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彥岱

巴彥岱

《巴彥岱》是2014年上映的國產影片,由董玲執導,王洛勇、庫爾班江主演徠。影片講述“老王”下放巴彥岱村勞動期間,與當地維吾爾族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努力學習維吾爾語,涉獵維吾爾文化,當地村民包容老王,和諧相處,親如一家的故事,形成了“超越民族的友誼”。

基本信息


備案立項號片名備案單位編劇備案結果備案地
影劇備字[2014]第1145號巴彥岱北京南海影業有限公司 董玲同意拍攝直備

電影劇情


1965年的5月初,一個戴著眼鏡、30出頭、看著斯斯文文的漢族男人來到了位於新疆伊寧市市郊的巴彥岱,當時叫紅旗公社二大隊“蹲點”,帶他來的地區上的領導,介紹這個人時似乎有點含糊,紅旗公社的大隊書記阿西木隊長只知道這個漢族人是從北京來的,是個摘帽右派,這個秘密還要阿西木大隊長保守住,不要向村民說。
巴彥岱是個村民百分之九十九都是維吾爾族的農村,這個戴眼鏡的漢族幹部的到來,並沒有引起隊上很大的關注。這些淳樸善良的維吾爾族老農們,只是把這個漢族人當成幹部對待,並沒有打聽他的底細。
這個戴眼鏡的男子請阿西木隊長和村民們都叫他老王。老王年紀大不但人很成熟。他嚴格按照組織上要求,與村民實行同吃、同住、同勞動的“三同”。
很快老王就被安排在村裡一位叫伊敏老爹的家中住。這個老王來了之後,開始很投入地學習維吾爾語,老王學習維吾爾語的勁頭,似乎不只是為了與當地維吾爾村民的溝通,他還涉獵維吾爾文化的學習,在不到一年的時間裡就做到了用維語溝通、讀報和寫作,這些成果都是他在勞動之餘刻苦完成的。
掌握了一門語言就是打開了一個民族的心扉。老王流利的維語贏得了包括阿西木大隊長在內的二大隊全體維吾爾村民的信任和喜愛。而這個老王也真誠地與村民交朋友、幫助村民解決他們的各種各樣的困難。
第二年老王在烏魯木齊中學當老師的妻子也調到了伊寧市的一所中學教書。這樣老王就騎著他的一輛除了鈴鐺不想哪都響的自行車,經常穿行在巴彥岱與伊寧市之間。很快老王又被上面任命為紅旗公社二大隊的副隊長。
老王的妻子是個溫柔賢惠的女人,她為了老王輾轉從北京的中學一直到了祖國邊陲的新疆伊犁,這份對老王的不離不棄支撐著老王在任何環境下都能保持好的心態。
老王當上副大隊長以後,的確幫助阿西木隊長做了不少工作。阿西木隊長是個標準的農村基層幹部,擁有著對國家真摯的感情和對自己工作的尊重,但是阿西木隊長就是脾氣不好,工作中與村民的矛盾也多,主要是愛罵人,村民也習慣了這個暴脾氣的大隊長,老王當了副大隊長以後,投入很大精力在緩和阿西木隊長和村民們的對立和矛盾。
老王徠並沒有滿足自己的維語學習的成果,他還和村裡有一定文化的村民交朋友,從他們手裡借到維吾爾博大精深的維吾爾文化古典文學的原著,深入度學習著維吾爾文化。
很快席巻全國的文化大革命也燒到了西陲的村莊巴彥岱,老王在二大隊是比較引人注目的外來人口,面對政治鬥爭,已經有過經驗的老王感到在劫難逃,沒想到樸實真誠的巴彥岱村民默默保護了這位他們認為很有文化很好的老王。
巴彥岱的文革時光也是在有驚無險的各種活動中慢慢過去了。
在村民的濃濃的友情和照顧下,老王終於打開了自己多年封閉的心扉,他在一個與村民歡聚的宴會上,告訴大夥自己是一個右派,沒想到村民早都知道這件事情了,老王又鄭重地告訴大家,自己是一名作家。村民們都鼓勵老王要回到作家的位置上去,一個國家不能沒有詩人。1978年,老王離開新疆,回到北京,之後的歲月里,他曾九返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