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木皮

四方木皮

四方木皮,中藥名。為豆科植物中國無憂花Saraca chinensis Merr.et Chun的樹皮和葉。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具有祛風除濕,消腫止痛之功效。樹皮常用於風濕骨痛、跌打腫痛。葉常用於跌打腫痛。

入葯部位


樹皮和葉。

性味


味苦、澀,性平。

功效


祛風除濕,消腫止痛。

主治


樹皮:風濕骨痛、跌打腫痛。
葉:跌打腫痛。

相關配伍


治風濕關節痛:取新鮮四方木樹皮30-60g,水煎或浸酒服。並另取干樹皮適量,搗成碎顆粒狀,白酒適量,調勻,上鍋炒熱,外敷疼痛處。(《鮮葯圖譜》)

用法用量


15-60g,或浸酒服;外用樹皮研末,調酒炒熱外敷。鮮葉外用適量,搗爛外敷。

採集加工


樹皮全年可采,切片曬乾。葉秋季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喬木,高5-20米;胸徑達25厘米。葉有小葉5-6對,嫩葉略帶紫紅色,下垂;小葉近革質,長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長倒卵形,長15-35厘米,寬5-12厘米,基部1對常較小,先端漸尖、急尖或鈍,基部楔形,側脈8-11對;小葉柄長7-12毫米。花序腋生,較大,總軸被毛或近無毛;總苞大,闊卵形,被毛,早落;苞片卵形、披針形或長圓形,長1.5-5厘米,寬6-20毫米。下部的1片最大,往上逐漸變小,被毛或無毛,早落或遲落;小苞片與苞片同形,但遠較苞片為小;花黃色,後部分(萼裂片基部及花盤、雄蕊、花柱)變紅色,兩性或單性;花梗短於萼管,無關節;萼管長1.5-3厘米,裂片長圓形,4片,有時5-6片,具緣毛;雄蕊8-10枚,其中1-2枚常退化呈鑽狀,花絲突出,花藥長圓形,長3-4毫米;子房微彎,無毛或沿兩縫線及柄被毛。莢果棕褐色,扁平,長22-30厘米,寬5-7厘米,果瓣捲曲;種子5-9顆,形狀不一,扁平,兩面中央有一淺凹槽。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200-1000m的深山溝谷密林或疏林中,常見於河流或溪谷兩旁。分佈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

性狀鑒別


樹皮呈槽狀或捲曲筒狀,厚4-7mm,外表面粗糙,紅棕或棕褐色,老皮常有不規則黃褐色斑塊,疏生類圓形或橢圓形皮孔,內表面紅棕色,有細縱紋。質稍韌,可折斷,斷面內層纖維性較強。氣微,味微苦澀。

附註


本種可放養紫膠蟲,是優良的紫膠蟲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