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平庄

邵平庄

&徠amp;#91;交通]建國前,交通不便。 [姓氏與人口]全村共有邵、王、譚3個姓氏。 [經濟狀況]建國前,大多數居民以務農、討荒為生,生活極為困難。

目錄

正文


據《邵氏族譜載》: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十四世祖良能,從邵垓遷此安居,因所處地勢平坦,故取名邵平房,后改稱邵平庄。清末至1939年屬菏澤縣。1940年划入鄆南縣三區,1942年歸鄆鄄巨菏辦事處,1943年屬臨澤縣,1944年歸鄆巨縣六區。1949年屬鄆城縣十一區,1952年隸八區,1958年初為郭庄鄉轄,同年秋屬黃安公社邵垓大隊。1961年從邵垓大隊分出,併入曹庄大隊。1978年劃歸唐廟公社,同時從曹庄大隊分出,自成邵平庄大隊。1984年初改為邵平庄村民委員會。屬徐垓鄉,2001年2月劃歸黃安鎮
[地理位置] 邵平庄位於鄆城西南25公里,鄄巨路南側,東與后劉接壤,北於羅庄、邵垓隔路相望,南與曹庄,西與鋼王相連。
徠[自然狀況] 全村地勢平坦,有機井6眼,曹庄溝繞村一周,達到旱能澆,澇能排,水利條件優越,適宜種植小麥、玉米、棉花、花生、大豆及蔬菜瓜果。2002年全村佔地總面積為540畝,其中耕地面積442畝,全為清沙土壤,村莊佔地95畝,其它佔地3畝。
[交通] 建國前,交通不便。建國后公路發展迅速,村后靠鄄巨公路直通220國道。 [姓氏與人口] 全村共有邵、王、譚3個姓氏。其中邵氏十四世祖邵良能夫婦等5人於清朝嘉慶年間(1796—1820年)由邵垓遷此;王氏十四世祖王心廣等家人,於清嘉慶年間(1796—1820年)從邵垓遷此居住;譚氏十九世祖譚邦增一家3人於民國29年(1940年)從菏澤縣康莊遷此居住。2002年邵氏275人、王氏57人、譚氏21人,全村共有95戶353人。
[經濟狀況] 建國前,大多數居民以務農、討荒為生,生活極為困難。建國后經濟發展發生了曲折變化。200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超過58萬元,是建國初期的12倍。其中農業收入38萬元,畜牧業收入10萬元,林果業收入2萬元,其它收入8萬元。從事副業與農業的人數比約6:4。
[榮譽]1993年以來該村連續被鄉鎮評為三等獎、二等獎、先進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