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水墨畫大展
全球水墨畫大展
全球水墨畫大展,由藝育菁英基金會在2017年8月3日至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主辦。
展覽日期:2017年8月3日— 8日
展覽地點: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中國繪畫若以新石器時代的彩陶文化作為起源計算,已有五千多年的歷史。由於中國畫以毛筆作為文字和繪畫的主要書寫工具,且與水和墨結下不解之緣,故又被世人稱為水墨畫。水墨畫蘊含著數千年的中華文化歷史、民族風格、傳統精神內涵,亦涉及到古典哲學、美學和宗教,觸及東方意境和神韻等,不單是中國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藝術寶庫中最珍貴的組成部分。
為慶祝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由藝育菁英基金會主辦的“全球水墨畫大展”將於8月3日至8月8日在香港會議展覽中心 進行。今天,活動舉行了作品發布會,公布了500幅即將參展的水墨畫作。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副局長許曉暉、藝育菁英基金會主席方黃吉雯、策展人郭浩滿博士、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等主禮嘉賓同部分參展畫家出席。
表現當代水墨畫藝術的博大精深與及最高水平的“全球水墨畫大展”將於8月3日至8日於香港會議展覽中心舉行,屆時免費對海內外藝術愛好者及民眾開放。這項以當代水墨作品為主題的國際藝壇創舉,由香港藝育菁英基金會主辦,旨在推動水墨畫藝術發展,借著在全球精選500位來自世界各地的水墨畫精英的佳作,通過展覽進一步提升水墨畫在國際上的地位。
全球水墨畫大展
香港藝育菁英基金會主席方黃吉雯女士表示:“我很高興‘全球水墨畫大展’得到中、港、台一眾水墨畫藝術專家擔任顧問委員會成員,以示支持,包括:國學大師饒宗頤教授、香港特區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女士、中國美術家協會主席劉大為先生、北京畫院院長王明明先生、中國工筆畫協會會長馮大中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何家英先生、中國著名藝術家石齊先生、中國國家畫院常務副院長盧禹舜先生、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田黎明先生、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許欽松先生、上海美術館名譽館長方增先先生、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吳山明先生、深圳文聯榮譽主席董小明先生、香港水墨大師王無邪先生、台灣現代水墨大師劉國松先生、台灣藝術界代表江明賢先生、台灣資深出版人何政廣先生,以及美國加州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沈揆一教授。”
香港首次舉行的”全球水墨畫大展”經廣泛徵集並評審后將選岀500幅感動人心的佳作,借著展覽提升香港在水墨畫界的國際地位,打造香港成為“亞洲水墨之都”。
“全球水墨畫大展”策展人郭浩滿博士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全球水墨畫大展’徵集及展出500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傑出水墨畫家佳作。我們要求具有鮮明藝術風格、高技巧難度和功力,可以代表作者頂尖水平的畫作;工筆寫意、風格題材及手法技巧不限,畫家的職稱輩份、國籍年齡不限。”
