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虹

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教導主任

徐虹老師,1976年出生,中學一級老師,現任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教導主任、語文教師。從事特教培智工作21年來,她忠於特教事業,教書育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贏得了老師、學生、家長的讚譽。2003年被評為吉安市“優秀班主任”;2004年被授予吉安市第一屆“師德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吉安市“優秀班主任”;2009年被評為吉安市第五屆學校藝術節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班主任和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評為吉安市“優秀班主任”稱號,並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班主任和先進工作者,2013年被評為吉安市十佳師德師風標兵。21年來,她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把愛的陽光灑向她的事業,灑向她的學生,用心血和汗水譜寫著一曲又一曲的奉獻之歌。

個人資料


徐虹老師,1976年出生,中學一級老師,現任吉安市特殊教育學校啟智部教導主任、語文教師。從事特教培智工作21年來,她忠於特教事業,教書育人,勤勤懇懇,任勞任怨,贏得了老師、學生、家長的讚譽。2003年被評為吉安市“優秀班主任”;2004年被授予吉安市第一屆“師德先進個人”;2005年被評為吉安市“優秀班主任”;2009年被評為吉安市第五屆學校藝術節先進工作者。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班主任和先進工作者。2003年被評為吉安市“優秀班主任”稱號,並多次被評為學校優秀班主任和先進工作者,2013年被評為吉安市十佳師德師風標兵。21年來,她本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精神,把愛的陽光灑向她的事業,灑向她的學生,用心血和汗水譜寫著一曲又一曲的奉獻之歌。

工作經歷


1995年,徐老師在南昌幼兒師範特教班畢業,當她第一次跨進學校的大門時,雖然早已做好了心理準備,還是被眼前的景像驚呆:智障孩子們怪異的舉止、獃滯的眼神、上課時不是到處亂跑就是東張西望、自言自語;有的連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有的還有具有攻擊性。很多老師選擇了教智力較好的聾啞孩子,徐老師卻主動申請教培智學生。她在日記中是這樣寫的:智障孩子們的模樣,他們父母迷茫惆悵的眼神和對孩子愛不夠恨不得的苦澀,這一切就像一塊重石壓在了我的心頭。
每天早上來到學校,徐老師都會像母親一樣給孩子們梳頭、洗臉、整理衣服。班上有的學生連起碼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沒有,上課時常常連大小便都拉在身上,每一次徐老師都要幫他們擦屁股、洗褲子。劉強同學家庭條件很差,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離異,從小就缺少家庭的愛。剛上學的時候劉強特別調皮,上課從不聽老師的指揮,總是滿教室地跑。了解到他的家庭情況后,徐老師時常利用休息時間去家訪,跟他聊天,給他講故事,同他做遊戲,像母親一樣關心他、愛護他。慢慢地,孩子喜歡上了徐老師,特別聽老師的話,上課時變得非常遵守紀律,學習也進步很快。
許多孩子都是留守兒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只有年邁的爺爺奶奶在家照顧。天氣涼了,孩子們反應遲鈍,不會根據天氣變化增減衣服,徐老師每天都要提醒孩子和家長及時給孩子增減衣服,關心孩子們的身體狀況。一天晚上,徐老師突然接到一位學生奶奶的電話,說孩子突然肚子痛得不行,還發著高燒,自己年紀太大,實在沒辦法把孩子送去醫院。正好這晚徐老師3歲的孩子也在生病,躺在醫院打吊針。一邊是自己的孩子,一邊是自己的學生,兩邊都擱不下,丈夫的眼神分明是在懇請自己留下來。怎麼辦?徐老師拉著丈夫的手說:“你就辛苦一點,學生的父母不在身邊,他們更需要我!”望著妻子動情的目光,丈夫還能說什麼呢?
有一次,徐老師老師突然接到一位家長的電話,說很晚了孩子還沒回家。一個智障孩子這麼晚會到哪兒去呢?徐老師心急如焚。家長說:“沒什麼,沒人會要這樣的孩子,肯定會回來。”可徐老師放心不下,拿著孩子的照片到全市的大街小巷去尋找,最後終於在警察的幫助下找到了孩子,等徐老師把孩子送回家時已經是第二天凌晨兩點多了。正是這種年復一年,以心換心的愛,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尊敬和信任,家長們開始改變對孩子的看法,孩子們也常常圍著徐老師喊“老師媽媽!”

