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埃博拉出血熱的結果 展開

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出血熱

埃博拉出血熱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是世界上最兇猛的疾病之一。埃博拉出血熱多由埃博拉病毒進入體內破壞人體細胞的天然免疫並大量繁殖,導致組織和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壞,最終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埃博拉出血熱潛伏期約2~21天,感染者多於7~16天內死亡。臨床可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乏力,並伴有腹瀉和嘔吐等。埃博拉出血熱無特效治療,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埃博拉出血熱如果發生心肌炎、肺炎、肝損害,不及時診治可引起死亡。預后極差,死亡率高。

就診科室


● 感染科

病因


● 埃博拉出血熱是通過博拉病毒進入體內破壞人體細胞的天然免疫並大量繁殖,導致組織和血管壁完整性的破壞,最終引起多臟器功能衰竭。
● 本病傳染源為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動物,傳播途徑為接觸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患者或感染動物,易感人群為與患者接觸的醫務人員、家庭成員和處理污物的清潔工等。

癥狀


● 埃博拉出血熱潛伏期約2~21天,感染者多於7~16天內死亡。
● 主要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乏力,並伴有腹瀉和嘔吐等癥狀。

檢查


● 確診埃博拉出血熱需要進行體格檢查、病原學檢查、血清學檢查等。

體格檢查

● 可出現高熱、頭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乏力,並伴有腹瀉和嘔吐等,有助於初步診斷。

病原學檢查

● 病原學檢查病毒抗原檢測呈陽性,核酸檢測到病毒核酸,病毒分離試驗分離到埃博拉病毒,可明確診斷。

血清學檢查

● 檢測到特異性IgM抗體呈陽性,恢復期特異性Ig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可確診。

診斷


● 醫生根據典型的病史、臨床表現、病原學檢查、血清學檢查結果診斷本病。
● 患者去過本病流行地區或接觸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動物。
● 表現為高熱、頭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乏力,並伴有腹瀉和嘔吐等。
● 病原學檢查病毒抗原檢測呈陽性,核酸檢測到病毒核酸,病毒分離實驗分離到埃博拉病毒。
● 血清學檢測到特異性IgM抗體呈陽性,恢復期特異性IgG抗體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以上。

鑒別診斷


● 本病需要與馬爾堡出血熱、克里米亞剛果出血熱、拉沙熱和腎綜合征出血熱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高熱、頭痛、肌肉酸痛、咽喉痛和乏力,並伴有腹瀉和嘔吐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病原學檢查結果等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治療


● 本病無特效治療,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
● 隔離患者,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半流質飲食,保證充分熱量。
● 注意水、電解質平衡,使用平衡鹽液,維持有效血容量,加強膠體液補充,如白蛋白、低分子右旋糖酐等,預防和治療低血壓休克。
● 給予新鮮冰凍血漿補充凝血因子,預防彌散性血管內凝血。
● 及時發現繼發感染,根據細菌培養和葯敏結果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 如出現腎衰竭,及時行血液透析等。

危害


● 埃博拉出血熱如果發生心肌炎、肺炎、肝損害,不及時診治可引起死亡。

預后


● 埃博拉出血熱經過藥物治療也不能治癒,死亡率極高。

預防


● 盡量避免去埃博拉出血熱流行的地區。
● 避免接觸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或動物等。
● 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勤洗手。
● 患者要嚴格隔離並及時清理患者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等。

參考文獻


● [1] 李蘭娟,王宇明。感染病學。第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5.
● [2] 葛均波,徐永健,王辰。內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