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食劑
消食劑
凡以消食藥物為主組成,具有消食健脾,除痞化積等作用,以治療食積停滯的方劑,統稱為消食劑。屬於“八法”中的“消法”範疇。
● 英文名稱:Digestive Formula/Digestant Formula
● 又稱:消導劑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方劑學
● 此方雖純用消導,畢竟是平和之劑,故特謂之保和耳。(《成方便讀·卷之三·消導之劑·保和丸》)
● 以消食藥物為主配伍組成,具有消食開胃、恢復脾胃運化功能,治療食積證方劑的統稱。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 凡以消食葯為主,具有消食運脾、化積導滯等作用,用於治療各種食積證的方劑,統稱為消食劑,又稱為消導劑。屬於“八法”中的消法。
● 食積證多因飲食不節或脾虛飲食難消所致。根據食積證的病因及方劑的作用特點,消食劑可分為消食化滯劑與消補兼施劑兩類。
● 消食化滯劑:適用於食積內停不化證,臨床表現多為胸脘痞悶,噁心嘔吐,噯腐吞酸,腹痛泄瀉,苔膩,脈滑等實證。
● 消補兼施劑:適用於脾虛食積證,臨床表現多為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脘腹痞悶,大便溏薄,體倦乏力,苔白,脈弱等虛實夾雜者。
● 消食劑多以消食葯為主組成方劑,如山楂、神曲、麥芽、萊菔子、雞內金等。
● 消食導滯劑常用配伍如下。
● ● 食積兼有實邪者,常配伍行氣葯及清熱滲濕葯,代表方為保和丸。
● ● 食積重證,應以瀉下藥或行氣導滯葯為主組方,代表方有枳實導滯丸、木香檳榔丸。
● ● 蟲食積滯,宜配伍殺蟲藥,代表方為肥兒丸。
● 消補兼施劑往往配伍健脾益氣葯,如人蔘、白朮、黨參、甘草等以消補兼施。代表方有枳術丸、健脾丸、枳實消痞丸等。
● 使用消食劑應注意以下幾點。
● 注意與瀉下劑的區別,兩者都可用於飲食積滯證,但兩者的作用特點和臨床運用不同。消食劑一般作用緩和,適用於病程較長、病勢較緩的食積證,劑型以丸劑為主;瀉下劑起效迅速,作用峻猛,適用於病勢較急的食積重證,劑型以湯劑居多。
● 消食劑雖功效緩慢,但也屬於攻伐之劑,使用時應中病即止,不宜長期服用。
● 純虛無實者慎用或禁用消食劑。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李飛。方劑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9.
● [3] 李冀,連建偉。方劑學.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