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堃墀

中國科學院院士

彭堃墀,男,漢族,光學專家,1936年8月25日生於江蘇鎮江,原籍四川廣元。1961年畢業於四川大學物理系。現任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所長、教授。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61年彭堃墀從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山西大學任教;1982年至198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進修;1984年回國后建立了山西大學光電研究所;1985年主持建立量子光學實驗室;1986年晉陞為教授;1988年至198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工作;1991年至2000年擔任山西大學校長;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2005年當選為美國光學學會特殊資格會員;2015年當選為中國光學學會首批會士。

彭徠堃墀主要從事量子光學、固體激光技術等領域的基礎與應用研究。

2021年3月,入選山西省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擬推薦對象。

大事件

1936-08-25

出生

1936年8月25日生於江蘇鎮江。

1961

畢業後任教

1961年彭堃墀從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山西大學任教。

1982

美國進修

1982年至198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進修。

1991

擔任校長

1991年至2000年擔任山西大學校長。

2003

當選為院士並獲科研獎項

2003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同年獲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1961年彭堃墀從四川大學物理系畢業後分配到山西大學任教。
彭堃墀工作照
彭堃墀工作照
1982-198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參加了世界最早光場壓縮態產生實驗研究前期工作,在Kimble實驗室研製成“高輸出穩頻YAG激光器”。
1988-1989年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完成用雙KTP晶體經OPO參量下轉換首次證實量子相干性和連續變數的EPR佯謬。
1991-2000年擔任山西大學校長。
2003年,彭堃墀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2015年,彭堃墀當選為中國光學學會首批會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曾獲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00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以及其它省部級獎勵20餘項,發明專利2項。發表論文150餘篇。
1985年起主持建立量子光學實驗室(現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及固體激光技術等領域的實驗與理論研究工作,在非經典光場的產生及應用,特別是在連續變數量子信息的研究中完成一系列原創性的工作,同時進行了全固化穩頻倍頻Nd:YAG、Nd:YVO4及Nd:YAP激光器的研製及開發。20世紀90年代初,主持完成了正交雙模壓縮真空態光場產生實驗,設計和研製了新的YAP/KTP 系統,在由α - 切割KTP 晶體構建的半整塊光學參量振蕩腔內,實現了Ⅱ類非臨界相位匹配光學參量下轉換,用同一系統獲得兩類壓縮態光場,全部技術指標達當時國際最好水平;先後研製完成半導體激光器(LD)泵浦全固化單頻Nd:YAG,Nd:YVO及Nd:YAP 激光器,總體水平屬國際先進,並形成產品,為非經典光場產生及應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光源。近年來,領導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實驗獲得明亮EPR糾纏光束,完成了連續變數量子密集編碼實驗,設計了連續變數量子保密通訊方案,並利用三組份糾纏實現了連續變數的可控密集編碼,2004年實驗實現了連續變數無條件量子糾纏交換,為量子網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科研項目
量子計算的物理實現和關鍵量子器件-連續變數線性光學量子計算,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資助額:108.68萬元,2006-12,排名:5。
連徠續變數四組份糾纏cluster態的實驗產生,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額:52萬元,2006-9,排名:1。
重點實驗室運轉費,專項科研,資助額:90萬元,2006-12,排名:1。
量子通訊中糾纏源的製備和研究,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額:34萬元,2005-10,排名:1。
瓦級全固態連續單頻激光器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額:80萬元,2005-10,排名:2。
微結構中的量子特徵,高等學校科技創新工程重大項目培育計劃,資助額:30萬元,2005-12,排名:6。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研究,長江學者和創新團隊發展計劃,資助額:50萬元,2005-6,排名:3。
研究成果
1995年“光場壓縮態”項目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立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1998年4月該項目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的專家組鑒定,其中有五項技術指標處於國際領先。現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多次被SCI、EI收錄。受聘為美國光學學會雜誌《光學學報》和《光學快報》兩大刊物的審稿人。1986年被美國收入“世界光學科學家和工程師名人錄”,1989年被收入《新中國科技精英譜》等書。彭堃墀教授擔任校長后,制定了改革、發展、上水平,奮力進入“211”的飛鳥式發展策略,有力地促進了山西大學教學、科研、科技開發現上新台階。93年山西大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博士單位,他領導的光學碩士點成為博士點。
94年山西大學物理專業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成為首批批准的八個地方綜合大學十個基地之一。
光學研究
1985年起主持建立量子光學實驗室(現為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及固體激光技術等領域的實驗與理論研究工作,在非經典光場的產生及應用,特別是在連續變數量子信息的研究中完成一系列原創性的工作,同時進行了全固化穩頻倍頻Nd:YAG、Nd:YVO4及Nd:YAP激光器的研製及開發。20世紀90年代初,主持完成了正交雙模壓縮真空態光場產生實驗,設計和研製了新的YAP/KTP系統,在由α-切割KTP晶體構建的半整塊光學參量振蕩腔內,實現了Ⅱ類非臨界相位匹配光學參量下轉換,用同一系統獲得兩類壓縮態光場,全部技術指標達當時國際最好水平;先後研製完成半導體激光器(LD)泵浦全固化單頻Nd:YAG,Nd:YVO4及Nd:YAP激光器,總體水平屬國際先進,並形成產品,為非經典光場產生及應用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光源。近年來,領導研究組在量子信息領域取得一系列原創性成果:實驗獲得明亮EPR糾纏光束,完成了連續變數量子密集編碼實驗,設計了連續變數量子保密通訊方案,並利用三組份糾纏實現了連續變數的可控密集編碼,2004年實驗實現了連續變數無條件量子糾纏交換,為量子網路的研究奠定了良好基礎。
專利發明
一種用於控制光學晶體溫度的高溫溫度控制儀,專利類型:發明,專利號:373317,2008-1。
單頻可調諧激光器,專利類型:發明,專利號:338649,2007-8。
整體腔全固化單頻倍頻激光器,專利類型:發明,專利號:103050,2003-2。
全固化單頻倍頻激光器,專利類型:發明,專利號:88700,2002-7。
整體腔全固化單頻倍頻激光器,專利類型:實用新型,專利號:440106,2001-6。
全固化單頻倍頻激光器,專利類型:實用新型,專利號:360519,1999-12。

