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6條詞條名為王雄的結果 展開
- 曹魏幽州刺史
- 四川省公安廳黨委委員、副廳長
- 永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代理主任
- 中共鹽亭縣三元鄉黨委書記
- 海南省政協原秘書長
- 南京大學教授
- 廣東省陽江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 中國鐵路作家協會主席
- 上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
- 阿拉善盟民政局黨組書記、局長、一級調研員
- 南北朝時期北魏、西魏、北周將領
- 海南省海口市第一職業中學副校長
- 中國民族畫家海南省民族美術家協會主席
- 順德籍歌手
- 四川旅遊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
- 湖北籍作家
- 成都市成華區雙橋子街道辦事處主任
- 北海市扶貧開發辦公室副主任
- 宣威市統計局局長
- 中華當代書畫藝術研究會名譽主席
- 桑德環境資源子公司副總經理
- 中國書畫界雜誌執行主編
- 清華大學信息學院教授
- 內蒙古大學教授
- 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 1996年革命烈士
- 南江鄉副鄉長
- 唐朝畫家
- 小說《凌霄之上》主角
- 遼寧省裝飾協會會員
-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
- 江蘇省歷史學科特級教師
- 土地革命時期革命烈士
- 南京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副教授
- 漳縣政府縣長助理
- 明代汝州直隸州知州
王雄
南京大學教授
王雄,江蘇海安人,現為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新聞系主任,教授,文學博士。
擔任江蘇廣電總台顧問委員會委員和南京日報報業集團顧問委員會委員。
承擔和主持國家“十五”社科規劃重大項目《加入WTO對中國新聞傳播業的影響及對策研究》、教育部“九五”社科規劃項目《中國新聞理論體系》、江蘇省“十五”社科規劃項目《江蘇地方黨報可持續發展研究》等及若干校級科研項目等。具有跨學科學習、施教的學術和教育背景。
擔任課程
《新聞輿論研究》《傳播學概論》《國際傳播》《西方文化史》《西方傳播學流派》《新聞學概論》等。
1990年始,先後在國家一流期刊《文學評論》《外國文學評論》和核心期刊《江蘇社會科學》《南京大學學報》等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數十篇。
個人專著、主編、合著有《新聞輿論研究》《報業旗艦的航程》《西方形式美學》《新聞輿論引導論》《中國新聞理論體系》等。
著作出版
《新聞輿論研究》(專著,新華出版社出版,2002年)。
《報業旗艦的航程》(主編,蘭州大學出版社,2006)。
《新聞寫作教程》(副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0世紀西方美學文藝學名著精義》(合著)。
《西方形式美學》(合著)。
《新聞輿論引導論》(合著)。
《中國新聞理論體系》(合著)。
研究方向
1、新聞輿論學研究,研究新聞輿論的形態及其運行規律。
2、從跨學科的角度開展對新聞傳播現象的研究,尤其是從社會學、政治學的角度探索當代中國公民社會和公共領域的建構與新聞媒體的互動關係。
3、國際傳播方向,注重從文化層面研究世界新聞傳媒的基本格局及力量分佈,以及不同文化在全球化語境中的交流、碰撞和和諧共處的問題。
此外,對當前媒體(尤其是電視和黨報)發展的一些重要現實問題也頗為關注。
發表論文(部分)
1、《1、《藝術“意識形態”論與藝術“生產活動”論的對峙與對話》,載於《文學研究》1992年第一輯,南京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2、《盧卡奇審美反映論的再認識》,載於《南京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3、《“批判的美學”與美學的批判》,載於《文藝理論與批評》1993年第1期。
4、《馬爾庫塞美學思想中的“形式”概念》,載於《南京大學學報》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美學》卷1994年第7期)
5、《試論皮埃爾·馬謝雷的“文學生產理論”》,載於《外國文學評論》1994年第2期。(此文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文藝理論》卷1994年第9期;1995年獲“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青年論文獎”)
6、《論瓦爾特·本傑明的“藝術生產理論”》,載於《南京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7、《盧卡奇與形式美學》,載於《文學評論》1996年第2期。(此文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美學》卷 1996年第6期)。
8、《傾斜的新聞學》,載於《江蘇社會科學》1996年第6期。(此文獲南京大學1997年“中流”文教基金獎資助)。
9、《召喚偉大的敘事時代》,載於《文學評論》1997年第1期。(此文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外國文學研究》卷1997年第7期)。
10、《面臨著雙重壓力的大眾傳播媒介》,載於《南京大學學報》1997年第3期。
11、《屈原:一個歷史原型的藝術變遷》,載於《戲劇藝術》1998年第1期。
12、《新聞寫作與報道的新維度》,載於《江蘇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此文全文轉載於中國人民大學複印資料《新聞學》卷1998年第4期;收入《1990-2001江蘇社會科學優秀論文精選》)
13、《新聞媒介與輿論引導的原則和藝術》,載於《晚報研究》1999年第1期。
14、《論“新新聞學”與“新聞文學”》,載於《南京大學學報》2000年第4期。
15、《全球化語境與中國文化傳播策略》,載於《江蘇社會科學》2000年第5期。
16、《新聞輿論引導活動中的媒體定位》,載於《新聞知識》2001年第10期。
17、《中國媒體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障礙和應對策略》,載於《江蘇社會科學》2002年第2期。
18、《中國傳媒業在“入世”後面臨的五大挑戰》,載於《南京大學學報》2002年第2期。
19、《新聞立法工作必須解決的兩個重要問題》,載於《新聞傳播論壇》第7輯(2002年8月)
20、《情感電視時代的來臨》,載於《視聽界》2004年第10期。
21、《以人為本:開啟媒體“新思維”》,載於《視聽界》2006年第1期。
22、《電視“民生新聞”的幻像和轉型》,載於《現代傳播》,2006年第2期。
23、《整體創新:“絕對唱響”開闢電視選秀節目轉型之路》,載於《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年第12期。
24、《持續創新:媒體的戰略理念和生存法則》,載於《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年第5期。
25、《樹情感之大旗立創新之標桿》,載於《視聽界》2007年第9期。
26、《作為“人”的記者:災難情境中的新聞倫理學》,載於《視聽界》2008年第4期。
27、《論電視民生新聞在新語境中的自我轉型》,載於《視聽界》2009年第8期
28、《七年之癢:電視民生新聞的轉型之路》,載於《新聞記者》2009年底11期
獎項全稱 |
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 |
南京大學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獎二等獎 |
南京大學優秀教學獎 |
全國高校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首屆優秀青年論文獎一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