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是中國科學院設在中國西南地區的文獻情報機構,始建於1958年。經過半個多世紀的創新發展,成為西南地區資源豐富的科技圖書館、信息服務中心和情報研究中心,知識產權信息研究與服務中心,中國科學院資深的科技查新諮詢中心、四川省科技成果查新諮詢服務分中心,並負責管理中國網際網路的先驅——中國科技網成都網路管理中心,同時還建有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成都鏡像站。

戰略目標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網站資料:建設數字化、網路化的多功能信息平台,提供多層次、全方位的科技信息服務,建設成為立足中國科學院、服務西南、覆蓋中國的五個基地和三個中心,即:資源豐富、服務快捷的科技文獻信息服務基地;服務於戰略決策、科技創新的情報研究服務基地;技術手段先進、科技信息豐富的計算機網路服務基地;提升人才素質、培養創新能力的圖書情報和信息管理高級專業人才培養教育基地;人才隊伍優秀、數據分析權威的知識產權信息研究與服務基地;科學院在西南地區的科學普及與文化傳播中心、聯繫西南地區與中國科學院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心,協調西南地區各省市科技信息基礎條件建設的合作交流中心。

資源建設


截至2008年底,館藏印本文獻總量為217萬冊(件),擁有45家出版機構的343種外文印本期刊,19000餘種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英國皇家學會等機構的4000餘種原版外文全文電子期刊,35萬餘冊中文電子圖書,以及大量的網路版工具書和專利文獻等,並通過網路共享國家科技文獻中心(NSTL)豐富的科技文獻資源。此外,還自建有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資料庫、中國科學院知識產權網、天然藥物網、戰略高技術創新信息平台、專利信息門戶和四川省科技信息資源共享服務平台,大大豐富了科技信息資源,實現把建設核心從文獻資源到信息資源的轉變。

信息服務


情報諮詢和學科化服務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面向科學院領導、職能局、專業局,面向科學院創新基地、院屬研究所和研究生教育,面向地方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圍繞國家和科學院重大創新方向、重要科研專項,圍繞地方科技與經濟發展,開展決策情報、學科情報、學科信息服務和企業競爭情報的研究,為重大決策服務、為科學研究服務、為科技進步服務、為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服務。

信息技術研究與服務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負責管理中國科技網(CSTNet)成都網路管理中心,是中國科技網四川總節點。為院研究所、西南地區科研單位、大學、企業等提供優質的科技網路接入、信息技術開發、網站平台建設等服務,促進科研及社會經濟發展。

知識產權信息服務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以領先的人才優勢、技術優勢、信息優勢,為科學院提供知識產權信息分析服務,參與組建科學院知識產權信息服務非法人單元,促進科技成果的轉移轉化。

人才培養


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是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設置在西南地區的圖書館學、情報學碩士培養點,同時與四川大學合辦圖書館學、情報學碩士培養點,並招收情報學博士研究生

人才隊伍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網站資料: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有職工78人,其中,高級崗位24人,科研人員62人,博士7人,碩士16人,在讀博士1人、碩士4人,大學以上學歷佔84%,平均年齡35歲。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4人、四川省學術帶頭人2人,四川省專家評審委員會成員4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1人,獲四川省“青年科技獎”和四川省青年“管理創新帶頭人”稱號各1人,碩士生導師11人,博士生導師1人。

成果交流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網站資料: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有19項成果分別獲得國家、科學院和省部委獎24項。其中,作為第一完成單位完成的11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4項,省部委科技進步三等獎3項,其他獎3項。先後與美、英、德、泰、俄等國文獻情報機構或組織建有國際學術交流關係,是OCLC的成員館。與公共、高校、專業文獻情報機構有廣泛交流。

園區建設


據“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網站資料: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成都市區華西壩大樓建築面積6834平方米,是成都市園林式單位,屋頂花園獲得2005年成都市“優秀屋頂花園”,近郊儲備書庫建築面積6163平方米(佔地26畝)。

