作者。用清代進士黃之雋的話說:“名不甚著、僅著郡志(《松江府志》)”。但由於《陶溪八詠》之著,對古代陶宅鎮的研究,具有永不磨滅的功績,因此,黃之雋稱四隱士“名高千載”。 
姚汝嘉:青村鎮陶宅人,史書稱其質樸有古風,讀書手不釋卷,至老仍刻苦攻讀,學識淵博。但輕科舉功名,是陶宅鎮上最早的教書先生(私塾)。與楊仁壽、李暲、華文瑾結社,壽80有餘。 
華文瑾:原藉無錫,積學好古,元至元初(1335年)曾中舉人,但拒絕為官。於元末伴其老母隱居青村鎮陶宅鎮,以教書度日,壽62而終。 
楊仁壽:原藉天台,精通四書五經,元至順年間(1332年前後)定居青村鎮陶宅鎮,以星禽之術自給,授徒里人之巨室陶氏(陶與權)。明洪武年間(1370年左右)其兒子任東昌太守,因酗酒之罪被誅,楊仁壽受誅連流放遼陽。後主帥見他草書極好,並得其書寫墨稿,主帥按楊仁壽之願,同意放歸陶宅故里。其草書僅次於元代書法家伯璣,可惜未留於世間。楊仁壽87歲而終。 
李暲:原藉冀北,為元末華亭知縣李可壬之子,占藉陶宅鎮。李暲博學多才,善寫詩文,且精通醫術,著有《湯液本草》《稼翁集》等多卷。 
張弼
張弼與張宏宜、張宏至為父子3人,同為進士,為奉賢文化史上的一段佳話。張弼,古代陶宅鎮東市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進士,曾任兵部主事、兵部員外郎、南安知府等職,治績頗著。同時為明代著名書法家、文學家,有“吳中草聖”之稱。亦是奉賢歷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其墨跡分別珍藏於北京、台北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天津、浙江等地博物館乃至美國一些大學的美術館。張弼為人胸襟寬廣、光明磊落,在仕途中為官耿直,辦事嚴謹,治績顯著,頗得朝廷賞識。史稱“吳下鄉賢第一人”。其“廉石還鄉”故事流傳至今。青村鎮於2020年積極籌備舉辦“張弼杯”書法篆刻大賽。 
袁凱
袁介之子,學識淵博,才辯超人,元末曾在松江府任小官。明洪武三年(1370年)中舉,經人薦舉,任監察御史,專替皇上督察朝政,深得皇帝朱元璋及太子朱標器重,曾當廷建議皇上在都督府開設學堂,為居功自傲的武臣元老教授禮儀。后皇上與太子在處決罪犯(實為功臣)時意見不合,當廷詢問袁凱,袁持兩面不得罪態度,被朱元璋當朝訓斥為“圓滑、死無赦”。為逃避一死,便極力裝瘋,回歸故里。明代史書均有記載,今松江醉白池有其塑像及生平介紹。袁凱擅長作詩,史稱“明初詩人之冠”。1974年3月,上海市考古部門於原泰日鄉國光村挖掘元朝從仕郎浙東道宣尉使司都事朱某之妻孫妙清墓葬碑一塊,書寫人具名銜頭為“賜同進士出身,西將侍郎監察御史袁凱”。可見,袁凱為三甲進士,另有官銜為“西將侍郎“,是一個官位低微,權力很大,專門在皇帝和權臣之間走動的近侍官職。 
劉倫賢(1943.12~2017.12)
青村鎮錢忠村人,中共黨員,中將軍銜。1961年4月入伍,曾任某大軍區作戰部參謀、作戰部科長、作戰部副部長、軍區參謀長、軍區副司令員等職,1993年7月晉陞為中獎軍銜,是中共十三大、十四大代表,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劉倫賢的書法和詩詞寫得較好,出版《劉倫賢詩詞選集》和《詩詞近作》等作品。2002年2月,任上海市第十一屆人大常委會副主任。2017年12月4日,因病不幸逝世,享年74歲。 
何萍
青村鎮朱店村人,1970年生。畢業於荷蘭鹿特丹ERASMVS大學。華東政法大學法律學院刑法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中國反洗錢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盈科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高級律師。2005年赴美國舊金山大學法學院講學,2007年赴荷蘭鹿特丹ERASMVS大學講學。2008年獲“加拿大研究專項獎”,研究加拿大反洗錢情況,兼獲“第43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資助”。2009年獲“第二批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2009年至2010年任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掛職)。 
出版中文專著和英語專著多部,在美國、英國發表十篇英語學術論文,在荷蘭發表英語專著一部。發表在英國雜誌的論文被聯合國反洗錢網站收錄,也被加拿大警察學院網站收錄。另一篇論文被美國聯邦調查局的電子學術圖書館收錄,也是2006年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究生課程的主要閱讀資料之一。 
吳群
1979年2月生,青村鎮吳房村人,上海戲劇學院教授、國家一級演員。1981年(2歲)首次登台演唱《金絲鳥在哪裡》。1985年(6歲)在錢橋鄉文化站排演滬劇小戲《鴛鴦譜新傳》飾演童角,贏得滿場觀眾喝采。1993年(14歲)在中學排演越劇《祥林嫂·洞房》飾賀老六一角,為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選中送入上海戲曲學校,專門由張桂鳳、周少麟、陳新伊等藝術家傳授學成後主工老生。先後主演《漢文皇后》《紅樓夢》等20部傳統大戲。2011年起,任上海越劇院紅樓劇團副團長。曾擔任第四屆中國京劇藝術節開幕式總導演助理、分場導演和2005年首屆上海小節目評選戲劇專場總導演及明星版話劇《家》《雷雨》導演助理。先後獲全國首屆“越女爭鋒”金獎、首屆中國戲曲演唱大賽“紅梅大獎”“小蝶杯”上海越劇新秀獎,享有戲劇界“八大新星”稱號。 

獲得榮譽


2006年2月,青村鎮榮獲全國人口文化工作先進集體。 
2006年6月,青村鎮榮獲優秀鄉鎮稱號。(國家級) 
2007年7月,青村鎮榮獲全國美德在農家活動“縣級先進婦女組織”稱號。 
2015年3月,青村鎮榮獲全國巾幗建功先進集體稱號。 
2017年3月,青村鎮在2015“百縣千鄉萬村無邪教創建示範工程”活動中創建為“無邪教示範鎮”。 
2017年12月,青村鎮榮獲上海市健康城市建設2017年度優秀健康社區。 
2018年12月,青村鎮榮獲全國智慧健康養老應用試點示範街道(鄉鎮)稱號。 
2019年9月,青村鎮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稱號。 
2019年6月,青村鎮榮獲上海市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稱號。 
2019年12月,青村鎮被評為2019年全國科普日活動優秀組織單位。 
2020年5月,榮獲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衛會決定命名青村鎮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