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天葵草的結果 展開

天葵草

天葵草

天葵草,中藥名。為毛茛科天葵屬植物天葵Semiaquilegia adoxoides (DC.)Makino的全草。植物天葵,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具有解毒消腫,利水通淋之功效。主治瘰癧癰腫,蛇蟲咬傷,疝氣,小便淋痛。

別名


紫背天葵《雷公炮炙論》,雷丸草《外丹本草》,夏無蹤《植物名實圖考》,老鼠屎草《江蘇省植物藥材志》,旱銅錢草《湖南藥物志》,蛇不見(浙江)。

入葯部位


全草。

性味


味甘,性微寒。

歸經


入心、膀胱經。

功效


解毒消腫,利水通淋。

主治


瘰癧癰腫,蛇蟲咬傷,疝氣,小便淋痛。

相關配伍


1、治毒蛇咬傷,天葵嚼爛,敷傷處,葯干再換。(《湖南藥物志》)
2、治縮陰症,天葵15g。煮雞蛋食。(《湖南藥物志》)
3、治癰,天葵、金銀花、野菊花、蒲公英、犁頭草各30g。水煎服,日服1次。(《河南中草藥手冊》)
4、治血虛肝旺、呼吸時兩脅局部作痛,天葵草21-24g,加桔梗、刀豆殼各15-18g。水煎,沖紅糖、黃酒,早晚飯前服,忌食酸辣。(《天目山藥用植物志》)
5、治尿路結石,鮮天葵草、鮮天胡荽各30g,雞內金9g。水煎服。(南葯《中草藥學》)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搗敷。

使用注意


脾胃虛弱者不宜使用。

炮製


一、採集加工

秋季採集,除去雜質,洗凈,曬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切成長段,篩去灰屑。

形態特徵


多年生小草本,高10-30cm。塊根長1-2cm,粗3-6mm,外皮棕黑色。莖直立,1-3條,上部有分枝,被稀疏白色柔毛。基生葉為三出複葉;葉柄長3-12cm,基部擴大呈鞘狀;葉片輪廓卵圓形或腎形,長1.2-3cm;小葉扇狀菱形或倒卵狀菱形,長0.6-2.5cm,寬1-2.8cm,3深裂,深裂片又作2-3圓齒狀缺刻裂,兩面無毛,下面常帶紫色;莖生葉較小,互生,葉柄較短。單歧或二岐聚傘花序,花梗長1-2.5cm,被白色細柔毛;苞片、小苞片狀,3裂或不裂;花兩性,小,直徑4-6mm;萼片5,花瓣狀,狹橢圓形,長4-6mm,寬1.2-2.5mm,白色,常帶淡紫色,先端圓鈍;花瓣5,匙形,長2.5-3.5mm,先端近截形,基部凸起呈囊狀;雄蕊8-14,花絲下部變寬,花藥寬橢圓形,黃色;退化雄蕊2,線狀披針形,位於雄蕊內側,白色膜質,與花絲近等長;心皮3-4,花柱短,先端向外反卷,無毛。蓇葖果3-4,長6-7mm,寬2mm,表面具橫向脈紋,先端有小細喙。種子多數,卵狀橢圓形,長約1mm,黑褐色,表面有小瘤狀突起。花期3-4月,果期4-5月。

生長環境


生於疏林下、草叢、溝邊路旁或山谷地較陰處。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

鑒別


一、藥材性狀

全草長15-30m。塊根肉質,外皮棕黑色,有須狀支根。莖纖細,被白色細柔毛。基生葉為三出複葉,具長柄,基部擴大成鞘狀;小葉扇狀菱形或倒卵狀菱形,長0.6-2.5cm,3深裂,黃綠色,下面常帶紫色。莖生葉較細小,互生。單歧或二歧聚傘花序,花小,直徑4-6mm;苞片小;花梗纖細,被短柔毛;萼片常帶淡紫色;花瓣匙形。蓇葖果卵狀長橢圓形,長6-7mm,表面具凸起橫向脈紋。種子橢圓形,褐色,長約1mm。氣微,味微甘、苦。

二、飲片性狀

為不規則的長段,其他參見“藥材性狀”。

藥理作用


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關論述


1、《天目山藥用植物志》:“祛風止痛。”
2、《上海常用中草藥》:“清熱解毒,利尿。治瘰癧,腫毒,蛇咬傷,尿路結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