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

紫是一個漢字,讀音為zǐ。是形聲字。從糸(mì),此聲。指顏色或與帝王有關的事物。上下結構,部首為糸,總筆畫數為12。

基本信息


[ 首尾分解查字 ]:此糸(cisi) [ 漢字部件構造 ]:止匕幺小
[ 筆順編號 ]:212135554234
[ 筆順讀寫 ]:豎,橫,豎,提,撇,豎彎鉤,撇折,撇折,點,豎,撇,點

漢字釋義


基本解釋
zǐ,ㄗˇ
1. 在可見光中波長最短,紅與藍合成的顏色:~紅。~銅。~外線。~藥水。
2. 道教和某些朝代的統治者所崇尚的色彩,因而常在其宮室、服飾、用物前冠之以“紫”:~衣。~書(a.道經;b.皇帝詔書)。~誥(帝王詔令)。~台(神仙、帝王所居)。~氣(祥瑞之氣,多附會為帝王、聖賢或寶物出現的先兆)。~綬。~垣(皇宮)。~闕。~光閣。~禁城。~袍金帶。
3. 姓。
詳細解釋

詳細字義

◎ 紫 zǐ
〈形〉
(1) (形聲。從糸( mì),此聲。本義:紫色,藍和紅組成的顏色)
(2) 同本義 [purple;violet]
紫,帛黑赤色也。——《說文》
惡紫之奪朱也。——《論語》。孔注:“間色之好者。”
玄冠紫緌。——《禮記·玉藻》
紫衣狐裘。——《左傳·哀公七年》
紅紫不以為褻服。——《論語》
紫綺為上襦。——《樂府詩集·陌上桑》
佩紫懷黃。——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披紫衣。——唐· 李朝威《柳毅傳》
(3) 又
披紫裳。
綰黃紓紫。——清· 周容《芋老人傳》
(4) 又如:紫棠色(黑裡帶紅的顏色);紫玉(紫色的寶玉;簫笛。古人多截紫竹為簫笛,因稱簫笛為紫玉);紫衣(紫色的衣服;紫色的袈裟);紫衫(紫色的衣衫)
(5) 古人因相傳“老子”有紫氣,故以紫為祥瑞的顏色 [lucky color]。如:紫房(道家稱仙人所居的地方。也稱“紫府”);紫皇(道教傳說的天帝)
(6) 與帝王、皇宮有關的事物 [be related with emperor and palace]
正陽門徑通黃道,長朝殿端拱紫垣。——《水滸傳》
(7) 又如:紫微垣(星座名。星相家認為由它的明暗可以判斷皇家的興衰)

詞性變化

◎ 紫 zǐ
〈名〉
(1) 紫色的衣服和綬帶 [purple clothing and ribbon]
齊桓公好服紫,一國盡服紫。——《韓非子》
懷金垂紫。——《後漢書》
(2) 姓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未集中】【糸字部】紫;康熙筆畫:11;頁碼:頁919第29
《廣韻》將此切《集韻》蔣氏切,音呰。《說文》帛靑赤色。《釋名》紫,疵也,非正色。五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論語》紅紫不以為褻服。《郉昺疏》紫,北方閑色。《又》惡紫之奪朱也。《何晏注》紫,閑色之好者。
又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傳》紫淵在其北。《注》文穎曰:西河谷羅縣有紫澤,其水紫色。
又姓。《廣韻》出《何氏姓苑》。
又同孳。《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注》紫,與孳同。柔弱之貌。
考證:〔《釋名》紫,疵也,非正色。正色之疵瑕,以惑人者也。〕 謹照原文正色之疵改五色之疵。〔又同絮。《荀子·非十二子篇》紫然洞然。《注》紫,與絮同。〕 謹照原文兩絮字改孳。

說文解字

【卷十三】【糸部】紫
帛靑赤色。從糸此聲。將此切

說文解字注

帛靑赤色也。靑當作黑。穎容春秋釋例曰。火畏於水。以赤入於黑。故北閑色紫也。論語皇疏、玉藻正義略同。此作靑者、葢如禮器注所云秦二世時語。民言從之。至漢末猶存與。許說必無誤。轉寫亂之耳。從糸。此聲。將此切。十五部、亦十六部。

方言集匯


◎ 客家話:[海陸豐腔] zih3 [寶安腔] zu3 [台灣四縣腔] zih3 [客語拼音字彙] zi3 [沙頭角腔] zu3 [客英字典] zih3 [陸豐腔] zih3 [東莞腔] zu3 [梅縣腔] zii3
◎ 粵語:zi2
◎ 潮州話:zi2

