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女王密使的結果 展開
- 手機遊戲
- 2001年斯戴芬·盧佐維茨基執導電影
女王密使
2001年斯戴芬·盧佐維茨基執導電影
2001年的電影《女王密使》是一部以二戰為背景的喜劇,一夥英國特工奉命潛入柏林伺機竊取德軍的密碼裝置,不料情報有誤,該工廠只招收女工,因為當時大部分德國男人都上了前線,四名盟軍士兵在一名美國戰略情報局官員的帶領下只好男扮女裝,所以我們的英雄們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喬裝成一群妖冶的酒吧歌手。孰料,他們竟被一卡車吵吵嚷嚷的德國人誤認為是妓女而纏上了……
這部電影的總投資達到了2500萬美元,但是影片的全球票房只有22723美元。影片的投資收回率僅為0.08%。由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美國合拍的這部電影最終成為了電影史上票房最爛的電影之一。幾家發行公司也賠得血本無歸。有影片人撰文聲稱,如果本片是一部啟斯東式的喜劇電影,把二戰背景換掉、拍攝於30、40年代,黑白片,那麼這種無厘頭的、搞笑的、胡鬧的電影還能流傳下來,但是這一切發生在了2001年的彩色膠捲上,實在是大煞風景。
海報
於是,在美國領隊的帶領下,這四個男人只好喬裝成女性,混進工廠。在一系列啼笑皆非的經歷之後,他們終於搞到了密碼機,當他們把密碼機運回英國后,他們發現自己被政府耍了,英國政府早就得到了密碼機。政府派他們去偷竊密碼機的目的就是企圖讓德國人認為自己還在苦苦尋覓破解密碼的方法。
演員 | 角色 |
馬特·勒布朗 | Matt LeBlanc |
艾迪·伊扎德 | Eddie Izzard |
詹姆斯·卡沙莫 | James Cosmo |
妮可葉特·克雷畢茲 | Nicolette Krebitz |
大衛·伯金 | David Birkin |
愛德華·福克斯 | Edward Fox |
烏多·奇爾 | Udo Kier |
卡爾·馬克維斯 | Karl Markovics |
製作人 | 菲爾·奧爾登·羅賓森,Zachary Feuer,Manfred Fritsch |
副導演 | Anton Maria Aigner,Bettina Braun,湯姆·德爾瑪 |
視覺特效 | Henning Raedlein |
布景師 | Tamás Breier,Gábor Szabó,Zoltán Szabó |
配樂 | Jörn-Uwe Fahrenkrog-Petersen,羅伯特·福克,Michael Lloyd |
美術設計 | Florian Lehner |
選角導演 | Celestia Fox,Barbara Vögel,April Webster |
剪輯 | Rudi Heinen,尼克·摩爾,Britta Nahler |
導演 | 斯戴芬·盧佐維茨基 |
藝術指導 | Frank Bollinger |
編劇 | Digby Wolfe,Joseph Manduke,June Roberts |
服裝設計 | Nicole Fischnaller |
攝影 | Peter Kappel,威德戈·馮·舒爾贊多夫 |
發行國家 | 上映時間 |
---|---|
美國 | 2001年10月14日 |
德國 | 2001年12月13日 |
奧地利 | 2002年6月7日 |
美國 | 2002年7月14日 |
美國 | 2002年10月25日 |
挪威 | 2003年2月26日 |
韓國 | 2003年8月29日 |
匈牙利 | 2005年7月20日 |
製作公司 | |
---|---|
1 | Dor Film Produktionsgesellschaft GmbH [奧地利] |
2 | Phoenix Film GmbH [德國] |
3 | Atlantic Streamline |
4 | B.A. Filmproduktion [德國] |
發行公司 | |
---|---|
1 | MC-One (Media Cooperation One) GmbH [德國] (2002) (Germany) (DVD) |
2 | 康斯坦丁影業公司 [德國] (2001) (Germany) (theatrical) |
3 | Strand Releasing [美國] (2002) (USA) |
4 | Filmcoopi Zürich [瑞士] (2002) (Switzerland) (theatrical) |
5 | China Vídeo [巴西] (2002) (Brazil) (DVD) |
在影片中扮演英國軍人的艾迪·伊扎德本身就是一個易裝癖,對於他而言,拍攝本片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
演員馬特·理勃蘭在拍攝本片期間還在拍攝《老友記》。他只有每周在兩個片場之間飛來飛去,奔命式的進行拍攝才能保證不拖劇組的後腿。
本片大概是有史以來最不賣座的電影。影片的總投資達到了2500萬美元,但是影片的全球票房只有22723美元。影片的投資收回率僅為0.08%。
Franz: [hugging Tony on bed] I learned to adapt. I even have sex with women.
Tony Parker: Women? How many women?
Franz: 10 or 12.
Tony Parker: [stops hugging] 10 or 12?
