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

技術徠標準是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制訂的標準。它是根據不同時期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實踐經驗,針對具有普遍性和重複出現的技術問題,提出的最佳解決方案。它的對象既可以是物質的 (如產品、材料、工具),也可以是非物質的 (如概念、程序、方法、符號)。技術標準一般分為基礎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和安全、衛生、環境保護標準等。技術標準是從事科研、設計、工藝、檢驗等技術工作以及商品流通中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是目前大量存在的、具有重要意義和廣泛影響的標準。

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包括基礎技術標準、產品標準、工藝標準、檢測試驗方法標準,及安全、衛生、環保標準等。

技術特點


一、各個企業通過向標準組織提供各自的技術和專利,形成一個個產品的技術標準;
二、企業產品的生產按照這樣的標準來進行。所有的產品通過統一的標準,設備之間可以互聯互通,這樣可以幫助企業更好的銷售產品;
三、標準組織內的企業可以以一定的方式共享彼此的專利技術。

補充


對標準化領域中需要協調統一的技術事項所制定的標準,稱為技術標準。它是從事生產、建設及商品流通的一種共同遵守的技術依據。技術標準的分類方法很多,按其標準化對象特徵和作用,可分為基礎標準、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安全衛生與環境保護標準等;按其標準化對象在生產流程中的作用,可分為零部件標準、原材料與毛坯標準、工裝標準、設備維修保養標準及檢查標準等;按標準的強製程度,可分為強制性與推薦性標準;按標準在企業中的適用範圍,又可分為公司標準、工用標準和科室標準等。
制訂技術標準的程序,涉及的核心問題主要是兩個:誰應當是制訂標準的主體,是政府還是企業,還是第三方;標準應當“開放”還是“封閉”。還有一些不是問題的“問題”,如政府是否可以制訂強制標準。(法規解釋中明言涉及安全的四種情況,政府可以制訂強制標準;美國政府亦有強制標準,如emc認證標準。所以我們不重點討論。)
在技術標準的程序正當問題上,各方是否存在一個普遍的思維誤區,就是“非此即彼”:如主體只能是這個,不能是那個;形式只能是這樣,不能那樣。結論是:根據標準的制訂主體和形式的不同,規則不同,規則不串。意思是,政府、第三方和企業,都可以做制訂規則的主體;既可以制訂開放標準,也允許制訂封閉標準。但是,不同情況,所適用的遊戲規則不同,不能把適用一種主體、一種形式的規則,偷換到另一種主體和形式上。
授權標準與非授權標準

標準形式


這一概念不嚴謹,建議代之以“非特許授權標準”和“特許授權標準”(簡稱“授權標準”、“非授權標準”)。授權標準是指這樣一種情況:標準與指定企業相關專利、技術存在唯一性聯繫,而該專利、技術由政府特許企業授權方可獲得。非授權標準是指,標準所涉及專利、技術,不指定特許企業提供,消費者可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相關產品。
理由是,開放標準與封閉標準中所謂“開放”與“封閉”,在例外情況中,實質與形式可能相反,易引起混淆。比如,開放形成的標準,可能實質是封閉的;封閉形成的標準,可能實質是開放的。
前一種情況,往往出現在事實標準的形成過程中,比如,doc文件格式,其作為事實標準是經過市場開放形成的,但內容是封閉的、壟斷的。在一些標準組織的標準中,也存在這種情況。例如,在第二代移動通信中,愛立信、諾基亞、摩托羅拉控制gsm系統基站間控制器介面標準就不開放。后一種情況,往往出現在政府標準中,一些“關門”制訂的標準,內容卻是反壟斷因而對市場各方是開放的,或是對市場上的公共利益是公平開放的。

封閉標準


用特許授權,一下就可以清楚判定二者區別所在:
凡是開放形成的封閉標準,最後一定露出一個尾巴,就是標準與產品中間的過渡地帶,存在與標準綁定的專利、技術的授權許可問題。特徵是在標準中藏專利,俗稱標準專利化。針對這種越來越普遍的國際趨勢,歐盟在限制知識產權濫用的判例中,就把授權許可的開放列為條件。例如愛爾蘭《麥格爾電視指南》訴訟案。在這個案例中,電視節目預告是開放的,但轉載的許可是封閉的,根據“拒發許可證”這一事實,依據《歐共體條約》第86條(禁止任何企業在共同市場內濫用其壟斷地位來限制競爭)做出了開放轉載許可的判決。

開放標準


除了實質與形式一致的情況外,在矛盾情況下的判據,是看它是否最終夾帶專利、許可等知識產權要求。標準組織駁回sun公司關於java的專利和商標請求,就是依據開放標準的徹底性。只有不夾帶專利的標準,才是開放標準(不等於說夾帶專利的標準就不好,就行不通。有的標準組織,如oasis組織就開有這方面的口子)。前一段的討論中,許多人實際把市場形成的夾帶專利的標準也稱為開放標準,是不準確的。市場壟斷形成的事實標準,不能稱為開放標準,因為廠商壟斷本身就是一種對公共選擇權利的封閉。
徠標準制訂主體與形式的各種組合都是可以存在的
在涉及標準制訂主體與形式的諸多爭論中,經常可以看到這種似是而非的判斷,如:
—基於公共利益,政府不應當制訂強制標準,不應當干預信息技術標準的形成。
可美國fcc執行的強制標準控制電子產品無線泄漏能級的emc認證標準,不是強制標準,不是典型的政府干預行為嗎?這一條就證偽了上述觀點。
—由標準組織或企業聯盟制訂的標準是開放的標準。
但藍牙標準不是典型的封閉標準嗎?這一條又把它證偽了。
—單獨企業不能代表公共利益制訂標準。
但java標準不就是標準組織委託sun公司掌握的嗎?這一條也直接證偽了上述論據

