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觀堂鎮的結果 展開

觀堂鎮

河南省鹿邑縣下轄鎮

觀堂鎮位於鹿邑縣南部地域,東靠王皮溜鎮,北鄰城郊鄉,西與生鐵冢鎮毗鄰,南隔清水河與鄲城縣汲水鄉相望,南北長約10.5公里,東西寬約9公里,總面積60.7平方公里。

歷史沿革


清朝時期,為東北鄉觀音堂集。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為觀堂集。
1951年6月,為汲水區觀音堂鄉。
1964年,為生鐵冢區觀堂公社。
1965年4月,析生鐵冢、王皮溜、城郊3公社部分大隊,成立觀堂公社。
1983年4月,由觀堂公社改為觀堂鄉。
2010年10月,由觀堂鄉改為觀堂鎮。
觀堂鎮
觀堂鎮

地理環境


觀堂鎮位於東經115°21′~115°29′,北緯33°45′~33°50′。地處鹿邑縣城以南,東連王皮溜鎮,南隔清水河與鄲城縣汲水鄉相望,西接生鐵冢鎮,北與谷陽辦事處接壤。鎮人民政府駐觀堂集清河大街88號,電話區號0394,郵政編碼477274。距鹿邑縣城8千米。

行政區劃


截至2020年6月,觀堂鎮下轄3個社區、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觀堂集清河大街88號。
序號名稱
1觀堂社區
2大翟社區
3楊塘坊社區
4雜姓營村
5楊庄村
6李梅村
7李大槐村
8四所樓村
9牛王廟村
10閆關村
11何堂村
12郭窯村
13杜樓村
14黃橋村
15橋口村
16前楊樓村
17梅溝村
18陳方村
19孫庄村
20木廟村
21蔡口村
22巴里村
23白廟村
24孫廟村
25大曹村,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觀堂鎮總人口有53830人。總人口中,男性27999人,佔52%;女性25831人,佔48%;14歲以下9094人,佔16.9%;15—64歲36756人,佔68.3%;65歲以上7980人,佔14.8%。2011年,觀堂鎮人口出生率11‰,人口死亡率6.5‰,人口自然增長率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682人。 
2013年末,觀堂鎮總人口有54434人,其中男27936人,佔51%;女性26498人,佔49%;14歲以下9284人,佔17%;60歲以上7989人,佔14.7%。2013年,觀堂鎮人口出生率10.8‰,人口死亡率6.6‰,人口自然增長率4.7‰,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989人。
截至2018年末,觀堂鎮戶籍人口為61685人。 
截至2019年末,觀堂鎮戶籍人口為61685人。

自然資源


地形

地處豫東黃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北略高,東南偏低,平緩傾斜,自然坡降1/6000,平均海拔40.8米。
氣候屬溫帶半大陸性季風氣候,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少雪多偏北風。年平均氣溫14.5℃。1月平均氣溫0℃,極端最低氣溫-20.7℃;7月份平均氣溫27.8℃,極端高溫42.2℃。生長期平均300天,無霜期220天,年平均降水量755.2毫米。

水文

境內水源豐富,有5級河流白溝河、清水河。其中白溝河從中部流經蔡口、木頭疙瘩廟、巴李、楊糖坊、觀堂、前楊樓、杜樓、閆關、郭窯9個行政村;清水河從南部流經白廟、雜性營、楊庄、牛王廟、何堂5個行政村;另有藍溝河、鄔家溝、蘇家溝、人民溝、菩提溝、鹿觀乾渠等溝河,其中鹿觀乾渠南北走向貫通白溝河、藍溝河、人民溝、幸福溝,起到調節水量作用。

自然災害

主要有旱災、澇災、凍災、冰雹、風害、蟲害等。1987年嚴重旱災;2000年7月初連降暴雨造成水災,木頭疙瘩廟的小顧庄、蔡口的蔡庄、觀堂的閆庄,白廟的東王、西王、范庄被水淹沒一周,經濟損失嚴重;2009年6月中旬,突降冰雹,梅溝、木頭疙瘩廟、楊糖坊、觀堂、閆關五個行政村3500畝秋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

經濟


農業

耕地面積5.9萬畝,人均1.1畝。其中種植優質小麥4萬多畝,蔬菜1.1萬多畝,林果業3000多畝。各種加工業2700戶,500畝以上農業科技示範園區4個。2013年工農業總產值5.6億元,農業總產值2.5億元,工業總產值3.1元。糧食總產量46230噸,農民人均純收入6885元。
畜牧業以梅溝前梁庄的梁建養牛場為基礎,帶動發展了橋口、陳方2個養牛專業村,孫庄、蔡口、巴李、白廟4個養豬小區,大翟、李大槐兩個養雞小區,孫廟養羊小區。2013年,全鎮生豬存欄27683頭,羊存欄9808隻,大牲畜存欄1868頭,養殖專業戶789戶,其中大中型養殖場46個。
新農村建設以生態村建設為基礎,開發沼氣生產專業村,帶動全鎮發展沼氣池近650口。

