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間動氣

腎間動氣

腎間動氣,生理學術語。又稱生氣之原。指兩腎之間所藏的真氣,是命門之火的體現。

簡介


● 英文名稱:Stirring Qi of the Kidney Region/Motive Force of the Kidney Reg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精氣學說

古籍摘選


● 所謂生氣之原者,謂十二經之根本也,謂腎間動氣也。此五臟六腑之本,十二經脈之根,呼吸之門,三焦之原。(《難經·八難》)

名詞解釋


● 兩腎之間所藏的真氣,對全身功能活動有推動作用。

百科解讀


● 腎間動氣為周身之氣中的一種,是由腎精所化生的,也是周身之氣分佈在兩腎之間的部分,是命門之火的體現,腎間動氣主要體現腎的生理功能。

生命之原

● 腎間動氣首見於《難經》,此書將腎間動氣比喻為生命之原,為十二經脈的根本,是生命活動的原動力。
● 腎間動氣自兩腎之間流出,灌注於三焦之中,三焦為元氣運行及輸布的通道,因此三焦又稱為“原氣之別使”。
● 人體的前正中線為任脈走行之處,后正中線為督脈走行之處,任脈為陰脈之海,督脈為陽脈之海,二者與腎間動氣密切相關,腎間動氣亦通過此二條經脈輸佈於全身。

主氣化與推動

● 腎間動氣通過三焦布散周身,對全身各臟腑的功能有促進與推動作用。
● 腎間動氣藏於命門之中,故而命門又稱為陰陽之根、水火之宅。
● 腎間動氣的氣化作用主要通過陽氣來實現,為一身陽氣之根,陽氣在五行屬火,因此腎間動氣以又稱為命門之火。
● 五臟之陽氣均依賴腎間動氣的支持,陽氣主動,可以推動臟腑形體官竅功能的正常發揮,及精氣血津液等有形物質之間的代謝和相互轉化。

促進生長發育

● 腎間動氣是生長發育的原動力,此氣來源於腎精,人出生后,腎精不斷轉化為腎間動氣,推動機體生長發育,主要表現在骨骼與牙齒的變化。
● 幼年時期,腎間動氣充盛則齒更髮長;青少年時期精氣充盛,真牙生長,骨骼強健,身體壯實,是生機最旺盛的時期;中老年時期隨著腎間動氣不斷衰減,骨骼越來越脆弱,牙齒也逐漸脫落。
● 腎間動氣充沛則生長發育正常,若虧虛則表現為身材矮小、智力低下,成年人則未老先衰,出現神疲乏力、腰膝酸軟、耳鳴耳聾、抵抗力低下等症。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