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太朴
鄭太朴
鄭太朴(1901-1949)上海人,名松堂,字賢宗,號太朴,自20歲翻譯羅素的《戰時之正義》,21歲翻譯英國人麥開柏所著的《進化(從星雲到人類)》開始,至48歲逝世,在商務印書館出版的著作和譯作,共達20餘種,其中不少譯著多次再版。
內容涉及哲學、數學、物理學、經濟學、中外科技史等,其中以數學譯著最豐富,在我國數學界享有很高的地位。牛頓經典力學名著《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一書,被稱為“經典物理學的經典”,鄭太朴於1931年譯成出版,對傳播科學、提高中國科技水平產生了深刻影響。
18歲時,受愛國浪潮的激勵,憤而辭去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車務處翻譯之職,通過馬克思主義者的熱情幫助, 1922年5月參加了中國共產黨。1922年秋始,在德國哥廷根大學攻讀數學和物理學。在德期間,他不間斷地參加中共旅德支部組織的幫助國民黨改組,建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等活動。
1926年,北伐戰爭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回國先後在鄧演達為主任的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政治部和譚平山為部長的武漢國民政府農政部任職。同時,任教於武昌中山大學,擔任該校校務委員會常務委員。
1927年7月大革命失敗后,鄭太朴由於不同意當時中國共產黨的政治路線,自動脫黨。之後,他回到了上海赴同濟大學任教,教授德文和數學。1927年11月,宋慶齡、鄧演達等在莫斯科發表《對中國及世界革命民眾宣言》(簡稱《莫斯科宣言》),鄭太朴與譚平山、章伯鈞、季方、朱蘊山、鄧初民、李世璋等立即響應,以上海為中心,在國內進行籌組中華革命黨的秘密活動。
1928年夏天,世界佛教聯合會會長太虛法師出國講授佛學,鄭太朴以太虛法師的翻譯身份,與在德國的鄧演達等人商議有關正式建黨的諸多問題。翌年8月9日,鄧演達自德國返抵上海,正式建立“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 (農工民主黨前身),鄭太朴為幹事兼任組織委員會主席委員(即組織部長),主管組織工作,還負責上海小組的工作。
1931年8月17日晚上10點,由於叛徒出賣,,鄭太朴也在租界內的麥根路(今石門二路)住所門口被捕。1931年 11月29日,蔣介石秘密殺害了鄧演達,同時判處鄭太朴死刑。此後經宋慶齡、馮玉祥作保營救,鄭太朴和羅任一等12位同志於1932年春獲釋。出獄后,鄭太朴再次到同濟大學任教,后又受聘於商務印書館任編譯,專心讀書譯著,但對政治活動仍然極為熱心。
1933年1月,鄭太朴與宋慶齡、蔡元培、楊杏佛、魯迅等一起,成為第一批會員,積極參與營救政治犯的革命活動。1937年12月,鄭太朴先後赴遷往雲南的中山大學、同濟大學執教。1940年,又隨同濟大學遷址四川,先任數理系主任,后又被推為教務長。1944年轉到重慶交通大學任教。1945年11月,鄭太朴隨交通大學複員,乘船離渝抵滬。1945年12月,中國民主建國會在重慶成立,該會綱領以“民有、民治、民享”為建國最高理想,經黃炎培動員,鄭太朴加入民建會。此時,農工黨中央指派鄭太朴在滬籌備重建上海市組織。1947年2月在農工黨“四干”會議后即成立了上海市黨部委員會。
1949年1月,中共中央上海局邀請鄭太朴和馬寅初等32位上海愛國民主人士,取道香港赴北平參加新政協籌備會議。處於險惡環境下的鄭太朴不能公開視事,便以主政的商務印書館編審與各地進步作家洽稿為由,化名鄭松塘,於1月17日離開上海。
1949年1月20日晚11時,鄭太朴因連日勞累患腦溢血在香港瑪利醫院逝世。1950年,上海市人民政府追認鄭太朴為革命烈士。 1950年4月5日,鄭太朴遺體安葬於杭州西湖彌陀寺山麓,后遷至南山公墓,即今南山烈士陵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