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一連

紅軍連隊

紅徠一連是一個歷史悠久、戰功卓著的紅軍連隊,跟隨毛澤東參加過秋收起義,亦稱“秋收起義紅一連”,所屬的二團是“秋收起義紅二團”。長征時期,該連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一師二團一連。現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區第八十三集團軍。

歷史回放


“紅一連”前身是湘贛邊界的一支農民自衛軍。1927年9月,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徠第一軍第一師二團一連。1928年4月,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十師三十團一連。1933年5月,改編為紅一師二團一連。1937年8月,改編為第一一五師三四三旅六八五團三營九連。1938年12月,改編為蘇魯豫支隊二大隊一連。1941年,改編為新四軍第三師七旅二十團一連。1946年12月,改編為東北人民解放軍第六縱隊十六師四十七團一連。1948年10月,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43軍127師380團。1957年,改編為廣州軍區第43軍127師380團。1969年,改編為武漢軍區第43軍127師380團。1985年,改編為第54集團軍127師380團(秋收起義紅二團)一營一連。
1927年9月9日,該連跟隨毛澤東參加了秋收起義,同年9月29日在“三灣改編”中,毛澤東親自在該連發展了6名新黨員,並建立了黨支部,從而開創了我軍歷史上“支部建在連上”的先河。1934年10月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1935年5月,紅軍強渡大渡河后,“紅一連”開始擔任警衛黨中央的光榮任務。有一個早晨,毛澤東來到一連考察黨支部工作,並與官兵們一同就餐。連隊官兵將毛主席使用過的“紅菜盤”盤一直珍藏,1991年,“紅菜盤”被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
抗日戰爭時期,“紅一連”先後參加了平型關、板橋、陳道口、山子頭等戰鬥。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秀水河子殲滅戰、四平保衛戰、遼西大會戰等戰役戰鬥,被授予“英勇連”、“百戰百勝連”等榮譽稱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先後參加了解放海南島、“98-長江抗洪搶險”、“99-國慶閱兵”、“軍交-2000”演練、“鐵拳-2004”涉外演習、“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事演習等重大任務。毛澤東曾在《井岡山的鬥爭》中指出:“紅軍之所以艱難奮戰而不潰散,支部建在連上是一個重要原因。”1991年2月6日,江主席視察了紅一連全體官兵,並題詞:“支部建在連上傳統代代相傳”。2010年7月9日,胡主席在洛陽市考察工作時視察了鐵軍紅一連。
紅一連
紅一連

改革強軍


2017年轉隸陸軍第八十三集團軍某旅。
紅一連”是軍隊支部建在連上的發源地,1927年“三灣改編”時,毛澤東親自在該連發展了6名新黨員,並建立黨支部。90年歲月流逝,連隊先後歷經18次編製體制調整,但紅色傳統不斷線、紅色資源不遺失。
轉型重塑,讓這個集團軍換羽新生,實備實訓成為官兵的行動自覺。
從單一技能向複合技能拓展,從單要素向全要素融合,從基礎訓練向聯合作戰轉變,他們把創新思維融入戰鬥力建設,加快從區域防衛性向全域作戰型轉變,部隊實戰化訓練水平和體系作戰能力不斷躍升。
紅一連
紅一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