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俊鎮

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下轄鎮

英俊鎮,隸屬於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

歷史沿革


民國十三年(1924年),屬長春縣一區撫安鄉。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屬興隆山鄉。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屬興隆山區。
1966年3月,設三道公社,屬郊區。
1983年,三道公社改三道鄉。
1985年11月,三道鄉改三道鎮。
2004年6月,三道鎮與英俊鄉葦子、長青2村合併為英俊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英俊鎮地處二道區東部,東與長春蓮花山旅遊度假區東湖鎮、泉眼鎮2鎮接壤,南與凈月街道相連,西與長青街道毗鄰,北與興隆山鎮交界,距二道區政府9千米,區域面積54.38平方千米。
英俊鎮概述圖 2張
英俊鎮概述圖

地形地貌

英俊鎮地處東部台地向松嫩平原過渡地帶,地勢略顯東高西低;境內最高峰石碑嶺位於三道村,海拔313.3米;最低點霧開河出境口位於香水村,海拔231米。

水文

英俊鎮境內河道屬松花江流域;境內最大的河流為霧開河,從南至北流經域境內和平、香水、四合等村,長25.4千米,流域面積71.7平方千米,年均流量4.5立方米/秒。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2003年9月,三道村劃歸長春經濟技術開發區。
2007年7月,泉眼鎮泉眼、崗子、趙家、胡家4村划入英俊鎮。
2011年2月,趙家、泉眼、崗子3村析出,由蓮花山旅遊區代管。
2011年6月,長青村析出。
2011年末,英俊鎮下轄胡家、四合、香水、衛星、和平、葦子、泉眼、崗子、趙家9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英俊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石頭坑屯。
胡家村和平村衛星村
四合村香水村葦子村
社區三道社區

人口民族


2011年末,英俊鎮總人口19602人;另有流動人口1060人。總人口中,男性9939人,佔50.7%;女性9663人,佔49.3%;以漢族為主,達19279人,佔98.4%;有滿、蒙古、回、朝鮮4個少數民族,共323人,佔1.6%,其中滿族293人,佔少數民族人口的90.7%。2011年,英俊鎮人口出生率3.37‰,人口死亡率4.29‰,人口自然增長率-0.9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59人。
2017年末,英俊鎮常住人口為20260人。
截至2018年末,英俊鎮戶籍人口為21905人。

經濟


綜述

2005年,英俊鎮地區生產總值達到7.6億元(鎮本級5.6億、省市企業2億),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0.72億元、6億元和0.88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9.5:79:1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為18536元;全口徑財政收入9161萬元,其中,鎮本級財政收入1021萬元。
2011年,英俊鎮財政總收入6354萬元,與2010年持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27萬元,比2003年增長7.8倍。
2018年,英俊鎮有工業企業145個,其中規模以上34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3個。

農業

2005年,英俊鎮農業總產值1.2億元,增加值7200萬元;畜牧業總產值5000萬元,增加值2700萬元;種植業總產值7000萬元,增加值4500萬元。
2011年,英俊鎮有耕地面積2.8萬畝,人均1.4畝;林地面積6600畝。2011年,英俊鎮農業總產值8000萬元。英俊鎮糧食作物以玉米、水稻為主。2011年,英俊鎮生產糧食2.3萬噸。2011年,英俊鎮蔬菜種植面積1500畝,產量2354噸,主要品種為大蔥。英俊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英俊鎮生豬飼養量5532頭,年末存欄3854頭;羊飼養量314隻,年末存欄185隻;牛飼養量1084頭,年末存欄714頭;家禽飼養量11萬羽,上市家禽4萬羽。2011年,英俊鎮生產肉類2537噸,鮮奶4113噸;畜牧業總產值4200萬元。2011年,英俊鎮水果種植面積490畝,產量98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李子、葡萄,其中蘋果510噸,葡萄388噸。

工業

英俊鎮工業形成了以熱電、建材、醫藥、化工、汽車配件等為主體的工業框架。2005年,英俊鎮產值18億元,工業增加值6億元,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12戶。
2011年,英俊鎮工業總產值為23億元,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65%。2011年,英俊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8家,職工16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6.8億元,比2010年增長20%;有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1個,工業園區1個。

商貿

2011年末,英俊鎮有商業網點45個,職工103人。2011年,英俊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9億元,比2010年增長15%。

文化


地名由來

為紀念英雄劉英俊,故將他的家鄉更名為英俊鎮。
英俊鎮概述圖 2張
英俊鎮概述圖

交通


英俊鎮有長吉、長平、京哈高速公路經過境內,並設有出入口;102國道、長吉南線、長吉北線貫通英俊鎮。

社會


教育事業

英俊鎮境內有58中學。2005年,英俊鎮投資600萬元,將原中心小學和58中學合併,建立了6000平方米的教學樓。
2011年末,英俊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432人,專任教師18人;小學2所,在校生452人,專任教師4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950人,專任教師93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文體事業

2011年末,英俊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145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50平方米,藏書2000冊;村文化活動中心(書屋)7個,藏書1.5萬餘冊;綜合文化活動廣場1個,面積0.42萬平方米。2011年末,英俊鎮有體育場所1個;6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占常住人口的23%。2011年末,英俊鎮有線電視用戶數為6534戶,電視綜合覆蓋率98.3%。

醫療衛生

2011年末,英俊鎮有衛生院1個;病床2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張,固定資產總值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20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人、執業(助理)醫師0.1人、註冊護士0.5人。2011年,英俊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1.29萬人次,出院病人200人次。2011年,英俊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93.5/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8%,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孕產婦死亡率為0。

社會保障

2004年,英俊鎮將原三道和英俊兩個有敬老院合併,投資100萬元對有敬老院的房屋進行了維修,將所有的床、被、褥進行了更換。
2005年,英俊鎮又投資20萬元對有敬老院進行了裝修,使有敬老院達到了省級一流有敬老院的標準;發放各種救災、扶貧、救濟款17.5萬元。
2011年,英俊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93戶,人數142人,支出64.6萬元,比2010年增長2%,月人均379元,比2010年增長20.1%;城市醫療救助38人次;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6戶,人數351人,支出144.9萬元,比2010年增長17.7%,月人均344元,比2010年增長17.7%;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6人,支出19.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36人,支出9萬元,比2010年增長20%;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51人次,支出1.8萬元,比2010年增長5%;農村臨時救濟281人次,支出9.9萬元,比2010年增長28.1%;有社會福利單位2個,床位250張,其中收養機構床位120張;有社區服務設施12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6個,社區服務站6個。2011年,英俊鎮新增就業人員462人,有160名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80人,全年共幫助4戶零就業家庭實現每戶至少一人就業。2011年末,英俊鎮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553人,比2010年末增加2814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