歷史沿革


1958年,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圖書館成立,由分院黨組書記兼副院長馬識途兼管圖書館全面工作,館址設在成都市鑼鍋巷原中國科學院四川分院辦公樓內。
1962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圖書館”,館址從鑼鍋巷遷至人民南路四川省展覽館(四川省博物館)。
1971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與四川省科技情報所合併。
1978年,中國科學院恢復院成都圖書館建制,將四川省科技情報所圖書室(即原中國科學院西南分院圖書館)收歸中國科學院領導,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成都圖書館”,地師級建制。
1989年,更名為“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同時保留“中國科學院成都圖書館”名稱。
1989年,中心主編的中國唯一的天然產物學術刊物--《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首次公開出版發行。
1989年,四川省科委批准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為“四川省科學成果諮詢服務中心科分院分中心”。
1990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
1992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開通與美國DIALOG、德國STN、瑞士Data-Star的國際聯機檢索終端。
1993年,中心與兩院院士辦公室合作主辦的學術刊物--《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首次公開出版發行。
1993年,中國科學院批准成都文獻情報中心為“中國科學院成都科技查新諮詢中心”。
1994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開通電子信箱。
1998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接管中國科技網成都網路管理中心,成為當時中科院唯一一家將網路功能與信息服務緊密集成的文獻情報中心。中心將科學院網上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系統投入的設備與計算機網路建設配合使用,既節省了投資,加快了建設步伐,也使文獻信息資源共享系統由網路的三級節點升為二級節點,提高了文獻信息共享系統的網路響應速度和使用效率。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與四川大學信息管理系聯合獲得中國西部地區唯一的圖書館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於1999年開始招生。
1998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在中心範圍內實施組織結構調整,重組部室,實行人員聘用。
1999年,完成中心內部的區域網建設和成都分院網路的升級改造與擴建。
2000年,中心新館竣工,投入使用,是省內圖書情報界第一幢採用綜合布線的智能大樓。新舊館聯通后,建築面積達6634平方米。同年,與四川省經貿委開展了基於網路的院地合作。同年,實施全員崗位聘用合同制。
2001年,科技網成都網路管理中心通過光纖實現與北京的寬頻聯接。初步完成“全球圖書館導航系統”建設,實現了對國內外3000多個圖書館網頁的搜索和鏈接。年底,與中國核動力研究院開展了基於網路的院地合作。
2002年,中心整體進入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序列,之後完成部室重組和崗位競聘,並開始進行數字圖書館建設。
2003年, “中國科技網”科分院“智能園區寬頻網建設工程”歷時兩月於7月底完工,科技網正式進入科研人員住戶。該工程真正體現中心"以用戶為中心、主動服務"的理念。
2003年,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brary, NSTL)成都鏡像站在中國科學院成都文獻情報中心正式開通,並面向社會提供文獻信息服務。
2003年,中心大樓舊樓部分裝修完工,新舊樓內外融為一體,部室重新布局到位。
2004年,門廳改向(新建南門廳)、道路修建和大面積園區綠化工程完成,新門於2004年6月15日正式開啟。
2005年,以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為組長的評估組,對中心進入知識創新工程三期進行現場評估。
2006年,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成都分館文獻情報系統改革,組建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籌)。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院長彭宇行、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廳長楊國安為中國科學院國家科學圖書館(籌)成都分館揭牌。4-6月,調整部室與業務結構、完成了新一輪的全員崗位競聘。
2007年,成都分館公文處理、檔案管理、科研項目管理、安全管理及信息宣傳等貫徹公共事務管理標準化工作達到中國科學院二級標準。
2008年,四川省汶川縣發生8.0級地震,災區損失慘重,成都市區也遭受波及。成都分館館舍、宿舍、計算機網路設施部分受損,華陽書庫損失嚴重。中國全國人大常委員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長路甬祥,常務副院長白春禮,黨組副書記方新等先後到成都分館視察慰問,並查看受損情況。
中心有19項科研課題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科學院科技進步三等獎6項,四川省科技進步三等獎5項,其它獎項若干。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