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約型
集約型
一種經濟增長方式。以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集約化經營的基本內涵有本義和現代義兩種解釋。《辭海》解釋其本義為:“集約”是指農業上在同一面積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進行精耕細作,用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的方法來增加產品總量的經營方式;現代意義的“集約化經營”的內涵,則是從前蘇聯“引進”的。1958年蘇聯經濟學家第一次引用“集約”一詞,解釋其義為: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在同一經濟範圍內,通過經營要素質量的提高、要素含量的增加、要素投入的集中以及要素組合方式的調整來增進效益的經營方式。簡言之,集約是相對粗放而言,集約化經營是以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為根本對經營諸要素重組,實現最小的成本獲得最大的投資回報。
一是質量經營的特徵。應把質量經營放在重要位置上,從過去一貫性以“外延擴大”和“爭地盤,壯塊頭”為主的經營思路轉向以“強化內涵”和“練內功”為主的經營思路上來,在資產質量、負債質量、管理質量、服務質量等方面上檔次、上台階。
二是集團規模經營的特徵。集約化經營要求生產要素的相對集中,經營集團化、規模化。因此“分散、按區劃設醫院”和“各行其是,各自為戰”的局面必須堅決改變。
三是效益效率經營的特徵。集約化經營以提高效益為最終目標,堅決杜絕“高成本、低效率”和“少、慢、差、費”的狀況,全力向“低投入、高產出”和“多、快、好、省”的經營目標努力。
四是高科技經營、電子化經營的特徵。不斷提高科技含量,大力發展計算機網路工程,儘快實現“手工”向“電子化”的轉變,實現服務手段電子化是集約化經營的突出表現。
五是人才經營的特徵。建立優勝劣汰的用人機制,啟用優秀人才參與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這是集約化經營的主要特徵之一。
其基本特徵是依靠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利用效率,來實現經濟增長。以這種方式實現經濟增長,消耗較低,成本較低,產品質量能不斷提高,經濟效益較高。
1、集約型農業
世界農業經歷了原始農業、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三個階段,並向知識農業發展,實現農業現代化。我國農業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型期,也就是農業增長方式的轉變期。實現這個轉變的重要途徑,是發展集約型農業和農業產業化經營。傳統農業基本上是粗放型農業,是“人+地”的生產模式。有的山區還存在著刀耕火種、人力拉犁現象,還處於原始農業階段。粗放型農業主要依賴土地、勞力、農資、水資源等生產要素投入的增加,是外延投入的擴張,是土地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農業,也可以說是體力型農業,搞的往往是短期行為甚至掠奪性生產經營,追求的是面積擴大、總產增加和產值提高,農產品產、銷經受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大,在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相對於粗放型農業而言,集約型農業也可說是精細農業,但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精耕細作,最根本的不同點在於科技的進步,在於主要依靠農業科技含量和科技附加值的提高,是內含投入的增加,是技術密集型農業、知識化農業和可持續發展農業,追求的是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金收益率,是農產品品質、市場價值和經濟效益,農產品生產、銷經受自然和市場兩大風險要小得多。
近幾年來,農民收入增長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搞粗放型農業帶來生產成本遞增,今後應該走依靠科技節本增效的集約型農業發展之路。
2、集約農業
集約農業是農業中的一種經營方式。是把一定數量的勞動力和生產資料,集中投入較少的土地上,採用集約經營方式進行生產的農業。同粗放農業相對應,在一定面積的土地上投入較多的生產資料和勞動,通過應用先進的農業技術(像我國南方地區發展的就是集約型農業)措施來增加農業品產量的農業,稱“集約農業”。
集約經營的目的,是從單位面積的土地上獲得更多的農產品,不斷提高土地生產率和勞動生產率。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轉化,是農業生產發展的客觀規律。這與土地面積的有限性以及土壤肥力可以不斷提高的特點有密切關係。集約經營的水平,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水平,並受社會制度的制約和自然地理條件、人口狀況的影響。主要西方國家的農業,都經歷了一個由粗放經營到集約經營的發展過程,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他們在農業現代化中,都比較普遍地實行了資金、技術密集型的集約化。然而由於各國條件不同,在實行集約化的過程中則各有側重。有的側重於廣泛地使用機械和電力,有的側重於選用良種、大量施用化肥、農藥,並實施新的農藝技術。前者以提高(活)勞動生產率為主,後者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為主。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農業國。社會生產力較低,農業科學技術還不發達,長期以來,農業集約經營主要是勞動密集型的。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中國農業的資金、技術集約經營也在發展。
集約農業具體表現為大力進行農田基本建設,發展灌溉,增施肥料,改造中低產田,採用農業新技術,推廣優良品種,實行機械化作業等。集約農業的發展程度主要取決於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也受自然條件、經濟基礎、勞動力數量和素質的影響。
①單項指標。如單位面積耕地或農用地平均佔有的農具和機器的價值(或機器台數、機械馬力數)、電費(或耗電量)、肥料費(或施肥量)、種子費(或種子量)、農藥費(或施藥量)乃人工費(或勞動量)等;
②綜合指標。如單位面積耕地或農用地平均佔用生產資金額、生產成本費、生產資料費等。中國的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成都平原等地區均屬集約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