音韻參考


[ 廣 韻 ]:將此切,上4紙,zǐ,止開三上支A精
[平水韻]:上聲四紙
[ 粵 語 ]:zi2
[ 閩南語 ]:chi2

相關詞語


紫
【紫旭】清晨的太陽。《江南靖士詩稿·早春遊園》詩:“雜樹鳴禽歡紫旭,前河漲水移蒼玉。居家三日未觀園,不覺池塘春草綠。” (摘自《載敬堂集》)
【紫水晶】石英的一種。紫色,呈玻璃光澤,性脆,可作為工藝雕刻品的材料。
【紫玉】1.紫色寶玉。古代以為祥瑞之物。《宋書·符瑞志下》:“黃銀紫玉,王者不藏金玉,則黃銀紫玉光見深山。”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白魚赤鳥之符,黃金紫玉之瑞。”2.傳說中 春秋 時吳王夫差 小女名。亦名 小玉。據 晉干寶《搜神記》載:吳王 夫差 小女 紫玉,年十八,悅童子韓重,欲嫁而為父所阻,氣結而死。重 遊學歸,吊 紫玉 墓。玉 形現,並贈 重 明珠。玉 託夢於王,夫人聞之,出而抱之,玉 如煙而沒。后遂用以指多情少女。王闓運《采芬女子墓誌銘》:“出郊而望,但見 紫玉 之煙;舞鶴還來,俱入泉台之鏡。”3.用為女子早逝之典。唐李白《經亂後將避地剡中留贈崔宣城》詩:“胡牀紫玉笛,卻坐青雲叫。”唐杜甫《桃竹杖引贈章留後》詩:“斬根削皮如紫玉,江妃水仙惜不得。”4.紫竹的別名。南唐陳陶《題僧院紫竹》詩:“霞杯傳縹葉,羽管吹紫玉。”元陳旅《次韻友人京華即事》:“仙女乘鸞吹紫玉,才人騎馬勒黃金。”清納蘭性德《琵琶仙·中秋》詞:“一任紫玉無情,夜寒吹裂。”5.古人多截紫竹為簫笛,因以紫玉為簫笛之代稱。
【紫石】紫色石。傳說古代曾用為貨幣。漢桓寬《鹽鐵論·錯幣》:“夏后以玄貝,周 人以紫石,後世或金錢、刀布。”南朝 梁江淹《傷友人賦》:“凋碧玉之神樹,銷紫石之靈根。”
【紫石英】即紫水晶。唐劉恂《嶺表錄異》卷上:“隴州山中多紫石英,其色淡紫;其質瑩徹,隨其大小皆五棱,兩頭如箭鏃。”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金石二·紫石英》﹝集解﹞引寇宗奭曰:“紫石英明澈如水精,但色紫而不勻。”亦作“紫石瑛”。聞一多《劍匣》詩:“然後讓翡翠,藍璫玉,紫石瑛,錯雜地砌成一片驚濤駭浪。”參見“紫水晶”。
【紫外線】一種波長比可見光線短的電磁波,波長由4000埃到60埃,在光譜上位於紫色光的外側。紫外線能使磷光和熒光物質發光,能透過空氣,不易穿過玻璃,有殺菌消毒的能力,對眼睛有傷害作用。也稱紫外光。
【紫芝】1.真菌的一種。也稱木芝。似靈芝。菌蓋半圓形,上面赤褐色,有光澤及雲紋;下面淡黃色,有細孔。菌柄長,有光澤。生於山地枯樹根上。可入葯,性溫味甘,能益精氣,堅筋骨。古人以為瑞草。道教以為仙草。漢王充《論衡·驗符》:“建初 三年,零陵 泉陵 女子傅寧宅,土中忽生芝草五本,長者尺四五寸,短者七八寸,莖葉紫色,蓋紫芝也。”唐歐陽詹《珍祥論》:“紫芝產於甘泉,自麟呈於 雍祠。”《資治通鑒·後梁均王貞明元年》:“延彬 治泉州十七年,吏民安之。會得白鹿及紫芝,僧 浩源 以為王者之符。”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五·芝》。2.比喻賢人。《淮南子·俶真訓》:“巫山之上,順風縱火,膏夏紫芝,與蕭艾俱死。”高誘註:“膏夏、紫芝皆喻賢智,蕭、艾,賤草。皆喻不肖。”《舊唐書·楊炎傳》:“丁憂,廬於墓前,號泣不絕聲,有紫芝、白雀之稱,義表其門閭。”
【紫述香】鬱金香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鬱金香》。
【紫金】一種珍貴礦物。漢劉楨《魯都賦》:“紫金揚暉於鴻岸,水精潛光乎雲穴。”《新唐書·西域傳下·康》:“南有 缽露 種,多紫金。”明曹昭《格古要論·珍寶論·紫金》:“古雲半兩錢即紫金。今人用赤銅和黃金為之。然世人未嘗見真紫金也。”
【紫金山】山名。一稱 鍾山,在 江蘇省南京市市區東。山有三峰,中峰最高,西峰建有天文台。名勝古迹有中山陵、明孝陵、靈谷寺等。
【紫金丹】古代方士所謂服之可以長生的丹藥。唐 杜甫 《將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嚴鄭公》詩之四:“生理秖憑黃閣老,衰顏欲付紫金丹。”仇兆鰲注引《雲笈七籤》:“合丹法:火至七十日,葯成,五色飛華,紫雲亂映,名曰紫金,其蓋上紫霜,名曰神丹。”
【紫服】貴官朝服。唐元稹《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誌銘》:“紫服、金魚之賜,其尚矣。”《新唐書·宦者傳上·魚朝恩》:“﹝ 魚朝恩 ﹞見帝曰:‘臣之子位下,願得金紫,在班列上。’帝未答,有司已奉紫服於前,令 徽 拜謝。”
【紫狐】野狐。唐段成式《酉陽雜俎·諾皋記下》:“舊說野狐名紫狐,夜擊尾火出,將為怪,必戴髑髏拜北斗,髑髏不墜,則化為人矣。”
【紫府】道教稱仙人所居。晉葛洪《抱朴子·祛惑》:“及至天上,先過紫府,金牀玉幾,晃晃昱昱,真貴處也。”前蜀貫休《寄天台道友》詩:“紫府稱非遠,清溪徑不迂。”《醒世恆言·杜子春三入長安》:“教他免墮紅塵,早登紫府。”康有為《將至桂林望諸山石峰》詩:“天愍至誠割紫府,擲之 桂林 西南隅。”
【紫河車】1.中藥名。也稱人胞。用人的胎盤(胞衣)加工製成。能補元氣,治身體虛弱、虛勞、喘咳等症。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人一·人胞》。2.道家稱修鍊而成的仙液。色紫,謂服之可長生。唐 李白 《古風》之四:“吾營紫河車,千載落風塵。”王琦注引 蕭士贇 曰:“道家蓬萊修鍊法,河車是水,朱雀是火。取水一斗鐺中,以火炎之令沸,致聖石九兩其中,初成奼女,次謂之玉液。後成紫色,謂之紫河車。”唐顧況《送李道士》詩:“莫愁客鬢改,自有紫河車。”
