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地震中心
國際地震中心
國際地震中心在很早的時候,人們就已注意並記錄到了地震,但只是在最近一百年的時間內,隨著地震監測儀器的發展,才使得正確研究地震的發生過程成為可能。
英國地震學家約翰。米爾恩(John Milne,1850-1913)教授就認識到進行地震記錄國際交換的重要性,在他的組織和領導下,1922年成立了國際地震彙編(ISS,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Summary)。196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主持下,在巴黎召開了如何更好地利用ISS資料的討論會,會議決定1964年成立國際地震中心(International Seismological Centre,ISC),利用計算機儘快地測定更多的地震參數。這樣ISC於1964年在英國愛丁堡(Edinburgh)成立,這是第一個收集全世界範圍地震觀測資料的組織。
1970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其它國際性科學團體的幫助下,ISC被重新組建成為一個國際性的非政府組織,經費由各個國家感興趣的研究機構資助。最初得到7個國家支持,現在已經發展到50個左右的國家,其成員包括國家級學術機構、政府部門和大學。
1975年,ISC遷到南英國方的紐伯利(Newbury),1986年搬到了撒徹(Thatcham)的一幢二層樓內。樓內不但有辦公室,而且提供了存放大量的ISS和ISC出版物的設施,還有一個收藏有地震學期刊、雜誌和書籍的圖書館。
1979年ISC在維也納召開指導理事會,中國地震局派秦馨菱教授參加了這次會議,併當選為理事,從此我國正式加入ISC。
ISC是全世界第一個致力於收集全球範圍的地震觀測數據的非政府組織機構。其主要任務是:
·負責全球約3,000個地震台站的地震信息的收集、分析處理、編輯出版地震觀測報告等工作。
·利用所有可用的信息再次進行地震定位,並搜尋新的、尚未經有關機構確認的地震。
·向全世界相關機構提供數據服務。
·根據需要開展各種諮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