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火青春
法國1995年馬修·卡索維茨執導電影
《怒火青春》是一部由馬修·卡索維茨自編自導,文森·卡索、薩伊德·塔格馬奧、哈勃·孔黛主演的劇情片,於1995年5月31日上映。
該片是一部24小時的實錄電影,講述了三個生活在巴黎底層的青年與警察之間衝突不斷、憤怒躁動的故事。
怒火青春的劇照
三人到醫院看望阿伯德,被警察拒之門外。惱怒的文茲按耐不住情緒,仗著自己有槍,和警察爭執起來,結果,塞伊德被警察帶走。塞伊德的一個警察朋友帶著文茲和赫伯特趕到警局,把塞伊德保釋了出來。赫伯特不滿文茲的行為,獨自回到家裡,並在電視新聞上看到警察正在尋找一名警察丟失的槍支。文茲和塞伊德在街頭觀看霹靂舞時,又遇到赫伯特。這時,不遠處攜帶槍支的兩個年輕人和警察起了衝突,三人和其他街頭混混上前和警察理論,眼看局勢不能控制時,大批警察趕到,三人跟隨其他人一鬨而散。文茲掏出手槍,想要打死一名追趕他們的警察,赫伯特及時制止了他。
三人來到另一個地方在衛生間為剛才的事情爭論不休,一個矮小的老頭出現,把他年輕時因犯錯被流放的艱苦經歷講給了他們聽。塞伊德帶著文茲和赫伯特,到一所高檔公寓找一個朋友要錢,不想,錢沒有要到,文茲還和那人因槍的事,打了起來。三人從公寓出來,遇到警察,塞伊德和赫伯特被警察拘禁,文茲僥倖逃脫。塞伊德和赫伯特在警局受盡警察的折磨。文茲去看拳擊,和其他幾個朋友遇到一起,並親眼目睹了其中一個朋友開槍打死了一個門衛。塞伊德和赫伯特從警局出來,沒有能趕上最後一班回家的火車,並又遇到了文茲。三人闖入一家私人聚會,尋機挑釁,結果,被人趕了出來。三人隨後又去偷車,當他們正在手忙腳亂時,一個酒鬼出現,並熱情地教他們怎麼偷車。車剛發動,警車突然到來,酒鬼引開警察的注意,三人趁機逃跑了。
三人閑逛到地鐵,並在地鐵的電視上看到了阿伯德的死訊。文茲仇恨的看著一名警察,想象開槍殺死他的情形。塞伊德和赫伯特對文茲的做法很反感,兩人離文茲而去。塞伊德和赫伯特在接頭遇到另一群混混,雙方一言不和,打了起來。文茲這時及時出現,掏出槍壓制住了那些人,並把他們的老大帶到了一個僻靜的地方。當文茲用槍對著那人的頭時,赫伯特在他耳邊一個勁地叫文茲殺死那人,文茲猶豫半天后,終於放下了手中的槍。三人回到自己熟悉的街頭,赫伯特和文茲、塞伊德告別回家時,文茲把他的槍給了赫伯特。赫伯特剛走不遠,就看見文茲和塞伊德被警察抓住,赫伯特趕上前去,正好目睹一名警察失手開槍打死了文茲。赫伯特手中的槍對準了那名開槍打死文茲的警察的頭,那名警察的槍也顫抖地對準了赫伯特的頭。
角色 | 演員 |
文茲 | 文森·卡索 |
塞伊德 | 薩伊德·塔格馬奧 |
赫伯特 | 哈勃·孔黛 |
Benoît | 伯努瓦·馬吉梅 |
Darty | 愛德華·蒙多特 |
Gallerly Girl | 嘉蓮·維雅 |
Really Drunk Man | 文森特·林頓 |
Young Skinhead | 馬修·卡索維茨 |
Inspector Notre Dame | 馬克·迪萊特 |
Abdel | Abdel Ahmed Ghili |
Santo | Solo |
Ordinary Guy | Joseph Momo |
Vinz's Grandmother | Rywka Wajsbrot |
Vinz's Aunt | Olga Abrego |
Cook | Laurent Labasse |
Saïd's Brother | Choukri Gabteni |
Boy Blague | Nabil Ben Mhamed |
Médard | Medard Niang |
Arash | Arash Mansour |
Young Businessman | Abdel-Moulah Boujd.. |
Journalist | Mathilde Vitry |
CRS TV Journalist | Christian Moro |
Fat Youth | JiBi |
Hubert's mother | 菲里希黛·烏瓦希 |
Hubert's Sister | Fatou Thioune |
Grocer(as Thang Long) | Thang-Long |
DJ | Cut Killer |
Saïd's Sister | Sabrina Houicha |
Vinz Lookalike | Sandor Weitmann |
Astérix | 弗朗索瓦·萊萬塔 |
Gallery Girl | Julie Mauduech |
Gallery Patron | Peter Kassovitz |
Taxi Driver | 克里斯朵夫·羅西尼翁 |
Skin | Anthony Souter |
Skin | Florent Lavandeira |
Skin | Teddy Marques |
Skin | Samir Khelif |
Monsieur Toilettes | Tadek Lokcinski |
SDF Metro | Virginia Montel |
Concierge | Andrée Damant |
Bouncer | Marcel Marondo |
Samir | Karim Belkhadra |