【紫泥】古人以泥封書信,泥上蓋印。皇帝詔書則用紫泥。《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奉 高皇帝璽綬”李賢注引 漢蔡邕《獨斷》:“皇帝六璽,皆玉螭虎紐……皆以武都紫泥封之。”唐楊炯《崇文館宴集詩序》:“封紫泥於璽禁,傳墨令於銀書。”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十二:“古印文作白字,蓋用以印泥,紫泥封詔是也。”后即以指詔書。南朝 梁沈約《為始興王讓儀同表》:“徒塵翠渥,方降紫泥,以茲上令,用隔下情。”唐白居易《代書一百韻寄微之》:“恩隨紫泥降,名向白麻披。”清吳偉業《九峰草堂歌》:“紫泥欲下早蟬蛻,掉頭不肯隨東封。”
【紫泥海】傳說中海名。傳說 漢東方朔童時失蹤,累月方歸,后復去,經年乃歸,鄰母見而大驚,叩問何往。朔 曰:“兒至 紫泥海,有紫水污衣,仍過虞淵湔浣,朝發中返,何雲經年乎?”見舊題 漢郭憲《洞冥記》卷一。唐 李白 《古風》之四一:“朝弄 紫泥海,夕披丹霞裳。”
【紫宙】宇宙;上天;高空。南朝 梁 江淹 《構象台》詩:“網紫宙兮洽萬品,冠璇宇兮濟羣生。”唐徐彥伯《南郊賦》:“告紫宙之成功,定皇天之寳位。”宋蘇舜欽等《薦福塔聯句》:“踴甓皇都壯,盤基紫宙雄。”
【紫穹】天空。《宋書·樂志二》:“昭皇太后神室奏《昭德凱容》之樂舞歌詞:‘膺華丹燿,登瑞紫穹。’”
【紫房】1.皇太后所居的宮室。《後漢書·竇武何進傳贊》:“惟女惟弟,來儀紫房。”《宋書·樂志二》:“宣皇太后 朝歌:母臨萬宇,訓藹紫房。”唐王翰《飛燕篇》:“君心見賞不見忘,姊妹雙飛入紫房。”2.指道家煉丹房。南朝 宋鮑照《代淮南王》詩之一:“合神丹,戲紫房,紫房彩女弄明璫。”唐陳子昂《續唐故中嶽體元先生潘尊師碑頌》:“朝拜白茅夕紫房,齋心潔意緬相望。”3.紫色的果實。《文選·左思<吳都賦>;》:“素華斐,丹秀芳,臨青壁,系紫房。”張銑註:“紫房,果之紫者,繫於木上。”唐 白居易 《南園試小樂》詩:“紅萼紫房皆手植,蒼頭碧玉盡家生。”
【紫荊】1.樹名。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圓心形,春開紅紫色花。供觀賞。樹皮、木材、根均可入葯。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紫荊》。2.據 南朝 梁吳均《續齊諧記·紫荊樹》載:田真 兄弟三人析產,堂前有紫荊樹一株,議破為三,荊忽枯死。真 謂諸弟:“樹本同株,聞將分斫,所以憔悴,是人不如木也。”因悲不自勝,兄弟相感,不復分產,樹亦復榮。后因用“紫荊”為有關兄弟之典故。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詩:“風吹紫荊樹,色與春庭暮。”清孫枝蔚《不得大兄消息》詩:“又見紫荊發,曾無黃耳來。”黃耳,狗名,為寄遞家書之典故。
【紫荊山】山名。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縣北。1844年馮雲山在此進行反 清 宣傳工作,1851年洪秀全在山前金田村領導群眾起義,建號太平天囯。
【紫茸】1.紫色細茸花。《文選·郭璞<;江賦>;》:“揚皜毦,擢紫茸。”李善註:“毦與茸,皆草花也。”《文選·謝靈運<;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初篁苞綠籜,新蒲含紫茸。”呂向註:“紫茸,蒲花也。”唐李賀《惱公詩》:“杜若含清露,河蒲聚紫茸。”2.指細軟的絨毛。唐杜牧《揚州》詩之一:“喧闐醉年少,半脫紫茸裘。”宋俞琰《席上腐談》卷上:“北方毛段細軟者曰子氄子,謂毛之細者。氄,溫柔貌,《書·堯典》雲‘鳥獸氄毛’是也。今訛為紫茸。”
【紫皇】道教傳說中最高的神仙。《太平御覽》卷六五九引《秘要經》:“太清九宮,皆有僚屬,其最高者,稱太皇、紫皇、玉皇。”唐 李白 《飛龍引》之二:“載玉女,過紫皇,紫皇 乃賜白兔所擣之藥方。”元 劉壎 《隱居通議·詩歌四》:“紫皇一夕下綸旨,細祓丹鉛勘文字。”
【紫泉】紫色之泉。唐王勃《懷仙》詩:“紫泉漱珠液,玄巖列丹葩。”唐李商隱《隋宮》詩:“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入林屋洞》:“又坐紫泉光,甘如酌天酒。”原註:“白芝、紫泉皆此洞所出,乃神仙之飲餌,非常人所能得。”
【紫風流】花名。麝囊花的別名。宋陶谷《清異錄·紫風流》:“廬山僧舍有麝囊花一藂。色正紫,類丁香。號紫風流。江 南 後主 詔取數十根植於 移風殿,賜名蓬萊紫。”
【紫庭】1.帝王宮廷。《後漢書·皇甫規傳》:“臣生長邊遠,希涉紫庭,怖慴失守,言不盡心。”晉 左思 《悼離贈妹》詩之二:“以蘭之芳,以膏之明,永去骨肉,內充紫庭。”唐 白居易 《驃國樂》詩:“德宗 立仗御紫庭,黈纊不塞為爾聽。”《續資治通鑒·宋仁宗嘉祐八年》:“今陛下已御正殿,臣謂何惜紫庭數步之地,使之稽首拜伏,瞻仰清光。”2.神仙所住宮闕。三國 魏嵇康《代秋胡歌詩》:“受道 王母,遂升紫庭。”唐李康成《玉華仙子歌》:“溶溶紫庭步,渺渺瀛台路。”宋王禹偁《李太白真贊》:“仙之來兮 峨眉 扃,曳素衣兮游紫庭。”
【紫宮】1.星官名。指紫微垣。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於是范蠡乃觀天文,擬法於紫宮築作小城,周千一百二十二步,一圓三方。”南朝 陳沈炯《太極殿銘》:“臣聞在天成象,紫宮所以昭著;在地成形,赤縣居其區宇。”2.指帝王宮禁。《文選·左思<;詠史>;之五》:“列宅紫宮裡,飛宇若雲浮。”李周翰 註:“紫宮,天子所居處。”唐 李白 《感遇》詩之三:“紫宮誇蛾眉,隨手會凋歇。”明何景明《昔游篇》:“三千艷女羅紫宮,傾城一笑揚雙蛾。”3.神話中天帝的居室。《淮南子·天文訓》:“紫宮者,太一之居也。”漢揚雄《甘泉賦》:“閌閬閬其寥廓兮,似紫宮之崢嶸。”元 本 高明 《琵琶記·新進士宴杏園》:“看奎光飛纏紫宮,光搖萬玉班中。”
