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鈞

丁俊暉父親

丁文鈞,世界著名斯諾克選手丁俊暉的父親。男,生於1954年,江蘇宜興人。

人物關係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丁文鈞是蘇州人,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母都是工人。母親甫聽華在豆製品廠上班,每天都要凌晨1點鐘起床工作。
他先是在宜興的一家商場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後來在下海潮中丁文鈞向單位提出“停薪留職”,這在當時看來是很有魄力的決定。
下海后,他和妻子陳習娟盤下一個小鋪,開始賣香煙。
親戚金惠英一直是丁文鈞一家的鄰居,那時丁文鈞在宜興有一處100多平方米的房子,但裝修沒花多少錢。
1998年,在把11歲的丁俊暉從宜興帶到東莞練球后,丁家人就擠在一家桌球館的一角,用三合板隔出一塊8平方米的地方。
用不到200元,丁文鈞就搞定了所有傢具及床上用品:80元的木床、60元的桌子、15元的被子、30元的涼席。由於沒有經濟來源,帶來的錢又花光了,丁文鈞只得賣掉宜興老家的房子,並將陳習娟“趕回”了娘家。
從1998年到2003年丁俊暉掙到第一筆獎金期間,老丁和小丁每人每餐只吃兩元錢的工作餐,日子過得十分艱苦。在東莞的日子,是丁文鈞認為最困苦的日子,但也就是那段日子,又鞏固了他成本核算的經濟思想。
丁俊暉第一次來北京參加斯諾克公開賽,一家三口還有丁文鈞帶的學生,六七個人擠在海淀體育館招待所的兩個房間內,雖然條件簡陋,但丁文鈞認為價格不菲,“兩間房每天500元,整個比賽下來光住宿費用就要上萬元。如果丁俊暉輸了,我們肯定虧本。”
據丁文鈞自己說,培養丁俊暉的成本還沒有收回,“直接成本至少有五六十萬元,這裡面主要是丁俊暉到外面看比賽的費用、全家人的生活費用以及請教練的費用等。不過,現在不用再吃兩元錢一頓的工作餐了,想吃什麼就吃什麼。兒子肯定是獨一無二的,他肯定能拿更多的世界冠軍。那時候他的身價……”
如果丁文鈞不和丁俊暉站在一起,或者兩個人站在一起換個地點,不在桌球廳,而是在北京萬通或天意小商品批發市場,一套沒牌子的西服、打著領帶、戴著一塊梅花表、抽著廣東梅州產的五葉神,丁文鈞活脫脫就是一個南方來京的小商販。
據說,在天意倒騰小商品的那些人,雖然會為5角錢和顧客掙得面紅耳赤,也時常幾口人擠在一間小小的出租房裡,但他們個個在銀行都有個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存款。
丁文鈞
丁文鈞
他們的發達靠的就是堅韌、計較、決斷和一代傳一代,而這些南方商人的特徵在丁文鈞身上都有著集中的體現。
假如換一種情況,丁俊暉不是天才,或是天才沒有遇到好老師,又或者有技術但打比賽時緊張了,再或者心理也沒問題了,就是比賽前泡吧熬夜了,那麼小丁直到幾十歲還不會出什麼成績。
如果是這樣,也許丁文鈞也會出點小名,那一定是在電視或是電台的“內心獨白”節目,大小丁的故事將會演變成一個極不成功的例證。那麼老丁身上固有的堅韌、計較、決斷和一代傳一代,就會換了名詞,變成賴皮、算計、自負和一代不如一代。
當然,如果自此以後丁俊暉沒戲了,完了,對丁文鈞的評價也好不到哪裡去。這種事,不期望發生的人很多,但想看笑話的人也少不了。
丁文鈞是蘇州人,有兩個哥哥和一個妹妹,父母都是工人。母親甫聽華在豆製品廠上班,每天都要凌晨1點鐘起床工作,因此丁文鈞的幼年是在母親的背上度過的。
在丁文鈞大概十二三歲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丁家全家被下放到宜興,丁文鈞因此沒有上初中,但早早輟學的他卻逐漸顯露了對金錢的敏感。
2021年2月2日,據天眼查APP顯示,上海丁俊暉桌球俱樂部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丁俊暉的父親丁文鈞退出公司法定代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