制定修訂


凡成批正常生產的服裝產品,均應遵循有關標準規定或客戶要求,否則企業可自行制定企業相關標準。通常任何個人或企業都可提出標準草案建議稿,屬於國家或專業標準的必須由標準化技術歸口單位負責審理;
標準建立后應進修修訂,並用於實踐試行,待修改補充后經有關部門審批即可成為技術標準。
技術標準的制定與修訂應貫徹多快好省的精神,體現國家經濟及技術政策,要適應市場需求,立足現狀、並具有一定的先進性;
技術標準的制定與修訂一定要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協商基礎上進行,對國際上通用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要認真研究,積極採用,以便能與國際貿易及生產體系接軌。

發展趨勢


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使世界範圍內的技術標準競爭越來越激烈,誰制定的標準為世界所認同,誰就會從中獲得巨大的市場和經濟利益。因此,一個時期以來,發達國家政府都爭先恐後的加大力度進行標準化戰略研究,試圖在技術標準競爭中牢牢掌握主動。目前,歐盟擁有的技術標準就有l0萬多個,德國的工業標準約有1.5萬種,日本則有8200多個工業標準和400多個農產品標準。
(1)技術標準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特定活動,已經從過去主要解決產品零部件的通用和互換問題,正在更多地變成一個國家實行貿易保護的重要壁壘,即所謂非關稅壁壘的主要形式。據統計,發展中國家受貿易技術壁壘限制的案例,大約是發達國家的3.5倍。
(2)技術標準與專利技術越來越密不可分。在傳統產業里,技術更迭緩慢,經濟效益主要取決於生產規模和產品質量,技術標準主要是為了保證產品的互換和通用性,技術標準與技術專利分離。而今天,對於高新技術產業來說,經濟效益更多取決於技術創新和知識產權,技術標準逐漸成為專利技術追求的最高體現形式。在國外出現一種新的理念:三流企業賣苦力,二流企業賣產品,一流企業賣專利,超一流企業賣標準。
(3)技術標準越來越成為產業競爭的制高點。技術標準已經成為產業特別是高技術產業競爭的制高點。在傳統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中,是先有產品後有標準。在知識經濟時代,往往是標準先行,這在高技術產業領域表現猶為明顯。例如,在網際網路應用前就先有了IP協議。在高清晰度彩色電視和第三代移動通信尚未商業化前,有關標準之戰已如火如荼。關於高新技術標準的競爭,說到底是對未來產品、未來市場和國家經濟利益的競爭。正因為如此,技術標準不僅在產品領域受到青睞,而且已經成為搶佔服務產業制高點的有力手段之一。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在國際標準之外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所謂事實標準。例如,美國微軟公司的Windows操作系統和英特爾公司的微處理器,雖然沒有成為國際標準,但事實上得到世界公認,並且“贏者通吃”。事實標準的出現是新經濟時代的一個重要新特點。

意義


技術標準研究和管理專家普遍認為,技術標準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技術標準以科學、技術和實踐經驗的綜合成果為基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科技研發的成果通過一定的途徑轉化為技術標準,通過技術標準的實施和運用,也即標準化來促進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而在技術標準實施以及科技研發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過程中,市場的信息和反饋又可以反作用於技術標準的修訂改進和科技研發活動,從而促進技術標準和科技發展。
技術標準發展水平的提高是一國研發活動和科技進步的有機組成部分,前者既是後者的成果,又是後者發展的有效推動力:
首先,技術標準的出現和發展以科技進步為前提。無論何種產業,只有當技術進步令規模化成為可能時,技術標準才有可能作為實施規模化生產經營的必要工具出現;相應地,技術標準的制定也必須以科技研發及其相關科技成果為基礎,其制定、修改不能脫離對應的科技水平,否則,其適用性、有效性會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消失。
其次,技術標準及標準化的發展與科技進步互相促進。技術標準的出現是應科技發展到規模化大生產後的經濟社會需求而產生的,它一旦出現反過來又可提高微觀經濟主體的生產經營效率,使它們能夠將更多的資源投入研發活動,繼而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推廣使更高水平的技術標準的制定和實施在技術上和經濟上得到支持;微觀經濟主體的競爭、合作交互作用令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活動在整個社會範圍內互相促進,從而在宏觀層面上顯示出標準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水平的互動發展。
再次,技術標準發展水平與科技進步成果轉化水平,即經濟活動的技術密集程度保持一致,工業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后的經濟體中技術標準和科技研發關係更加密切以致兩者成為有機的整體。從產業乃至從整體國民經濟來看,無論是勞動密集型、資金密集型還是技 術密集型產業或經濟體,只要它處於工業化起步后的經濟體中,技術標準都會在製造業中率先被制定、推廣、修訂,並由此波及各種產業;當產業結構升級到第二產業居社會經濟主導位置之後,技術標準在整個社會經濟中的位置和科技研發一同上升,成為社會生產力的主要推動因素。此後,隨著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升級,技術標準及標準化與科技研發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進一步上升,兩者之間的關聯也日益密切,在技術密集型的產業或經濟體中,技術標準是科技研發的出發點之一,其制修訂也是科技研發的重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