【紫荷】古時尚書令、僕射、尚書等高官朝服外負於左肩上的紫色囊。《宋書·禮志五》:“尚書令、僕射、尚書手板頭復有白筆,以紫皮裹之,名笏。朝服肩上有紫生袷囊,綴之朝服外,俗呼曰紫荷。或雲 漢 代以盛奏事,負荷以行,未詳也。”《南齊書·輿服志》:“﹝尚書令、僕射、尚書﹞其肩上紫袷囊,名曰契囊,世呼曰紫荷。”元馬祖常《送華山隱之宗陽宮詩》:“香灺沉銀葉,衣裾佩紫荷。”
【紫氣】1.紫色雲氣。古代以為祥瑞之氣。附會為帝王、聖賢等出現的預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莫知其所終”司馬貞索隱引 漢 劉向 《列仙傳》:“老子 西遊,關令尹喜望見有紫氣浮關,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過也。”《南史·后妃傳下·梁武帝丁貴嬪》:“貴嬪生於樊城,初產有神光之異,紫氣滿室。”明梁辰魚《浣紗記·治定》:“煙霞高捧,看鬱郁稽山紫氣濃。喜逢一統,車書盡同。”2.舊時以為寶物的光氣。《晉書·張華傳》:“初,吳 之未滅也,鬥牛之間常有紫氣…… 華 曰:‘是何祥也?’ 煥 曰:‘寳劍之精,上徹於天耳。’”唐 白居易 《李都尉古劍》詩:“白光納日月,紫氣排鬥牛。”明 何景明 《觀吳進士舞劍歌》:“仰瞻南斗有紫氣,卻顧東海無波濤。”
【紫氣東來】《史記·老子韓非列傳》“於是 老子 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餘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司馬貞 索隱引 漢劉向《列仙傳》:“老子 西遊,關令 尹喜 望見有紫氣浮關,而 老子 果乘青牛而過也。”后遂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清洪升《長生殿·舞盤》:“紫氣東來,瑤池西望,翩翩青鳥庭前降。”
【紫笑】花名。含笑花有紫白兩種,其花常開不足,彷彿含笑貌。見《廣群芳譜·花譜·含笑》。宋張世南《遊宦紀聞》卷六:“二月上旬可接紫笑、綿橙、匾橘。”宋陸遊《聞傅氏庄紫笑花開急棹小舟觀之》詩:“日長無奈清愁處,醉里來尋紫笑香。”宋 周密 《乾淳歲時記·賞花》:“禁中賞花……至春暮,則 稽古堂、會瀛堂 賞瓊花,靜侶亭 紫笑。”
【紫羔】羊的一種,毛色淡黑,毛根紫,故名。所制皮裘稱佳品。
【紫煙】亦作“紫煙”。
1.紫色瑞雲。晉郭璞《遊仙詩》之三:“赤松 臨上游,駕鴻乘紫煙。”《梁書·皇後傳·高祖丁貴嬪》:“貴嬪生於 樊城,有神光之異,紫煙滿室,故以‘光’為名。”宋范仲淹《上漢謠》:“冉冉去紅塵,飄飄凌紫煙。”清鈕琇《觚賸續編·樾巢近體》:“書成招手呼青鳥,歌罷翻身上紫煙。”2.山谷中的紫色煙霧。南朝梁武帝《游鍾山大愛敬寺》詩:“長途弘翠微,香樓間紫煙。”唐 李白 《望廬山瀑布水》詩之二:“日照香爐 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宋劉弇《宿長山寺》詩:“破暝紫煙生,寫谷清樾好。”
【紫宸】1.宮殿名,天子所居。唐 宋 時為接見群臣及外國使者朝見慶賀的內朝正殿,在大明宮內。唐 杜甫 《冬至》詩:“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 紫宸。”2.泛指宮廷。明沈鯨《雙珠記·郵亭失珠》:“纔離 紫宸,平步蓮鞋穩。”清 孫枝蔚 《北山》詩:“戰士從來苦,誰曾達 紫宸。”參閱《唐六典·尚書工部》、宋王應麟《玉海·宮室·唐紫宸殿》。3.借指帝王、帝位。《晉書·后妃傳序》:“若乃作配皇極,齊體紫宸,象玉牀之連後星,喻金波之合羲璧。”《梁書·元帝紀》:“紫宸曠位,赤縣無主,百靈聳動,萬國回皇。”
【紫袍】1.紫色朝服。高官所服。唐 白居易 《初授秘監拜賜金紫閑吟小酌偶寫所懷》詩:“紫袍新秘監,白首舊書生。”《資治通鑒·後晉高祖天福三年》:“而藩方薦論動逾數百,乃至藏典、書吏、優伶、奴僕,初命則至銀青階,被服皆紫袍象笏,名器僭灠,貴賤不分。”清 孫枝蔚 《白紵詞》:“東家年少著紫袍,君若遇之暫逡巡。”2.草名。《三才圖會·草木·紫袍》:“紫袍,生信州,春生髮葉,如苦益菜。至五月生花,如金錢紫色,彼方用治咽喉口齒。”
【紫袍金帶】1.石硯名。2.菊花名。《廣群芳譜·花譜二七·菊花一》:“紫袍金帶。一名紫重樓,又一名紫綬金章。”3.古代高官的朝服。
【紫冥】天空。《魏書·高允傳》:“發響九臯,翰飛紫冥。”唐 李白 《與諸公送陳郎將歸衡陽》詩:“衡山蒼蒼入紫冥,下看南極老人星。”
【紫書】1.道經。《漢武帝內傳》:“地真素訣,長生紫書。”唐盧照鄰《羈卧山中》詩:“紫書常日閱,丹藥幾年成。”《雲笈七籤》卷五一:“有青鳥來翔,口銜紫書,集於玉軒。”2.帝王的詔書。唐錢起《和萬年成少府寓直》:“明朝紫書下,應問 長卿 才。”唐劉禹錫《為杜司徒謝賜追贈表》:“紫書忽降於重霄,密印榮加於厚夜。”
【紫菂】亦作“紫的”。
紫色的蓮子。南朝 宋 鮑照 《芙蓉賦》:“青房兮規接,紫的兮圓羅。”清陳維崧《採桑子·題畫蘭小冊》詞:“紫菂緗芽,露蕋煙葩,壓倒 南唐 落墨花。”
【紫菜】一種生長於淺海岩石上的藻類植物,紫色,種類多。甘紫菜富蛋白質和碘、磷、鈣等物質,可供食用。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四·紫菜》﹝集解﹞引孟詵曰:“紫菜生南海中,附石,正青色,取而乾之,則紫色。”
【紫菀】多年生草本植物。鬚根多數簇生。葉子橢圓狀披針形,頭狀花序。根和根莖入葯。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五·紫菀》。
【紫陽花】花名。唐 白居易 《紫陽花》詩:“何年植向仙壇上,早晚移栽到梵家。雖在人間人不識,與君名作紫陽花。”自註:“招賢寺 有山花一樹,無人知名,色紫氣香,芳麗可愛,頗類仙物,因以紫陽花名之。”參閱 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六。