人物評價


愛崗敬業,勇於探索
“愛心靜候花開,專業創造奇迹”是徐老師最喜歡的一句話。多年對智障學生的教育,徐老師逐漸發現,對這些孩子,光有愛,沒有特教專業知識無法更好的幫助他們。為了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徐老師平時特別注意收集有關特教方面的資料和文章,認真研究分析,學習運用,總結積累。多年來,她撰寫的十餘篇特教論文在市級以上獲獎。
在教學中,徐老師特別善於探索嘗試,慢慢摸索出一套自己獨特的教學方法。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學說,提出:“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一理論讓徐老師頓悟:智障孩子必須學會獨立生活,只有具備獨立生活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個有尊嚴的人。為了找到更適應智障生的學習內容。徐老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讓語文教學生活化。課堂上她打破常規,通過創設生活情景、生活展示、生活角色扮演等,幫助智障生在實踐操作中獲得適應生活的經驗。由於她在教材上選擇大量生活化的內容,學生感到即新鮮又熟悉,不但提高了學習興趣,而且提高了學習效果。
智障孩子的學習特點就是識記慢,遺忘快,很多孩子,老師剛講完的生字,馬上讓他回答,他仍是一臉茫然。為了讓學生學會一個生字,一句話,她每天要重複上百遍。有的孩子發音不準,為了讓孩子說清楚一個字,徐老師每天讓孩子們練習舌操,讓孩子摸著自己的喉嚨,感受聲帶振動,反覆教他們正確的口型。下課時,她常常把生字卡片和句子拿在手上,一有時間便讓孩子認,慢慢的,孩子的識字量越來越多,很多孩子從當初只能說兩個字到現在能說一句話。看著徐老師為了孩子們日益消瘦,家長們一次又一次地對徐老師說:“徐老師,您辛苦了!。

主要成就


引領團隊,率先垂範
她注重發揮團隊的智慧和力量。擔任教導主任以來,她帶領啟智部的老師們積極投入到課堂改革和編寫校本教材的工作當中,帶領老師中開展了多項教師培訓,增加老師們的特教理論知識,提高老師們的特教教育水平,使教師逐步向特教專業化水平發展。作為培智部教導處主任,徐老師不僅努力鑽研特教理論知識,還特別關注普教的發展。她利用課餘時間,學習了解普校的高校課堂新模式,聽專家講座和普校高效課堂展示課,豐富了自己的教育知識面。老師們說:“看著徐老師每天充滿熱情的工作,我們也被感染著!”
徐老師不但在培智語文教學中成績突出,還善於舞蹈。多年來,徐老師一直堅持為聾啞學生輔導、排練舞蹈。聾啞學生聽不到音樂,沒有對音樂的感受,他們是無法體會一支舞蹈的精神和靈魂。為了教會聾啞孩子體會一支舞蹈的內涵,徐老師首先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與舞蹈相關的知識,讓學生產生共鳴。接著,要教會學生數節拍,每個孩子的節拍感是不一樣的,老師必須一遍一遍讓學生跟著老師的節奏數,看懂老師的每一個手勢。因為聽不到音樂,舞蹈他們來說是沒有激情和枯燥的重複,老師必須充滿激情,用誇張的表情和動作,帶動學生的熱情,每次輔導完,老師都累得筋疲力盡。

個人作品


1997年4月,徐老師指導聾啞學生排練的舞蹈節目《多彩的課堂》獲得全國殘疾人藝術節三等獎;2003年輔導的舞蹈《小小足球迷》在第四屆江西省藝術匯演中獲三等獎;2010年輔導的舞蹈《怒放的生命》獲吉安市藝術節特別獎;2012年輔導的聾生舞蹈《展翅》獲省級二等獎,智障生舞蹈《快樂課堂》獲省級啟智獎。每次當孩子們充滿自信地站在舞台展示自己,徐老師覺得再苦再累都值得。
“起始於辛勞,收穫於平淡”。特教事業不可能桃李滿天下,選擇了特教就選擇了平淡無奇。正是這份平淡而不平庸,讓徐老師多了一份坦然少了一份彷徨;多了一份奉獻少了一份抱怨;多了一份幸福少了一份虛榮。徐老師說:“我愛這群殘疾孩子,我只想把自己的青春和愛奉獻給這群可愛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