匐行疹

匐行疹

匐行疹又稱鉤蟲皮病,是一種寄生於狗、貓等動物的鉤蟲幼蟲侵入人體皮膚后,在皮膚表面形成紅色隆起的、似細線狀的皮膚病。多發生在氣候溫暖的地方,皮損有自限性。匐行疹的典型表現是微隆起於表面、紅色細線狀的皮膚損害,伴有劇烈瘙癢。此外,本病好發於手、足、小腿等與泥土經常接觸的部位。匐行疹的主要治療方法是外用或口服藥物治療、冷凍治療等。瘙癢、皮膚損害反覆發作,會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寄生蟲在體內長期刺激,還可能會誘發過敏。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有利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皮膚性病科

病因


● 匐行疹的發生多由鉤蟲的幼蟲侵入人體皮膚后,寄生在皮膚的皮下組織,使受侵的皮下發生損害所引起。任何形式接觸到的鉤蟲幼蟲都可能導致匐行疹形成。匐行疹形成的原因如下:
● 接觸寄生於狗、貓體內的鉤蟲幼蟲。
● 接觸動物糞便排泄物所污染的泥土或水源。
● 食用未經煮熟的含有鉤蟲幼蟲的肉食。

癥狀


● 大部分患者會在幼蟲侵入皮膚后數小時開始出現匐行疹表現。早期局部出現奇癢,隨後皮膚出現紅色細線狀損害,微隆起於皮面,長度不定,有時也可因指甲搔抓使幼蟲移動。此外,還可能會出現其他表現。

典型表現:紅色細線樣損害

● 多位於手、足、小腿等與泥土經常接觸的部位,也可發生在軀幹。
● 病變微隆起於表面,形狀似蛇狀或細線狀,可發生在身體多個部位,且長度不一。
● 瘙癢撓抓後會使幼蟲爬行出現位置移動。

其他表現

● 皮膚可出現紅斑、丘疹、硬結。
● 可出現皮膚感染化膿,伴有間歇性刺痛。
● 少數患者可表現為失眠、體重下降、精力不集中等癥狀。

檢查


● 診斷匐行疹一般不困難,需要依靠血常規等結果綜合分析進行診斷。確診需要在皮損中檢出蟲體或病理組織中查見蟲體。
● 病理學檢查
● ● 病理學檢查是確診匐行疹的主要方法,有時可在表皮內確定幼蟲。

診斷


● 醫生診斷匐行疹,主要依據典型表現、組織病理學檢查。
● 典型的微隆起於表面的紅色細線狀損害及有鉤蟲幼蟲接觸史是診斷匐行疹的首要依據。
● 病理學檢查顯示:幼蟲出現在表皮的顆粒層或棘層,即可確診為匐行疹。

鑒別診斷


● 一些其他疾病也可能會出現紅斑、丘疹、紅色線樣皮膚損害等表現,容易與匐行疹混淆,這些疾病有皮膚頜口蟲病、疥瘡、裂頭蚴病、絲蟲病、血吸蟲皮炎、鉤蚴皮炎等。
● 如果出現上述類似的表現,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治療


● 主要依靠藥物治療,此外還有一些其他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

● 首選口服藥物(如阿苯達唑)治療。
● 對於有刺痛、奇癢等較為複雜的病情,可以聯合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如地塞米松乳劑)和口服藥物,可以減輕痛癢,使幼蟲停止移行。

其他治療

● 液氮冷凍或用氯乙烷噴射法。此方法能將幼蟲很快殺死。
● 手術切除法。皮疹面積不大、範圍不廣也可手術取出幼蟲。

危害


● 瘙癢、皮膚損害反覆發作,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寄生蟲在體內長期刺激,可能會誘發過敏。

預后


● 匐行疹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是否加強個人防護、是否有併發症、基礎身體狀況等。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對於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有重要意義。

預防


● 加強衛生宣傳教育,避免接觸被貓犬排泄物污染的泥土,避免赤足在泥中行走。
● 兒童避免與狗、貓、豬、牛、羊等密切接觸,並加強其糞便的管理。
● 兒童不要吸吮手指,飯前便后要洗手。
● 勿吃不潔食品,勿食未煮熟的魚、肉類。
● 在流行區工作要加強個人防護和飲食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