【紫陽真人】道家傳說 漢 周義山,字 季通,汝陰 人,入蒙山遇 羨門子,得長生要訣,白日升天,號 紫陽真人。見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玉壺遐覽二》、《雲笈七籤》卷一○六。亦泛指仙人。唐 李白 《憶舊遊寄譙郡元參軍》詩:“紫陽之真人,邀我吹玉笙。”
【紫陽書法】南宋朱熹與其門人據司馬光《資治通鑒》、《舉要歷》和胡安國《舉要補遺》等書,撰《通鑒綱目》一書。意在用《春秋》筆法“辨名分,正綱常”。《資治通鑒》對 三國 史事,據曹魏紀年,朱熹 改據 蜀漢 紀年,以宣揚正統觀念。朱熹 別名 紫陽,故稱其筆法為“紫陽書法”。書法,指史筆。《三國演義》第八五回:“堪嘆黃權惜一死,紫陽 書法不輕饒。”
【紫陽書院】紫陽,山名,在 安徽省歙縣城南。宋 代朱松曾讀書於此。其子 朱熹 遷居福建崇安 后仍牓其讀書室為紫陽書室。後人在 歙縣 建紫陽書院,元 人方回有《紫陽書院記》。
【紫陽觀】1.道觀名。據傳在咸陽山中。神農氏 曾在此辨百葯。南朝 梁任昉《述異記》卷下:“咸陽 山中有神農辨葯處,一名 神農原藥草山。山上有 紫陽觀,世傳神農於此辨百葯。”2.道觀名。在江蘇句容茅山。傳為 晉許詢舊居,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見 宋徐鉉《茅山紫陽觀碑銘並序》。
【紫紺】1.一種接近赤紅的紫色。《太平御覽》卷七○二引 晉陸翙《鄴中記》:“﹝石虎﹞用象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綠沉色,或木蘭色,或作紫紺色,或作鬱金色。”南朝梁元帝《玄覽賦》:“虹橋左跨,雁苑南通,紫紺之堂臨水,青蓮之台帶風。”2.古錢幣名。明王志堅《表異錄·錢幣》:“紫紺,錢名。”
【紫葳】即凌霄花。植物名。蔓生木本,攀援他物而生,高可至數丈。葉為羽狀複葉。夏秋之間開赭黃色花。可入葯。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紫葳》。《詩·小雅·苕之華》“苕之華”宋 朱熹 集傳:“苕,陵苕也。《本草》雲,即今之紫葳……亦名凌霄。”
【紫萱】萱草的別名。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萱草,一名紫萱……宜男、療愁。”
【紫極】1.星名。借指帝王的宮殿。《文選·潘岳<;西征賦>;》:“厭紫極之閑敞,甘微行以游盤。”李善 註:“紫極,星名,王者為宮以象之。曹植上表曰:‘情注於皇居,心在乎紫極。’”唐吳兢《貞觀政要·論納諫》:“陛下高居紫極,寧濟蒼生。”清唐孫華《進呈御覽詩一百韻》:“紫極三辰正,黃圖九域清。”2.道教稱天上仙人居所。晉 葛洪 《抱朴子·微旨》:“但彼人之道成,則蹈青霄而游紫極。”唐吳筠《遊仙詩》之十六:“高升紫極上,宴此玄都岑。”《封神演義》第十三回:“閑坐蒼龍歸紫極,喜乘白鶴下崑崙。”3.泛指天空。明劉基《題王起宗御史江山煙靄圖》詩:“日落風雲連紫極,天寒波浪隔蒼梧。”4. 唐 代重道教,尊奉 老子 為玄元皇帝。唐玄宗時於兩京(長安 及洛陽)及諸州置 玄元皇帝 廟。京師號 玄元宮,諸州號 紫極宮。見 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道教》。
【紫雲】1.紫色雲。古以為祥瑞之兆。漢焦贛《易林·履之漸》:“黃帝紫雲,聖且神明,光見福祥,告我無殃。”唐 李白 《古風》之三六:“東海沈碧水,西關乘紫雲。”前蜀杜光庭《賀黃雲表》:“又 漢宣帝 幸甘泉宮,紫雲入殿,宋世祖 踐祚,紫雲見於端門。”宋辛棄疾《念奴嬌·晉臣十月望生日》詞:“紫雲如陣,妙歌爭唱新闋。”2.借指紫石硯。唐 李賀 《楊生青花紫石硯歌》:“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雲。”清 吳偉業 《破硯》詩:“記曾疏闕失,望斷紫雲愁。”
【紫雲英】1.牡丹花名。唐 元稹 《西明寺牡丹》詩:“花向琉璃地上生,光風炫轉紫雲英。”2.草名。又名紅花草。一、二年生草本植物,莖匍匐在地面上,花紫紅色或白色,果實為莢果。根部有根瘤菌。可做飼料和綠肥。3.紫色雲母。古代方士以為仙藥。明高啟《乘鯉橋》詩:“左招騎龍君,右攜乘鸞子。笑餐紫雲英,同詠珠宮裡。”
【紫筍】名茶名。唐 白居易 《題周皓大夫新亭子二十二韻》:“茶香飄紫筍,膾縷落紅鱗。”宋蘇軾《宿臨安凈土寺》詩:“覺來烹石泉,紫筍發輕乳。”宋 陸遊 有《病酒新愈獨卧蘋風閣戲書》詩,自註:“紫筍,蒙 頂之上者,其味尤重。”元馮子振《鸚鵡曲·顧渚紫筍》曲:“一槍旗,紫筍靈芽,摘得和煙和雨。”
【紫貂】貂的一種。毛棕黑色,軟而輕,毛皮珍貴,為中國 東北特產之一。亦指貂裘衣物。南朝 梁元帝 《謝東宮賚貂蟬啟》:“東平紫貂之賜,非聞暖額;中山黃金之錫,豈曰附蟬。”清 吳偉業 《贈彭郡丞益甫》詩:“樓船落日紫貂輕,坐嘯胡牀雁影橫。”
【紫淵】1.水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紫淵徑其北。”張守節正義:“《山海經》云:‘紫淵水 出 根耆之山,西流注 河。’文穎云:‘西河谷羅縣 有 紫澤,在縣北,於 長安 為北。’”2.深淵。《文選·張協<;七命>;》:“掛歸翮於青霄之表,出華鱗於紫淵之里。”呂向 註:“紫淵,謂其深色然也。”
【紫蓋】紫色車蓋。帝王儀仗之一。借指帝王車駕。南朝 梁 沈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陪龍駕於 伊 洛,侍紫蓋於 咸陽。”前蜀韋莊《秦婦吟》:“適逢紫蓋去蒙塵,已見白旗來匝地。”清 納蘭性德 《憶江南》詞:“紫蓋忽臨雙鷁渡,翠華爭擁六龍看。”