Franz: I had to make it convincing. It's been seven years.
Tony Parker: Eight is convincing, 12 is enjoying it.
Franz: I was thinking of you every time.
Tony Parker: Oh, yes, how did you ever stop from shouting my name?
弗朗茲:(和托尼對抱在床上)我嘗試著在改變了,我和幾個女人上了床。
托尼·帕克:幾個女人!幾個女人?
弗朗茲:大概有十到十二個。
托尼·帕克:大概有十到十二個?
弗朗茲:嗯,是的,看起來這個數字沒有什麼說服力,所以我說,是在七年裡,我和大概有十到十二個女人上了床。
托尼·帕克:我看8個人我才信。十二個嘛,不怎麼樣。
弗朗茲:我和她們在一起的時候,總是想著你。
托尼·帕克:哦,是的啊。但是你怎麼才能不在上床的時候亂叫我的名字呢?
Franz: [Pronouncing "bisexual" with a thick German accent] He's bee-sexual, right?
Tony Parker: Right. I have sex with bees.
Franz: I never understand why you go around with queens.
Tony Parker: Well, they're bigger than bees.
弗朗茲:(用奇怪的德語腔調拼讀“雙性的bisexual”這個單詞)他是個男女通吃(bee-sexual)的傢伙?是么?
托尼·帕克:是的,我和蜜蜂(bee)做愛。(雙關語的文字遊戲)
弗朗茲:我就是弄不明白,你為什麼總能調到漂亮妹妹。
托尼·帕克:哦喲,她們的咪咪總是比蜜蜂大那麼一點。
影片的故事是離奇的,也是充滿戲劇性的。當然,還有個非常“悲壯”的結尾。可是就是這個故事性非常強的故事據說還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幫“不可能的人”,面對著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幹了一件“不可能的事”。一向口無遮攔的導演斯戴芬·盧佐維茨基說,“這就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在二戰中的確有幾個怪怪的傢伙組成了一個小組,專門跑到柏林的密碼機工廠去偷密碼機。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根本沒有間諜的從業經歷。於是,在極短的時間裡,這四個人學習了易容術、偽裝術、潛入術、化妝術,還有一點點間諜的常識就深入柏林內部,從事諜報活動了。”當然,幾乎所有影迷都願意相信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至少他們在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不用這麼痛苦。不過,如果現實版本的“女王密使”的結局也是這麼悲慘的話,那麼只能說明他們的女王太不仁慈了。
很多影評人都認為這是導演盧佐維茨基自己杜撰出的一個故事,因為在這個故事裡,漏洞百出。羅傑·艾伯特認為,這樣一支雜牌軍在二戰激戰正酣的時候,竟然能通過層層封鎖潛入德軍內部的軍工廠,並且成功盜竊機密的密碼機,這本身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第二,盟軍在二戰期間並不是沒有女性間諜,而非要男性間諜去裝成女人進行諜報活動;第三,現實中的德軍怎麼可能連男人和女人都無法分清呢?最後,如果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早就會被各種稗官野史寫爛掉,更不會要到2001年才拍成一部二流的喜劇片。
“天不時、地不利、人不和”
電影上映后,獲得了如同潮水一般的惡評和咒罵,票房亦是慘敗。2500萬美元的成本,最終只收回了2萬多美元的票房,這部由德國、奧地利、匈牙利和美國合拍的電影最終成為了電影史上票房最爛的一部電影。幾家發行公司也賠得血本無歸。有影片人撰文聲稱“如果本片是一部啟斯東式的喜劇電影,把二戰背景換掉、拍攝於30、40年代,黑白片,那麼這種無厘頭的、搞笑的、胡鬧的電影還能流傳下來,或許還能成為經典。這是這一切發生在了2001年的彩色膠捲上,實在是大煞風景”。
影片上映前,接連有兩部口碑出眾的講述二戰時期密碼戰故事影片上映,一部是邁克爾·愛普特執導的《攔截密碼戰》,還有一部是經典的潛艇電影,喬納森·莫斯托的《獵殺U-571》。有這兩部出眾的密碼戰影片在前面開路,無甚新意的《女王密使》自然要在後面墊底。而且,有關二戰的喜劇片一向不是非常招人待見,除了路易·德·非奈斯的幾部影片之外(《虎口脫險》),沒有太多的二戰喜劇片能獲得口碑和票房的雙豐收。
為了真實還原密碼機和密碼機的生產企業,導演和製片可謂是煞費苦心。因為當年德國的工廠早就被炸毀,根本不可能“實地拍攝”——其實連“實地參觀”都是奢望。於是整個劇組只好藉助當年的圖片、新聞和有關密碼機生產的紀錄片來“創造”一個德國的企業。值得稱讚的是,這個“杜撰”出來的工廠在視覺上非常地真實可信。也許這個布景是這部乏善可陳的影片的唯一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