Assistant Policeman | Eric Pujol |
Police Chief | 菲利普·拿翁 |
Hospital police officer | Sébastien Tavel |
Hospital police officer | François Toumarkine |
Hospital Police Officer | Jose-Philippe Dalmat |
Plainclothes Police Officer | 齊達內·蘇阿內 |
Plainclothes Police Officer | Bernie Bonvoisin |
Plainclothes Police Officer | Cyril Ancelin |
CRS Cave | Patrick Médioni |
Sarah | Héloïse Rauth |
製作人 | Adeline Lecallier、Alain Rocca、克里斯朵夫·羅西尼翁、Gilles Sacuto |
導演 | 馬修·卡索維茨 |
副導演(助理) | Ludovic Bernard、Eric Pujol、Henri Pujol、François Pujol |
編劇 | 馬修·卡索維茨 |
攝影 | Pierre Aïm |
配樂 | Assassin |
剪輯 | 馬修·卡索維茨、Scott Stevenson |
藝術指導 | Giuseppe Ponturo |
造型設計 | Sophie Benaiche |
服裝設計 | Virginie Montel、Virginia Montel |
(以上資料來源)
怒火青春[法國1995年馬修·卡索維茨執導電影] | 文茲 演員 文森·卡索 猶太移民的後代,巴黎街頭的一個小混混,他不知道從哪裡弄來一把真槍在好朋友面前炫耀,性格火爆的他仗著有一把真槍數次想要主動攻擊警察,最終被一名警察手開槍打死。 |
怒火青春[法國1995年馬修·卡索維茨執導電影] | 塞伊德 演員 薩伊德·塔格馬奧 一個阿拉伯後裔,和好友一起在巴黎街頭當小混混,因為文茲和和警察的爭執被警察帶走,幸好被一個警察朋友保釋出來。他也對文茲數次挑釁警察的行為很反感。 |
怒火青春[法國1995年馬修·卡索維茨執導電影] | 赫伯特 演員 哈勃·孔黛 巴黎街頭的一個黑人小混混,他對於文茲有槍在手就招貓逗狗的行為很不滿,也曾經阻止文茲打死追擊他們的警察,但是在文茲被警察走火打死以後,他還是想要為他報仇。 |
(以上資料來源)
專輯封面: 封面 | 專輯名:La Haine |
藝人:Soundtrack | |
語言:法語 | |
發行時間:1995年5月29日 | |
唱片公司:Virgin Music (France) | |
專輯曲目: | |
Intro | Sacrifice De Poulets |
Le Vent Tourne Sens Unik | La 25ème Image IAM;Daddy Nuttea |
Dealer Pour Survivre | C'est La Même Histoire (C'est Asmeuk) |
Requiem | Comme Dans Un Film MC Solaar |
La Vague A L'Arme FFF | Sors Avec Ton Gun Raggasonic |
Bons Baisers Du Poste | L'Etat Assassine Assassin |
(以上資料來源)
• 片中主人公在浴室鏡子前面耍狠的場面實際上是由兩名演員面對著面,相互模仿彼此而製造出來的效果。
• 影片是作為彩色片拍攝的,但通過後期製作洗成了黑白片。
• 馬修·卡索維茨將個人參與過示威活動的經歷融入到影片當中,他和他的父親彼得都在影片中參與了演出。
• 影片主要的拍攝地點是在大巴黎郊區的尚特盧萊維涅市。
• 影片中使用了一些真實的影像資料,來自於1986到96年期間發生的暴動事件。
• 法國硬核說唱組合Assassin負責配音。Assassin還在鏡頭前登場,這場戲中播放的《Nique La Police》這首歌曲就是他們的作品。
• 弗朗索瓦·萊萬塔飾演的角色外號“Astérix”,這個名字來自《阿斯泰利克斯歷險記》,在英文國際版中,這個名字改成了“史努比” 。
時間 | 電影節/頒獎禮 | 獎項 | 獲獎主體 | 備註 |
1995年 | 第48屆戛納電影節 | 主競賽單元-最佳導演獎 | 馬修·卡索維茨 | 獲獎 |
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 | 《怒火青春》 | 提名 | ||
1996年 | 第21屆法國凱撒獎 | 最佳影片 | 《怒火青春》 | 獲獎 |
最佳剪輯 | 馬修·卡索維茨 | |||
最佳製片人 | 克里斯朵夫·羅西尼翁 | |||
最佳男演員 | 文森·卡索 | 提名 | ||
最佳新人男演員 | 文森·卡索 | |||
最佳新人男演員 | 薩伊德·塔格馬奧 | |||
最佳新人男演員 | 哈勃·孔黛 | |||
最佳導演 | 馬修·卡索維茨 | |||
最佳劇本 | 馬修·卡索維茨 | |||
最佳攝影 | Pierre Aïm | |||
最佳聲效 | Dominique Dalmasso Vincent Tulli | |||