【紫蓋黃旗】紫蓋、黃旗,均指現於鬥牛之間的雲氣,古代術士以為帝王符瑞。《三國志·吳志·吳主傳》“以太常顧雍為丞相”裴松之注引 三國 吳韋昭《吳書》:“以尚書令陳化為太常……為郎中令使 魏,魏文帝 因酒酣,嘲問曰:‘ 吳 魏 峙立,誰將平一海內者乎?’ 化 對曰:‘《易》稱帝出乎震,加聞先哲知命,舊說紫蓋黃旗,運在東南。’”唐 王勃 《常州刺史平原郡開國公行狀》:“龍驤鳳起,霸圖存玉壘之雲;紫蓋黃旗,王跡著金陵之野。”
【紫禁】古以紫微垣比喻皇帝的居處,因稱宮禁為“紫禁”。《文選·謝庄<;宋孝武宣貴妃誄>;》:“掩彩瑤光,收華紫禁。”李善 註:“王者之宮,以象紫微,故謂宮中為紫禁。”唐戴叔倫《宮詞》:“紫禁迢迢宮漏鳴,夜深無語獨含情。”《秦並六國平話》卷上:“疎鍾傳紫禁之聲,遼水 泛紅霞之影。”
【紫禁城】指 北京市 內城中央的故宮城區。建於 明 代。城周有四門,南為午門,北為神武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城內即 明 清 兩代皇帝的宮殿。《明史·地理志一》:“永樂 四年閏七月詔建北京宮殿,修城垣。十九年正月告成。宮城周六里一十六步,亦曰 紫禁城。”
【紫電】1.古寶劍名。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吳大皇帝有寶刀三,寳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唐 王勃 《滕王閣序》:“騰蛟起鳳,孟學士 之詞宗;紫電青霜,王將軍 之武庫。”2.紫色光芒。形容人目光銳利。唐 李白 《登廣武古戰場懷古》詩:“項王氣蓋世,紫電明雙瞳。”3.祥瑞之光。前蜀貫休《壽春節進大蜀皇帝詩》之二:“異香滴露降紛紛,紫電環樞照禁門。”宋 司馬光 《樞密院開啟聖節道場排當詞散念》:“紫電流樞,元聖誕膺於丕運。”
【紫微】1.即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晉書·天文志上》:“紫宮垣十五星,其西蕃七,東蕃八,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大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唐 杜甫 《秋日荊南送薛明府辭滿告別奉寄薛尚書之作三十韻》:“紫微臨六角,皇極正乘輿。”《雲笈七籤》卷三:“紫微金闕,七寳騫樹。”清厲鶚《東城雜記·灌園生》:“象天河而鑿池,擬紫微而建閣。”參見“紫微垣”。2.指帝王宮殿。《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乃立 靈光 之秘殿,配 紫微 而為輔。”張載註:“紫微,至尊宮,斥京師也。”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 紫微。”明陳汝元《金蓮記·射策》:“和鳴雙鳳喜來儀,三殿花香入 紫微。”3.亦作“紫薇”。唐 開元 元年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舍人為紫微舍人。唐李嘉佑《和張舍人中書宿直》:“漢 主留才子,春城直紫微。”宋黃庭堅《次韻曾子開舍人游籍田載荷花歸》:“紫微樂暇日,披襟詠風漣。”明謝肇淛《五雜俎·地部一》:“紫微原為帝星,以其政事之所從出,故中書省亦謂之紫微,而舍人為紫微郎。”《警世通言·錢舍人題詩燕子樓》:“當時有中書舍人錢易,字 希白 ……久住紫薇,意欲一歷外任。”4.花木名。又稱滿堂紅、百日紅。落葉小喬木,樹皮滑澤,夏、秋之間開花,淡紅紫色或白色,美麗可供觀賞。明 何景明 《查城十五夜對月》詩:“去年當此夜,坐對紫薇間。”
【紫微垣】星官名,三垣之一。中國古代為認識星辰和觀測天象,把若干顆恆星多少不等地組合起來,一組稱一個星官。眾星官中,三垣(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和二十八宿佔有重要地位。紫微垣有星15顆,分兩列,以北極為中樞,成屏藩狀。見 唐 丹元子 《步天歌》。《史記·天官書》中亦有與之相當的星官,惟名稱、星數不同。《宋史·天文志二》:“紫微垣東蕃八星,西蕃七星,在北斗北,左右環列,翊衛之象也。一曰大帝之坐,天子之常居也,主命、主度也。”
【紫微省】唐 開元 元年取天文紫微垣之義,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為紫微令。省中種紫薇花,故亦稱紫薇省。宋 陸遊 《寄張真父舍人》詩之二:“天上紫微省,鶯花繞直廬。”明顧大典《青衫記·劉白謁元》:“紫薇省自直通宵,未央宮漫憶同朝。”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
【紫塞】北方邊塞。晉崔豹《古今注·都邑》:“秦 築 長城,土色皆紫,漢 塞亦然,故稱紫塞焉。”南朝 宋 鮑照 《蕪城賦》:“南馳 蒼梧漲海,北走紫塞 雁門。”唐羅鄴《邊將》詩:“若無紫塞煙塵事,誰識青樓歌舞人。”清孔尚任《桃花扇·賺將》:“一聲叱退黃河浪,兩手推開紫塞煙。”
【紫殿】帝王宮殿。《三輔黃圖·漢宮》:“武帝 又起紫殿,雕文刻鏤黼黻,以玉飾之。”南朝 齊謝朓《直中書省詩》:“紫殿肅陰陰,彤庭赫弘敞。”唐 杜甫 《贈蜀僧閭邱師兄》詩:“當時上紫殿,不獨卿相尊。”明 梁辰魚 《浣沙記·謀吳》:“捧霞觴願期萬年歡聚,筵開紫殿千秋樹。”
【紫摽】亦作“紫褾”。
摽,通“標”。古代戎服巾幘上的紫色邊飾。在軍事戒嚴時佩戴,作為標誌。《晉書·輿服志》:“袴褶之制,未詳所起,近世凡車駕親戎、中外戒嚴服之。服無定色,冠黑帽,綴紫摽,摽以繒為之,長四寸,廣一寸,腰有絡帶以代鞶……中官紫摽,外官絳摽。”《宋書·禮志五》作“紫褾”。