郭博士指出:“‘全球水墨畫大展’有兩大關鍵:首先,每位顧問委員會成員都是水墨畫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能夠通過展覽能讓他們眾首一堂,實在難能可貴,亦足以證明‘全球水墨畫大展’的實力和檔次。第二是評審團的專業性,既有畫壇代表、政府代表,亦有藝術館館長、學術界主任等,他們皆不論參加畫家身分背景,只會以畫論畫,因此‘全球水墨畫大展’是一個以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從全球徵集作品並進行作品評審的展覽。”
‘全球水墨畫大展’以現代、當代及20世紀水墨為主題,大致分類為人物、山水、花鳥魚蟲、動物、當代水墨等,為來自不同國家,不同年齡的水墨畫家打造平台,展示作品並促進雙互文化藝術交流,提升個人藝術修養及造詣。
全球水墨畫大展
香港水墨大師王無邪先生表示:“‘全球水墨畫大展’無論在參與的畫家數量和展品的主題種類均首屈一指。我相信‘全球水墨畫大展’將會推進全球水墨畫藝術的發展,造就成百花齊放的格局面,並亦引領大眾認識水墨藝術。”
台灣現代水墨之父劉國松先生說:“‘全球水墨畫大展’其中一個特點在於全球徵集作品,此舉能打破地域界限,連結全球的水墨藝術愛好者,同心協力的為水墨畫盡一分力,並為水墨畫界打開新的一頁。”
‘全球水墨畫大展’將免費對海內外藝術愛好人士及民眾開放,水墨畫展的展館佔地將超過1.5萬平方米,屆時將有15萬名觀眾參觀展覽,參觀者可以透過欣賞、了解及探索水墨畫作品,加深對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及文化藝術發展的認識。
目前人民網、中新網、新華網、鳳凰網、央視網、雅昌網、環球、搜狐、新浪、網易等門戶網站都對此次展覽發布都進行了大量報道。
全球水墨大展500水墨精英發布會
鄧國祺
比利時
陸惟華
加拿大
李靜雯林再圓張恆郭杭建陳田恩盧清遠羅建生羅偉顯
中國
丁秀琴丁保成丁密金於宏濤於長江於艷華大土三陽(李曉輝)仇德樹勾奇志孔淩孔維克方土方立方然方瓊王震王力王宓王大方王天勝王玉良王玉璽王申勇王有政王西京王奇寅王昌楷王明明王冠軍王美芳/趙國經 王家訓 王筌力 王煌湘 王裕國 王維寶 王學東 王樹清 王鴻澤 包金星 史國良 正 奇(鄭琪)田 力 田秀玲 田黎明 石 虎 石 齊 石 晶 石 琳 任 偉 伊賢彬 安 佳 庄小雷 朱 朴 朱必頂 朱艾平 朱訓德 江文湛 江宏偉 江恩蓮 江漢城 牟 成 米春茂 何二民 何多俊 何雨春 何家英 何鴻佳 吳 揚 吳山明 吳孔庭 吳冬梅 吳占春 吳玉亮 吳建科 吳齊鳴 宋 滌 宋玉輝 宋光偉 宋承德 宋彥軍 宋桂林 宋維成 李 江 李 兵 李 旺 李 喆 李 然 李 濤 李乃蔚 李小可 李永文 李永波 李安生 李志宏 李長田 李夏夏 李振輝 李魁正 李靜文 杜應強 汪曉靈 沈春南 沈道鴻 沉 浮 肖 偉 邢誠愛 周 冰 周 凱 周中耀 周明安 周逢俊 周連剛 周韶華 孟雨陽 孟憲濤 招務超 林 琳 林 濤 林良洪 林容生 林瑞庭 林德才 武衛萍 金 鑫 金格格 雨 石 姜志峰 柳財順 段 煉 紀連彬 胡 慧 胡永凱 胡家龍 胡澤濤 唐秉耕 夏 野 夏道發 孫建林 孫紅麗 孫紹維 徐惠君 徐源凱 殷明尚 海 天 祝 燾 秦 龍 秦天柱 翁振新 荊騰龍 袁 武 袁 林 郝建武 高 強 高 雲 高健勝 高喜占 高澤海 崔如琢 張 策 張 爾 張 廣 張 藝 張民軍 張帆春 張秀萍 張建民 張偉民 張賢明 張鎮華 曹 輝 曹小欽曹金華曹雯輝 梁 岩 梁 善 梁培龍 梁業鴻 梅 凱 庄劍剛 許欽松 許麗莉 郭正英 郭志全 陳 帆 陳 俊 陳 輝 陳 鵬 陳乃建 陳文傑 陳永康 陳永鏘 陳玉蓮 陳如冬 陳孟昕 陳春勇 陳訓勇 陳雲鵬 陳萬福陳鈺銘 陳福新 陶怡帆 陸 軍 陸天寧 陸春濤 傅振文 喬宜男 彭先誠 彭銘利 曾 謙 鈕茂生 馮 勇 馮 豪 馮 遠 馮一鳴 馮大中 馮水清 馮長江 馮霖章 黃 群 黃永玉 黃明珠 黃炯青 黃開叢 楊小洋 楊天問 楊延文 楊明義 楊芝文 楊僖宏 楊儉樸 楊曉陽 楊熹發 萬利民 葉 峰 葉其青 董小明 董希源 虞蘭因 賈向國 鄒 明 鄒 莉 鄒傳安 雷 玲 趙志章 趙京橋 趙建成 趙栗暉 趙無眠 趙准旺 趙漢忠 趙澄襄 趙曉安 趙濺球 齊 昕 齊 然 劉 剛 劉 原 劉三餘 劉大為 劉子建 劉元模 劉可明 劉光達 劉金貴 劉勁松 劉春潮 劉祖良 劉新華 劉樹楓 劉龍耀 劉懋善 劉繼彪 劉鐵泉 歐作興 歐陽錦 潘 纓 潘永帥 潘喜良 蔡 超 蔡金花 蔣德斌 諸 彪 鄧天平 鄭 忠 鄭 強 鄭文森 鄭百重 鄭宏光 魯雙喜 黎柱城 盧禹舜 蕭 瀚 蕭玉田 戴雨樵 薄 雲 薛 亮 謝振甌 鍾汝榮 韓 昊 韓 優 韓 璐 藍 寧 羅 翔 羅文峰 羅雲山 關玉良 龐泰嵩 嚴 華 蘇 睿 蘇百鈞 蘇維賢 蘇繼海 饒 薇
