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

中醫術語

徠五常指五行,即木、火、土、金、水,是古代思想家用日常生活中習見的上述五類事物來說明自然萬物的起源和多樣性的統一,是中國哲學思想基礎之一,在中醫學中的應用稱其為五行學說,為中醫基礎理論之一。用來理解人與自然界如五音、五味、五色、五化、五氣於人體五臟、五官、五體、五志、五聲等之間的相互關係。

簡介


● 英文名稱:Five Constants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五行學說

古籍摘選


● 五常之氣,太過不及,其發異也。(《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名詞解釋


● 正常運行中的木、火、土、金、水五行。

百科解讀


● 五常是五行之氣的正常運行。五行的概念源於“五材”,是一種樸素的辯證法與中國原創的系統理論。五行理論主張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等五種基本物質組成,而五常則更注重木、火、土、金、水之間的動態關係。

五行的相互關係

● 五行之間的相互關係有正常關係也有異常關係。正常關係稱為五常,主要包括相生、相剋及五行制化。
● 相生是指五行之間的一行對另一行有促進、資生的關係,相生的順序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在相生關係中,生我者為母,我生者為子,因此相生關係又稱為母子關係。
● 相剋指五行之間的一行對另一行存在制約關係,相剋的順序為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間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協調關係,沒有生則發育無由,沒有克制則亢而為害。
● 因此相生與相剋關係協調一致,才能維持事物或現象的正常發展。

運氣學說中的五常

● 在中醫學的發展史中,五運六氣理論是根據自然界中的氣候節令變化來指導治療、預防及養生的知識體系。其中五運為木運、火運、土運、金運、水運,五運之變與節氣密切相關。
● 古代紀年方法主要為天干地支紀年,十天干與五運相配屬,丁壬木、戊癸火、甲己土、乙庚金、丙辛水。其中甲、丙、戊、庚、壬為奇數,為運氣太過之年;乙、丁、己、辛、癸為偶數,為運氣不足之年。
● 五運與六氣相對應,木運所對應的季節為春季,火運所對應的季節為夏季,土運所對應的季節為長夏,金運所對應的季節為秋季,水運所對應的季節為冬季。一定的節氣有一定的氣候特點,為正常的氣候現象。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