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形拳
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拳術之一
龍形拳,流行於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的傳統體育,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龍形拳是廣東省的地方傳統拳術之一。源於清朝乾隆時代,相傳於少林五枚所傳,龍形拳是19世紀末期由惠州汝湖人林耀桂首創、影響曾經遍及珠三角、香港、澳門以及東南亞、澳洲、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地的一種武術拳法。惠州惠城區和博羅、龍門縣的多個林姓村落是龍形拳傳承地。
由於受到現代文化觀念複雜化、娛樂方式多元化等的衝擊,龍形拳的社會影響力日漸式微,其生存與發展空間不斷被擠壓、破壞,原有的許多拳路、拳法正面臨失傳的危險,在龍形拳發祥地之一的英頭村,如今能夠完整掌握全套龍形拳的傳人僅剩一人。鑒於此種客觀現實,龍形拳亟待需要加以發掘、搶救和保護。
龍形拳的創始人林耀桂不僅建立了完整的武術技擊體系,更加註重其傳人對武術精神和武德方面的培育,傳拳之初便定下了“克己讓人非我弱,存心守道任他強”的武訓門規,繼承發揚並充分體現了中華武術文化的精要和基本價值觀。
龍形拳
然而,龍形拳在它的發源地卻面臨失傳瀕危之虞。惠城區小金口鎮英頭村也是龍形拳的主要傳承地,村民林錦賓告訴記者,他們村裡300多人有50多人會打龍形拳,但都只會打一些對打,會打全套龍形拳的人少之又少,可能僅剩77歲的林水旺了。林水旺老人對記者說到現狀時,最擔心的也是龍形拳在不久的將來會失傳。
令龍形拳傳人稍感欣慰的是,今年龍門林村決定開設武館,把龍形拳發揚光大,使停頓了20多年的習武之風再“刮”起來。現在全村約有70人習武,其中近40人是青少年。
龍形拳
龍形拳
林耀桂創立的龍形拳,從惠州走到廣州,又從廣州走到香港,最後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枝繁葉茂。據了解,現在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都有龍形拳弟子。
林耀桂著名弟子中有:馬齊、曾根、韓潤生、廖文燊、馮明等,馬齊為林耀桂的愛徒。
龍形拳
龍形拳的橋手:躉橋,雙手沉肘,肘尖對膝尖,膝尖對腳尖形成“三尖相對”,出手時,馬步逼出的同時以腰的旋轉力帶動後腿的擺動力直通橋手的臂力衝出,形成一股衝擊力、離心力。這就是龍形拳的腰力、馬力、橋力三力相通的“三通“。正是:”拳有三通路路通,逼步三通隨手去,手從胸出、力從腰手馬步出、眼到手到、手到腳到,手去腳不去終歸受人氣(無逼步);手去腳又去他人無地企(又逼步),千化萬化不及鎖納一化;千攻萬攻最合用摩橋功;百步百解,逼步難防,出手不留情,留情不出手,留了手、罷了口,留了情、敗了名,不留手、不留情、出手意念定輸贏。”
發勁是以剎那間的化、打、黐先後同時進行,上肢左右手的肩、肘、腕,下肢兩腿的膝、腂、趾,身軀的腹、背、腰在半秒內先後發勁同時到位,在全身放鬆肌肉而迅速擺動中突然收縮發出爆炸力,這種力通常是冷脆的、沉墜的,例如摩橋纏黐手,手似象拔,鬆鬆軟軟,碰則黐,黐則跌。正如宗師林耀桂所講“不怕功夫重疊重,最怕我用摩橋功,一下起、二下止、三下他人無地企。”
龍形拳
龍形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