【紫台】1.道家稱神仙所居。《漢武帝內傳》:“上元夫人語帝曰:‘阿母今以瓊笈妙蘊,發紫台之文,賜汝八會之書。五嶽真形,可謂至珍且貴。’”唐 盧照鄰 《益州至真觀主黎君碑》:“紫台初構,霜露沾衣;碧洞新開,蓬萊 變海。”清趙翼《李雨村觀察輓詩》之一:“奇士人間留不住,故應召掌紫台文。”2.猶紫宮。指帝王所居。《文選·江淹<;恨賦>;》:“若夫明妃去時,仰天太息。紫台稍遠,關山無極。”李善 註:“紫台,猶紫宮也。”唐 李商隱 《淚》詩:“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殘 楚 帳夜聞歌。”清屈大均《寄瀋陽剩人和尚》詩之四:“斯道只今寥落甚,毳衣珍重紫台秋。”
【紫鳳】傳說中的神鳥。亦指衣上鳳鳥花紋。南朝 齊 謝朓 《隋王鼓吹曲·鈞天曲》:“紫鳳來參差,玄鶴起凌亂。”唐 杜甫 《北征》詩:“天吳及紫鳳,顛倒在裋褐。”唐 李商隱 《碧城》詩之二:“紫鳳放嬌銜 楚 佩,赤鱗犯舞撥 湘 弦。”《花月痕》第七回:“背踏金鰲,憶南都之石黛,歌傳紫鳳,誇北地之胭脂。”
【紫閣】1.金碧輝煌的殿閣。多指帝居。漢崔琦《七蠲》:“紫閣青台,綺錯相連。”南朝 梁 江淹 《宋故銀青光祿大夫孫夐墓銘》:“紫閣咸趨,朱軒既履。”明 高啟 《送王哲判官之上黨》詩:“朝辭紫閣下,暮宿 黃河 壖。”2.指仙人或隱士所居。晉陸雲《喜霽賦》:“改望舒之離畢兮,曜六龍於紫閣。”唐張籍《寄紫閣隱者》詩:“紫閣氣沉沉,先生住處深。”3. 唐 代曾改中書省為紫微省,中書令為紫微令。因稱宰相府第為紫閣。唐 元稹 《酬盧秘書》詩:“夢雲期紫閣,厭雨別黃梅。”明 高明 《琵琶記·官媒議婚》:“紫閣名公,黃扉元宰,三槐位里排列。”
【紫綬金章】紫色印綬和金印,古丞相所用。借指貴官。明陸采《明珠記·訪俠》:“正是不貪紫綬金章貴,留得蒼顏白髮身。”明 陳汝元 《金蓮記·湖賞》:“紫綬金章,錮蔽了白馬青蓮舊路,誰悟?”
【紫駝】1.赤栗色駱駝。唐 杜甫 《麗人行》:“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2.指用駝峰作成的珍貴菜肴。宋 蘇軾 《送碧香酒與趙明叔教授》詩:“不羨紫駝分御食,自遣赤腳沽村釀。”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一折:“簇金盤羅列著紫駝新,倒銀瓶滿泛著鵝黃嫩。”
【紫壇】1.以紫貝砌成的庭壇。2.紫色祭壇。帝王祭祀大典用。《漢舊儀》:“祭天紫壇幄帳。”《漢書·禮樂志》:“爰熙紫壇,思求厥路。”顏師古註:“紫壇,壇紫色也。”唐 李白 《擬恨賦》:“握瑤圖而倏升,登紫壇而雄顧。”3.指道教祭壇。《剪燈餘話·幔亭遇仙錄》:“紫壇清夜醮虛皇,奎章已拜看雲賜。”
【紫燕】亦作“紫鷰”。
1.古代駿馬名。《西京雜記》卷二:“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名紫燕騮。”2.泛指駿馬。《文選·顏延之<;赭白馬賦>;》:“將使紫鷰駢衡,綠虵衛轂。”呂向 註:“紫鷰、綠虵……皆駿馬名也。”唐 李白 《天馬歌》:“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明 何景明 《七述》:“馬則驊騮、赤驥、紫燕、青驥,漉漉師師,駪駪騤騤。”3.燕名。也稱越燕。體形小而多聲,頷下紫色,營巢於門楣之上,分佈於 江 南。見 宋羅願《爾雅翼·釋鳥三》。唐顧況《悲歌》:“紫燕西飛欲寄書,白云何處逢來客。”明徐霖《綉襦記·追奠亡辰》:“忍看寄壘人家雙紫燕,母子自喃喃引數飛。”
【紫機】朝廷機要部門。唐 陳子昂 《為陳御史奉和秋景觀競渡詩表》:“黃屋務閑,紫機時暇。”唐蘇頲《奉和崔尚書贈大陸理卿鴻臚劉卿》:“吏部端清鑒,丞郎肅紫機。”
【紫歷】曆數。指國運。南朝 梁 江淹 《為蕭驃騎慶平賊表》:“斯乃紫歷方永,蒼氓同慶。”唐 王勃 《乾元殿頌》:“祥抽紫歷,業照彤管。”
【紫縣】猶赤縣。指中國。《魏書·裴延俊傳》:“陛下窮神盡聖,應天順民,棄彼玄壤,來宅紫縣。”唐 徐彥伯 《南郊賦》:“赫禮數於彤壺,布徽音於紫縣。”
【紫徼】北方邊塞。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科通紫徼,印負黃州。”唐李嶠《道》詩:“紫徼三千里,青樓十二重。”
【紫錢】指苔蘚。唐 李賀 《過華清宮》詩:“雲生朱絡暗,石斷紫錢斜。”明 何景明 《畫錢賦》:“松團碧蓋,苔斷紫錢。”
【紫磨】上等黃金。漢孔融《聖人優劣論》:“金之優者,名曰紫磨,猶人之有聖也。”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溫水》:“華俗謂上金為紫磨金,夷俗謂上金為陽邁金。”《法書要錄》卷四引 唐張懷瓘《二王等書錄》:“往在翰林中,見古鍾二枚……上有古文三百許字,記夏禹功績,字皆紫磨金鈿,光彩射人。”宋蔡絛《鐵圍山叢談》卷六:“其金,紫磨也,光艷溢目,異常金。”
【紫檀】木名。常綠喬木,木材堅實,紫紅色,可做貴重傢具、樂器或美術品。晉 崔豹 《古今注·草木》:“紫旃木,出扶南,色紫,亦謂之紫檀。”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論裝背褾軸》:“故 貞觀、開元 中,內府圖書,一例用白檀身,紫檀首,紫羅褾織成帶,以為官畫之褾。”《紅樓夢》第三回:“當地放著一個紫檀架子大理石屏風。”
【紫霞】紫色雲霞。道家謂神仙乘紫霞而行。《文選·陸機<;前緩聲歌>;》:“獻酬既已周,輕舉乘紫霞。”劉良註:“眾仙會畢,乘霞而去。”唐 李白 《古風》之三十:“至人洞玄象,高舉凌紫霞。”明 張鳳翼 《灌園記·君后自責》:“誰知道絜帶咱,享榮華,似拔宅飛升凌紫霞。”
【紫龜】草名。明 王志堅 《表異錄·蔬谷》:“紫龜、綠鼈,並太液池草名。”
【紫闈】指皇宮。南朝 宋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釋位公宮,登曜紫闈。”
【紫藤】木名。蔓生木本,莖纏繞他物,花紫色蝶形,可供觀賞。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七·紫藤》。晉嵇含《南方草木狀·木》:“紫藤。葉細長,莖如竹根,極堅實。”