法國
朱藝忠宮雪花馬德升馬澤霖
香港
Frank Vigneron 天 池 王秋童 王無邪 王鎮西 司徒乃鍾 伍月柳 伍家賦 朱潔儀 江立峰 何才安 何百里 何洵瑤 何紀嵐 何露絲 吳盛源 吳麗萍 呂豐雅 李志章 李林先 李景民 李頌翔 李綺媚 沈 平 沈 默 卓家慧 林小枝 林天行 林文傑 林湖奎 俞毓華 派瑞芬 韋邦雨 韋勁敏 容子敏 容藝文 徐海秋 徐益行 徐錦江 馬達為 高 楠 高杏娟 康雁屏 張中柱 梁兆隆 梁麗雯 莫一點 許昭奇 陳成球 陳君立 陳東山 陳勉良 陳家義 陳球安 陳詠怡 陳瑞瑩
陳澤輝陳燕雲陳鏡田麥翠影麥錫恩麥羅武曾斯琪馮永基馮若城馮娜瑪馮禮慈黃今黃孝逵黃偉建黃琮瑜黃黑蠻楊國芬楊頌雅葉樹菁董慶義靳埭強廖東梅熊海熊輝趙志軍劉孟歡劉昆餘蔡布穀蔡健如蔡湘君鄧國榮黎明蕭柏強蕭輝榮賴筠婷鍾立昆鍾育淳鍾建新韓秉華簡志雄羅志強羅致勇譚年耀(半未)饒宗頣
冰島
盧弘
日本
王子江里燕張弛趙龍光樂震文謝春林
澳門
吳陸升李德勝沙劍朗麥光榮曾國明楊大名廖文暢譚植桓關權昌
馬來西亞
林國忠葉逢儀黎潮湘鍾正山
荷蘭
周俊紐西蘭劉觖(丹增。謝朱)
新加坡
陳建坡鄭劍峰賴瑞龍
台灣
江明賢江麗香何懷碩吳珮華宋瑞和李重重李振明李源海李憶含李轂摩周澄林章湖林象元洪根深孫翼華袁金塔張克齊張梅香張禮權庄連東許秀蘭陳正隆陳朝寶曾肅良
程代勒黃光男黃淑卿黃朝湖楊喆劉振富劉國松劉蓉鶯歐豪年蔡友鄭月妹韓訓成羅芳彌力村男
英國
曲磊磊
美國
王海嬰古銑賢吳毅胡宇基梁藍波舒益謙虞世超靳傑強
2016年中國成為全球藝術品市場的第一大國,中國書畫市場是中國藝術市場的主力軍。在當代油畫出現盤整后,更多買家特別是新進場買家開始把目光轉移到當代水墨上。相對傳統板塊,當代水墨畫所佔的市場份額急速攀升。
中央美院教授、《美術研究》副主編殷雙喜教授總結了近年來當代水墨畫市場快速升溫的兩大原因:一是當代藝術市場的波動,更襯托出傳統書畫市場的堅挺,而當代水墨與傳統水墨之間有一種文脈的延續性,更容易進入收藏市場;二是國家這十幾年來經濟發展、文化自信心增強,不再完全依靠海外博物館、策展人來到中國挑選作品出去展覽,本土策展力量的逐漸萌發,客觀上為國內的當代水墨藝術家製造了更多展示的機會。
在國際拍賣巨頭蘇富比“水墨展”藝術顧問龍美仙看來,近年來,國際收藏界對中國水墨的興趣持續處於上升態勢,那些兼具傳統繪畫技巧和時代特色的水墨作品,能帶給藏家和參觀者更多的新鮮感。國際收藏界對中國水墨的研究興趣和好奇在不斷上升。
對於近年來國內外拍賣市場和一級市場對當代水墨未來發展趨勢的高度認同,廣東省集藏投資協會書畫專業委員會主任張智有自己的看法。作為資深收藏家,他認為,主要取決於兩大方面:首先,中國人對水墨有一個天生的親切感,與當代藝術熱潮相比,當代水墨的收藏群體基數更大,無論從創作媒介、學術角度、市場角度,當代水墨所具備的條件比其他的門類更完善。其次,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來看,中國當代水墨與中國崛起也有一定的關係,對中國當代的認知,無論從政治、經濟還是文化上需要代表性的東西,水墨在當代藝術領域成為重要的象徵。
梳理中國書畫市場十年走勢可以發現,中國當代水墨市場是從2012年忽然熱了起來。佳士得和蘇富比兩大國際拍賣巨頭幾乎同時在紐約推出中國當代水墨的展覽或展售會。2013年,當代水墨已經成為各大拍賣行力推的品類,北京傳是國際“全國工筆畫獲獎作品拍賣專場”一經推出十分火爆,畫家曹金華作品《雲山清韻》以69萬元人民幣成交,創個人作品拍賣紀錄新高。
對於當代水墨未來的價格走勢,佳士得、蘇富比、保利、嘉德等國內外拍行巨頭持樂觀態度:歐美國家和東南亞地區藏家的介入使當代水墨已具有一定的國外買家基礎,具有國際盤的優勢。這些都是推動當代水墨市場持續上行的利好因素。
隨著負利率時代的到來,尋找對抗貨幣貶值的投資品種,正成為公眾熱心的話題。目前藝術品因最高回報率正成為繼股票、房地產之後人們傾心的投資避險工具,有觀點甚至認為,藝術品投資是當今投資領域的最後一座金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