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書院

景觀景點

西湖書院在西湖街,即今日廣州越秀區的西湖路上。其前身是南海義學,由南海知縣宋偉於雍正元年(1723)捐資創建,雍正八年( 1730)時知縣劉庶亦捐廉修建。到了嘉慶八年(1803),廣東布政使康基田大興書院,捐資修建了羊石書院及禺山書院,同時也撥司庫銀擴建了南海義學,井將南海義學改名為西湖書院,西湖書院便於此時設立。

簡介


道光年間.西湖書院已漸見破舊,多處崩塌。南海縣人馮侶笙、知縣徐佩韋、廣州知府錫鐮等人倡導
集資,再次擴建修復西湖書院。於道光二十八年(1848)動工,至三十年〔1850)年落成,費銀6000餘兩,加建了東、西兩廂及刻書室數間,移昭忠祠於西,崇祀廣東歷代殉難官紳;后又加築先賢堂,用於祭祀宋朝周、程(二程)、朱、張五夫子,使西湖書院略具規模。入大門為書院外院,以石欄圍繞,設置廚房水井;書院中為講堂,兩旁有生徒齋舍(宿舍)十數楹,可住生徒四五十人;講堂後為東西兩廂,是院長蓄書校文及住宿之地,亦作文士交遊之用。
至光緒三十一年(1905),西湖書院改建為南海初級師範簡易科館,三十二年又停,三十三年(1907)改
為南海中學堂.不久南海中學堂又遷往城西的蘆荻巷,西湖書院遂廢。

西湖書院的制度


西湖書院由南海知縣所建的南海義學改建,屬官立的縣級書院,主要是教授科舉制藝。
西湖書院初設立時,書院制度也是極不完善的。據記載,書院向無經費定例,只是聘請南海縣的士紳為院
長主講,每年由南海縣的鄉紳推選,送呈知縣報批。每年由縣署發院長薪金120兩,南海學宮發薪100兩,一年只得220兩。每年春季,由知縣進行甄別,選取的正、附課生也無定額,生徒的膏火獎賞也無定額,由縣署發放;且又只發官課,師課則無。
同治四年(1865),知縣吳復齋捐廉1100兩兩,又將石灣的10間官鋪變賣得銀500兩,盡撥歸西湖書院所用,六年〔1867)知縣鄭雲帆撥官銀1000兩、廣東巡撫蔣益灃撥2000兩發商生息,、作為西溯書院的經費,西湖書院始制定生徒膏火獎賞制度。但是統而計之,西湖書院共有經費本銀4600兩,息銀每月只得46兩,一年收息只得552兩,所得甚少,所以其膏火獎賞較其他書院也就少得多。
書院每年開課時間只是從二月到七月,每月三課,逢初五、十五、二十五日考課制藝試帖;設有監生正課生十五名,童生正課生二十五名,生、童正課生每人每月得膏火銀一兩,共四十兩;官課的獎賞由縣署發給,無定額;而師課的獎賞則由書院經費發給,監生正課生取前五名:第一名五錢,第二、三名三錢,第四、五名二錢;童生正課生取前十名:第一名五錢,第二、三名三錢,第四、五名二錢,第六至十名各一錢五分。統計獎賞每月只得四兩七錢五分,真可謂精打細算。不但如此,生徒人學還須繳費,不論住院與否,正課生每人都要交贄見銀四文,附課生住院則亦要交納四文,不住院則納兩文,書院內的一切雜務也是從生徒中派人打理,所封酬金也只是一錢、二錢。這也是經費過少的原因。眾議皆言獎賞過少,複議增加。又加賞作文二十名、賦十名,但是經費無所出,故所獎亦甚少。縣中人又倡議籌款以擴經費,但亦是不了了之,並無定論,所以西湖書院比較起同是縣級書院的禺山書院,規模影響也就遠為不及。雖然如此,西湖書院還是為南海生童提供了學習制藝基礎的地方,所聘的院長亦多是名士,培育的人材為數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