【紫藥水】即龍膽紫。甲紫1%水溶液的俗名。用作皮膚和粘膜感染時的消毒藥。
【紫闕】1.帝王宮闕。漢 焦贛 《易林·訟之賁》:“紫闕九重,尊嚴在中。”唐 陳子昂 《送麴郎將使默啜序》:“不逾青春,復命紫闕。”明無名氏《鳴鳳記·林遇夏舟》:“恩洽九重瞻紫闕,時來六翮起青霄。”2.神仙洞府。南朝 梁 沈約 《游金華山》詩:“天倪臨紫闕,地道通丹竅。”《宋史·樂志八》:“紫闕幽宏,惟神靈尊。”
【紫萚】指初生的蘆葦。《西京雜記》卷一:“太液池 邊皆是雕胡、紫萚、綠節之類……葭蘆之未解葉者,謂之紫萚。”
【紫蘇】又名桂荏。一年生草本植物,莖方形,花淡紫色,種子可榨油,嫩葉可以吃,葉、莖和種子均可入葯。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三·蘇》。
【紫羅蘭】花名。十字花科。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全株被灰白色短密的星狀毛。葉互生,匙形或長橢圓形,全緣。春季開花,花紫、紅、黃或白色,有香氣,頂生總狀花序;花瓣四片,也有重瓣的。果為長角。原產歐洲南部,各地都有栽培。
【紫羅囊】用紫羅縫製的香囊。一種佩飾。《晉書·謝玄傳》:“玄 少好佩紫羅香囊,安 患之,而不欲傷其意,因戲賭取,即焚之。”唐 杜甫 《又示宗武》詩:“試吟青玉案,莫羨紫羅囊。”仇兆鰲 註:“青玉案,謂古詩。紫羅囊,指戲具。暇日方飲,戒其勿縱酒以曠時。”清 陳維崧 《菩薩蠻·贈梁陶侶》詞:“誰愛紫羅囊,書籤玳瑁裝。”
【紫羅襕】1.一種用紫色羅緞縫製的官服。元關漢卿《裴度還帶》第一折:“他則是寄著我這紫羅襕,放著我那黃金帶。”明 高明 《琵琶記·瞷詢衷情》:“你穿的是紫羅襕,系的是白玉帶。”2.花名。《廣群芳譜·花譜三二·紫羅襕》:“紫羅襕,草本,色紫翠如鹿蔥花。秋深分本栽種,四月發花可愛。”
【紫繮】紫色的馬韁繩。清 代對皇室近支和有功的高級官員特許乘馬用紫韁,以示恩寵。清 洪升 《長生殿·合圍》:“雙手把紫繮輕挽,騙上馬,將盔纓低按。”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四:“乾隆 朝故相和珅,貴為首輔,爵封上公,子尚公主,凡一切龍褂、紫繮、雙翎寳頂,茂典殊榮,靡不崇備。”清魏源《聖武記》卷九:“盡奪世職、紫繮、孔雀翎,戴罪立功。”
【紫騮】古駿馬名。《南史·羊侃傳》:“帝因賜 侃河南國紫騮,令試之。侃 執矟上馬,左右擊刺,特盡其妙。”唐李益《紫騮馬》詩:“爭場看鬭雞,白鼻紫騮嘶。”明 陸采 《明珠記·探留》:“暫向垂楊系紫騮,拂拭征衣垢,朱門十丈蟠雙獸。”
【紫闥】指宮廷。闥,宮中小門。《後漢書·崔駰傳》:“不以此時攀台階,窺紫闥,據高軒,望朱閣。”《文選·陸機<辨亡論上>;》:“旋皇輿於夷庚,反帝座乎紫闥。”呂延濟 註:“紫闥,帝宮也。”前蜀 韋莊 《和鄭拾遺秋日感事》:“紫闥重開序,青衿再設庠。”
【紫巖】紫色山崖。多指隱者所居。唐王績《古意》詩:“幽人在何所?紫巖有仙躅。”明楊慎《謝楊肅庵都諫惠筆》詩:“彤管分青瑣,瓊緘到紫巖。”
【紫籜】紫色筍殼。南朝 梁 沈約 《休沐寄懷詩》:“紫籜開綠篠,白鳥映青疇。”唐 白居易 《食筍》詩:“紫籜坼故錦,素肌擘新玉。”
【紫鑛】樹脂名。《宋史·食貨志下八》:“舊法,細色綱龍腦、珠之類,每一綱五千兩,其餘犀象、紫鑛、乳檀香之類,為麄色,每綱一萬斤。”
【紫鷰騮】古良馬名。《西京雜記》卷二:“文帝 自 代 還,有良馬九匹,皆天下之駿馬也:一曰浮雲,一名赤電,一名絕羣,一名逸驃,一名紫鷰騮。”
【紫纓】1.紫色帽帶。貴官所用。漢 蔡邕 《王子喬碑》:“被絳衣,垂紫纓。”唐張說《蜀路》詩:“秦 京開朱第,魏闕垂紫纓。”2.指鳥頸紫毛。《文選·枚乘<七發>;》:“鵷雛鵁鶄,翠鬣紫纓。”李善 註:“纓,頸毛也。”
【紫鼈】草名。又名紫蕨。初生時莖紫色,似鱉腳,故名。見《爾雅·釋草》。南朝 梁 沈約 《郊居賦》:“其陸卉則紫鼈綠葹,天著山韭。”
【紫鸞】傳說中神鳥。唐 杜甫 《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李賓客一百韻》:“紫鸞無近遠,黃雀任翩翾。”唐 李商隱 《海上謠》:“紫鸞不肯舞,滿翅蓬山雪。”明梅鼎祚《玉合記·義姤》:“玉笙吹徹也會雙仙,一任天風駕紫鸞。”
【紫菜】zǐcài
[laver] 紫菜屬植物的通稱
【紫草】zǐcǎo
[redroot gromwell] 一種紫草屬多年生草本植物,根粗大,紫色,葉互生,披針形,金緣,花白色,果實有四分果,粒狀,根供染料及藥用
如今之紫草,未花時采。(紫草,多年生草本植物,有宿根,可作藥用。)——宋·沈括《夢溪筆談》
【紫丁香】zǐdīngxiāng
[early lilac] 丁香屬的一種植物,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卵圓形或腎臟形,花紫色、有香味,花長筒形,供觀賞
【紫金山】Zǐjīn Shān
[Mount Zijin] 中國江蘇省西部,南京市東郊的山嶺,漢代稱鐘山。南坡有中山陵,西側有明孝陵,東側有靈谷寺等名勝,西邊的天堡山有中國最大的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
【紫蘇】zǐsū
[perilla frutescens crispa] 一年生草本,方形莖,卵形葉,夏季開淡紅色花,莖葉子實均可入葯,有止咳驅痰及利尿之功。
【紫外線】zǐwàixiàn
[ultraviolet radiation;ultraviolet light;ultraviolet] 波長比可見光線短的射線,波長範圍為 4-400 納米,在光譜上位於紫色光的外側。也叫“紫外光”
【紫竹】zǐzhú
[black bamboo] 亞洲的一種小竹(Phyllo stachys nigra),有黑色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