工業

2013年工業總產值51822萬元。民營企業和招商引資落地項目22個,其中工業項目7個,農業項目10個、公益事業項目5個。長2500米,寬600米,150萬平方米的觀堂經濟開發區已形成,入住開發區的河南省金盾洗滌用品有限公司,發展迅猛,成為河南名優企業,年合成洗滌劑5萬噸,實現年產值過億元,利稅800萬元,先後註冊商標20餘件,獲“河南省名牌產品”、“部頒質量管理達標企業”,“中國日化市場重點保護產品”等榮譽。還有思甜飲品公司、瑞祥食品有限公司、鹿邑縣華悅食品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開發區增添了無限生機。觀堂麻片、月餅和草編享有盛名,其中觀堂麻片為“中華老子號產品”、“河南名點”,以香酥脆甜,而聞名中原。

商業外貿

2013年末共有專業集貿市場10個,分別是觀堂集、橋口集、梅溝集、郭窯集、李樓集、張樓集;全鎮共有大型超市126個,連鎖店24個;社會商品零售額4.5億元。有河南省1478糧食儲備庫1個。

財政金融

截至2011年末,觀堂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餘額為1.8億元。 
截至2013年末,觀堂鎮銀行個人存款餘額為3.2億元。
郵政業
2013年,觀堂鎮郵政業務收入為13萬元。

社會


文化教育科技

2013年末鎮文化站有圖書4萬多冊,農家書館25個,圖書4萬多冊。全鎮共有24所中、小學,有教師457人,在校學生6046人,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7%。2008年投資500多萬元建成的私立志成學校,佔地35畝,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有教職工200餘人,在校學生1900多人。轄區有魚鱗堌堆寺漢墓群,為鹿邑縣文物保護單位。

醫療衛生

2013年末有醫療衛生診所47個,其中中心衛生院有主治醫師1名,工作人員46名,建有門診大樓、住院部。計劃生育服務所為國家級優質服務所。新農合參合率99.8%,參保人數53800人。
社會保障2013年末城鎮最低生活保障62人,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815人,有敬老院1所,農村五保戶集中供養100人,農村五保戶分散供養214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保險21253人,參保率達98.8%,60歲以上老人7544人,享受養老保險待遇。

電信電視

電信大樓1座,移動和聯通實現信號無盲區。有線電視實現了戶戶通。2013年末有郵政網點25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40千米,投遞點90個,鄉村通郵率100%;征訂報紙0.17萬分,雜誌0.8萬冊,業務收入13萬元。

鎮區道路

2013年末鎮區道路硬化率達到100%。

給排水

2013年末鎮區有自來水廠1座,供水普及率達到95%。

園林綠化

2013年末鎮區人均公共綠地面積5.1平方米。

交通


省道207穿境而過,境內長7.8千米,有縣鄉公路6條,總長53.4千米。橋樑8座,總長288米。

旅遊


旅遊業
轄區有魚鱗堌堆寺漢墓群,為鹿邑縣文物保護單位。

代表人物


張思廣,字松志,號觀音堂,男,現年75歲,漢族,河南省鹿邑縣,一九六四年畢業於青海大學藝術系美術專業,青海省西寧市美協、書協會員,西寧市書協理事,先後供職於工人文化宮、俱樂部和西寧市職工書畫院,從事職工美術和書法教育工作,曾舉辦多次職工書畫學習班和各種形式的展覽及書畫交流等活動,為培養青海美術、書法人才和繁榮青海文藝事業做出了一定的貢獻。本人多次參加省內外舉辦的各種形式的書畫展覽,作品多次見於報端,並刻石、收藏、獲獎。

獲得榮譽


1981年《秋瑾》廣告畫獲二等獎;
1984年書法作品赴日本展出;
1986年書法作品收入西寧百米長卷;
1987年書法作品赴日本展出;
1987年《非出神怪》獲省二等獎;
1994年書法作品收入《中國書法家墨跡》一書;
1994年中國畫《西海之戀》赴日本展出並收藏;
1996年書法作品收入首屆全國老年人書法作品集並展出;
1997年書法收入由中國文化部舉辦的《紀念抗日戰爭順利六十周年》中華當代藝術作品展獲獎作品集;
書法作品收入《中國當代書畫名家詞典》和《中國書畫名家藝術總覽》等多部辭書。
現被聘為河南省老子書畫院名譽院長、河南省鹿邑縣老子故里研究會名譽會長;
被聘為青海玄輔畫院書畫室,現擔任青海省藝友會副會長、藝友會副總編、青海省金羚羊書畫院副院長,中國古代懷素書法研究會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