1995年 | 第8屆歐洲電影獎 | 最佳青年電影 | 《怒火青春》 | 獲獎 |
(以上資料來源)
創作靈感
1993年4月6日,一名年輕的扎伊爾人在被警方拘留期間被近距離射殺,原因只是他的言語惹惱了警察,警方在威脅他的時候槍意外走火。在他被射殺的當天卡索維茨就開始了該片劇本的創作。他還受到另一起事件的啟發,1968年,22歲的學生Malik Oussekine被防暴警察毆打致死,而這名學生並沒有參與當時的示威活動。
主創機構
機構類型 | 機構名稱 | 備註 |
製作公司 | 法國第4電視台 | 法國 |
Cofinergie 6 | ||
Egg Pictures | ||
Kasso Inc. Productions | ||
La Sept Cinéma | 法國 | |
Les Productions Lazennec | 法國 | |
PolyGram Filmed Entertainment | 美國 | |
Studio Image | 法國 | |
發行公司 | Atalanta Filmes | 葡萄牙 |
Concorde-Castle Rock/Turner | 德國 | |
標準收藏 | 美國 | |
Golem Distribución S.L. | 西班牙 | |
Gramercy Pictures | 美國 | |
Look Filmes | 巴西 | |
MKL Distribution | 法國 | |
Mikado | 義大利 | |
Mondadori Video S.p.a. | 義大利 | |
Universal Pictures Benelux | 荷蘭 | |
Universal Pictures Finland Oy | 芬蘭 | |
Warner Bros. Finland | 芬蘭 | |
Warner Home Video | 芬蘭 | |
AMA Films | 希臘 | |
Yleisradio | 芬蘭 | |
Universal Pictures Germany | 德國 | |
Angel Films S | 丹麥 | |
A Arthaus Filmverleih/ | 德國 | |
Mikado Films | 義大利 | |
Criterion Collection | 美國 | |
Front Row Filmed Entertainment | ||
Telefilm Hellas |
上映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 |
法國 | 1995年5月31日 | 比利時 | 1995年8月31日 |
加拿大 | 1995年9月1日 | 美國有限放映 | 1995年9月1日 |
義大利 | 1995年9月21日 | 德國 | 1995年10月26日 |
瑞典 | 1995年11月3日 | 愛爾蘭 | 1995年11月3日 |
英國 | 1995年11月17日 | 希臘 | 1995年11月17日 |
巴西 | 1995年12月1日 | 葡萄牙 | 1995年12月8日 |
荷蘭 | 1995年12月14日 | 希臘塞薩洛尼基國際電影節 | 1995年 |
法國戛納電影節 | 1995年 | 波蘭 | 1996年1月5日 |
匈牙利 | 1996年1月18日 | 西班牙 | 1996年1月30日 |
美國紐約 | 1996年2月9日 | 芬蘭 | 1996年2月9日 |
澳大利亞 | 1996年2月22日 | 美國 | 1996年2月23日 |
挪威 | 1996年3月29日 | 丹麥 | 1996年6月14日 |
土耳其 | 1996年10月18日 | 日本 | 1996年 |
新加坡 | 1997年8月21日 | 中國台灣奇幻電影節 | 1997年8月23日 |
阿根廷視頻首映 | 1997年10月13日 | 韓國 | 1997年11月8日 |
捷克電影節 | 2002年8月30日 | 英國重映 | 2004年8月20日 |
瑞典BUFFFilm電影節 | 2012年3月16日 | 塞爾維亞共和國貝爾格萊德電影節 | 2014年3月3日 |
(以上資料來源)
《怒火青春》看上去像是一部美國影片,主演看起來也有羅伯特·德尼羅式的狂暴和憤怒——不過這些都是錯覺,它其實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法國電影。影片表現了導演對種族歧視和種族對抗題材的重視,在少年的惶惑和憤怒之中,把一種社會失控的現象真實地描述出來,影片的黑白畫面和搖晃的手持攝影紀實鏡頭,讓影片的三個主角的命運具有了宿命般的悲劇意味,很好地渲染了混亂的社會環境和青年人動蕩的精神世界,該片因其震撼人心的力量,被視為“沉暴黑暗的種族仇恨與青年壓抑無所措的命運指針”(南方都市報、時光網評)。
《怒火青春》因為複雜性而備受推崇,它為每個人都準備了些東西。它是一部關乎兄弟情義的驚悚藝術電影,節奏緊湊,大膽快速的鏡頭移動,實地拍攝,還有當代音樂,更重要的是,這是一部跟電視新聞一樣及時呈現法國郊區緊張狀況的電影,影片生動,鮮活,歷歷在目,用一次新的演繹將通常被法國人抹去的文化印記重新融合在了一起(《電影世界》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