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蛇蜥

脆蛇蜥

脆蛇蜥,因尾易斷而得名。蛇蜥數量稀少且生性隱密,不易見到,外形似蛇,無四肢。所有的蛇蜥都無毒。蛇蜥主食蚯蚓、蛞蝓甲蟲之幼蟲,跟所有蜥蜴物種一樣,尾巴會自割。脆蛇蜥現在中國國內僅2種,脆蛇蜥Ophisaurusharti和細脆蛇Ophisaurusgracilis,主要分佈於大陸長江以南及台灣省。東方脆蛇蜥產於北美洲東南部,體長約105公分,無足。與蛇不同的特徵是有耳,眼瞼可活動,上、下齶可擴大,背、腹鱗片大小相同;外貌似細長脆蛇蜥,不同的是東方脆蛇蜥腹部兩側各有一條寬的條紋,而細長脆蛇蜥腹部兩側則各有一條窄的黑線條斑。兩種皆生活在鬆土、落葉和草叢中或是石頭下面。另一種分佈在歐洲東南部、亞洲西南部和非洲北部大部分地區,體長約120公分。

外形特徵


脆蛇蜥四肢退化,通身細長如蛇。全長500mm左右,尾長佔全長的3/5以上。耳孔較鼻孔為小;有活動眼瞼;吻背鼻鱗與單枚前額鱗(額鼻鱗)間有2枚小鱗。體側各有一縱行淺溝,左右縱溝間上方有背鱗16-18縱行,明顯起棱;下方有腹鱗10縱行,平滑。背面棕褐色,雄性背面有閃金屬光澤的翡翠色短橫斑或點斑;腹面黃白色,有的尾下散有棕色點斑。

生活習性


(圖)脆蛇蜥
(圖)脆蛇蜥
脆蛇蜥在四川西南部多見於海拔800-1500mm的山區,常棲於土質疏鬆、濕度不大的農耕地及其附近。平時潛伏於洞穴內或鬆軟土中,多於晴天外出活動,覓食蚯蚓及昆蟲。
蛇蜥蜴屬於夜行性蜥蜴,喜歡鑽地所以飼養的時候要求土壤濕松容易鑽地在這裡呢,推薦沙瓤椰土保濕性好成型。為了捕食蛇蜥蜴會爬小型的灌木或者樹樁也利於觀賞,蛇蜥蜴靠嗅覺和眼睛只看得到會動的物體,所以要求餵食活的(蟋蟀和蟑螂都接受)。不過建議為蟋蟀或者小型的蟑螂據本人觀察
蛇蜥蜴吃食的時候很難下咽比起腦袋大的物體特別是蟑螂這樣的硬殼昆蟲一般餵食量看蜥蜴的體型。一般市場上的都是50CM左右的大個體,具體長多大無參考。
濕度:百分之八十。溫度:24左右。墊材:15厘米。
無需太陽有的話也可以的不排斥,墊材厚的話無需躲避椰殼造景,不可種植因為他會不顧一切地亂鑽。蛇蜥蜴尾巴很有利,需要的空間大,飼養箱高度超過50CM或者加蓋以防越獄。吃食時最忌打擾像蛇一樣會吐出,最忌上手。
脆蛇蜥在10月中下旬,當氣溫下降到13℃左右時,陸續進入冬眠。當氣溫降至8℃以下,進入深眠。雌體和雛蜥在產卵洞穴內越冬,雄體在50-洞穴0厘米深的越冬洞中越冬。洞穴多匿藏在草根、樹根下,隱蔽、向陽而背風。洞道斜下,內徑約6厘米,末端洞室長圓形,內壁光滑,內徑7厘米×9厘米,高約6厘米,僅能容下身體。第2年氣溫升至13℃以上時,陸續出眠。剛出眠時僅中午在地面活動,夏季在上午8-10時,下午3-5時到地面活動覓食,中午多不出來。雨天不外出活動,雨後天晴活動較多。善游泳,動作似蛇。不論是成蜥還是雛蜥,泄殖腔內均能放出一種特殊的臭味,雛蜥更為敏感,可能與逃避敵害和尋求異性有關。活動時,成蜥時常發出微弱而尖細的叫聲。多捕食蚯蚓、蝸牛、小蠕蟲和各種小昆蟲。

生育繁殖


脆蛇蜥
脆蛇蜥
人工飼養下,觀察到月齡以上才開始交配產卵,交配時間為5月中旬到6月中旬。7-9月產卵4-14枚於枯葉堆下淺窪中,卵乳白色,彼此粘連或分散,雌蜥有不定期盤卷卵堆上的習性;若將卵移開,雌蜥會以頭將移開的卵用頭頂回“巢”中。當氣溫在17°-18℃,約30-40天可孵出仔蜥,全長30-40mm。

保護級別


保護等級:《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等級》瀕危保護等級。該物種已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2021年2月,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分佈範圍


脆蛇蜥在我國廣泛分佈於長江以南多數省(區)以及台灣。國外分佈於越南北部。

棲息環境


脆蛇蜥營地下洞穴生活,棲居於300-800米的山林、草叢、菜園、茶園的土中或大石下。棲息環境溫暖潮濕,地面植被覆蓋率高,土層厚,土質肥沃而疏鬆,以通氣性能和滲水性能較好的沙壤土為多。地下活動距地面深淺隨土質條件和地下餌料多寡而異,一般距地面20-40毫米,無固定的洞道和洞室,亦常到地面活動,多見於農田邊或路邊草叢、灌叢中,亦見於溪邊、農舍附近陰濕處和樹林的枯葉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