教學成就

彭堃墀教授長期從事高教工作,勤奮耕耘,碩果累累。1984年在美國德克薩斯大學研製成“高輸出穩頻YAG激光器”,達到當時國際最好指標;1988年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高功率連續穩頻YAG激光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並獲全國新產品、新技術展示會金獎;1992年完成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世界前沿課題“光場壓縮態的產生及探測”,填補了國內空白。1994年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光場壓縮態的實驗和理論研究”。1995年“光場壓縮態”項目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立為國家重點科研項目,1998年4月該項目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組織的專家組鑒定,其中有五項技術指標處於國際領先。現已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百餘篇,多次被SCI、EI收錄。受聘為美國光學學會雜誌《光學學報》和《光學快報》兩大刊物的審稿人。1986年被美國收入“世界光學科學家和工程師名人錄”,1989年被收入《新中國科技精英譜》等書。
彭堃墀教授擔任校長后,制定了改革、發展、上水平,奮力進入“211”的飛鳥式發展策略,有力地促進了山西大學教學、科研、科技開發現上新台階。1993年山西大學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授予博士單位,他領導的光學碩士點成為博士點。1994年山西大學物理專業被國家教委評為國家理科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成為首批批准的八個地方綜合大學十個基地之一。1998年,山西大學一次獲得4個博士點,11個碩士點,使學校的博士點增至5個,碩士點達39個,學科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學校實力顯著增強,居於全國同類院校前列,在山西省第二次學位工作會議上,山西大學被評為重點學科建設先進單位。1999年1月物理學專業喜獲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單位,2月山西大學被教育部正式批准為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在他領導下,山西大學一年上一個台階,幾年邁一大步,被省政府榮記集體一等功,光電研究所被省勞動競賽委員會榮記集體特等功。

社會活動


現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全國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物理學會理事長和《量子光學學報》主編,光電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是首批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專家。
量子光學與光量子器件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副主任,山西省物理學會理事長,美國光學學會特殊資格會員(OSA FELLOW),《量子光學學報》主編。
曾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中國物理學會量子光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光學II組評審專家及信息科學部第二屆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獲得榮譽


時間獎項全稱頒獎機構
2021年6月28日全國優秀共產黨員
全國優秀教育工作者中華全國總工會
五一勞動獎章
“中青年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國家人事部
“科技功臣”榮譽稱號山西省委省政府
“優秀領導幹部”榮譽稱號山西省委省政府
2002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003年
何梁何利基金科學技術進步獎
2005年山西省科技傑出貢獻獎
200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7年“十五”期間太原市科技傑出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