扇舞丹青

中國古典舞

扇舞丹青,2000年96級中國舞編導班的畢業晚會上的一段古典舞身韻表演。

雖然只有一分多鐘,但佟睿睿把這一普通的傳統道具揮舞得“似扇非扇”、“似劍非劍”,表現出來的藝術意象是“畫中有舞”、“舞中有畫”。這正好被古典舞系老師慧眼所識,於是把小小的身韻性扇舞擴展、創作成一個參賽作品,由古典舞系大專班最優秀的學生鄒亞童表演。

創作背景


“文舞雙全”的唐滿城教授給它取名為《扇舞丹青》,給舞蹈一個文化的定位、為舞蹈加上“點睛一筆”。由於作品尚存不足,此舞蹈沒能獲大獎,但在舞蹈界是“小荷剛露尖尖角”,已引起舞蹈專家們的關注,有了較大的影響。之後,編導經過不斷的修改,給表演者更大的再創作的表演空問,充分地調動舞蹈肢體的表現力,透過扇子的舞動,實現舞蹈藝術構想,尋找承載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基,挖掘其蘊藏在中國傳統書法、古典舞中的獨特韻味。在王亞彬和編導默契的合作和共同努力下,作品日趨完善,接近完美。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

創作團隊


編導佟睿睿
服裝韓春啟
首演團體北京舞蹈學院
首演演員鄒亞童
修改稿首演王亞彬

作品鑒賞


“扇起襟飛吟古今,虛實共濟舞丹青。氣宇衝天柔為濟,憐得筆墨嘆無贏。丹青傳韻韻無形,韻點丹青形在心。提沉沖靠磐石移,卻是虛谷傳清音。”這首詩精闢概括、準確描述了《扇舞丹青》這一舞蹈作品。
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
《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長手臂表現力的摺扇,演繹了中華民族書法藝術的神韻之美,動態地展現了“紙上的舞蹈”,可謂文治“舞”功。作品通過表演者似飛騰狂草、像描畫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個的舞台空間,塑造出一種古雅、端莊,充滿中國傳統舞蹈文化體態形象,將古典舞與中國書法文化、扇文化、劍文化融為一體,把舞、樂、書、畫熔於一爐,在情景交融、人與自然渾然一體中達到含蓄蘊藉、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境界,營造了一個恬靜、雅緻、高遠的意境。它既具有限無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設不施的自然美,這不但是舞蹈藝術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國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級審美境界,由此舞蹈《扇舞丹青》無愧為雅俗共賞、賞心悅目,令觀眾目不轉睛的“墨舞”精品。
極富舞蹈本體特徵的作品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是一個極富舞蹈本體特徵的作品,它的一大特點是重其韻律,不隨意亂用技巧,不張揚,不浮躁;未設置任何情節,沒有戲劇的衝突,無需更多外在手段的幫助,僅靠舞者的身體和那把扇子,通過舞者身體那快慢相宜、剛柔相濟、抑揚頓挫、錯落有致的運動,將扇子與肢體動作的幅度、力度、速度、重力和空間相結合,將一個看似平常的舞蹈,做到了與書法與繪畫筆韻之美比肩。與以往女子古典舞相區別的是,它的語言打破了陰柔為主的風格,增加了剛性質感的表現。作品所營造出灑脫、飄逸、靈動、穩重和突變等不同的效應,時而高山墜石、千里陣雲、忽而春蠶吐絲、綿里藏針的舞蹈形象、形式之美,令人如夢如幻、如痴如醉。編導創造了自己的空間,也創造了自己的時間,兩者有機結合所構成的底板則是舞者身體自由描畫的。這種典型中國式的身體運動與魏格曼提出的時、空、力舞蹈三要素不期而遇。而舞者那收與放、張與弛、急與緩、強與弱等動勢所展示的“重力(輕或重)、時間(快與慢)、空間(直接或延伸)、流暢度(限制或自由流暢)”,又與魏格曼之師拉班創造的人體力效表現有著本質的聯繫。由此可見,藝術確實是相通的,好的藝術作品都遵循著科學的原理方法,藝術家追求的最高境界都是心靈與自然在溝通中的頓悟,各種自然情景均溶人人的主觀感受,傾人人性。在藝術心境與宇宙意象的互襯相映中返璞歸真。《扇舞丹青》作為當代中國古典舞的代表作,它“閃、轉、騰、挪”的動勢、其“回”與“流”的形態,以及瞬間止息如紅日欲出、滿弓蓄勢的感覺等,無不體現出了中國舞獨有的舞蹈韻味和獨特的精神氣質,當之無愧成為中國舞蹈藝術的佳作,讓人們在意醉神迷、出神入化中品味中國舞蹈向前發展的無窮神韻。

作品評價


獲得2002年第二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民族舞金獎的舞蹈作品《扇舞丹青》,是一部舞蹈精品,據此拍攝的電視舞蹈作品更是讓舞蹈錦上添花。
僅僅只有5分鐘的《扇舞丹青》儘管小巧玲瓏,但是它卻十分準確地把握住了中國古典文化精神,將中國古典舞蹈、繪畫和音樂熔為一爐,並利用現代電視藝術手段進行二度創作,營造了一個沖淡、雅緻、高遠的意境。
在這部作品舞蹈環境的選擇上,編導採用了最具沖淡雅緻特色的中國水墨畫(《扇舞丹青》的丹青),或山水,或竹、荷、菊、梅,或前景,或後景,或以實景道具拍攝,或以特技圖像處理,布置了一個沖淡意境呼之欲出的舞蹈場景。這是繪畫語言通過實境對整體意境的刻畫和表達。在音樂的運用上,編導採用了以古箏彈奏的民樂。隨著環境的展開,獨具中國傳統特色的音樂或低,或高,或疾,或徐,或輕攏慢捻,或快彈連撥。這是音樂語言對整體意境的刻畫和表達。
扇舞則是意境的主要承載者和表現者。無論是從扇舞本身的動作,還是道具的選取來看,《扇舞丹青》中的扇舞具有傳統舞蹈的美學特徵。通過舞者王亞彬的扇舞表演,我們既欣賞到中國傳統舞蹈的“擰、傾、圓、曲”的外化動作,更領略到中國傳統舞蹈以剛健挺拔、含蓄柔韌的舞姿所體現出來的內在精神:“以神領形,以形傳神。”
舞蹈中電視藝術語言的運用,使得沖淡、雅緻、高遠的意境得以加強和彰顯。如在這部藝術片的片頭,鏡頭從右至左徐徐搖過,就吸納了傳統長軸繪畫中“先右後左”的美學思想。鏡頭運動的速度與節奏都比較舒緩,與舞蹈動作的速度和節奏十分契合。畫面構圖沉靜中追求氣韻的生動,正是傳統的“靜中求動”“靜中有動”美學理想。
其實,在這部藝術片中不僅僅存在這兩種審美載體,我們至少可以享受到四種審美載體的存在:一為舞蹈肢體語言,一為電視聲畫語言,一為繪畫語言,細分電視聲畫語言還有音樂語言。這部藝術片的高明之處正是在於巧妙地融合了四種語言形式,構築了一個立體的完整的內容與形式統一的和諧的審美客體。

獲得榮譽


2001年第五屆全國舞蹈比賽創作一等獎,王亞彬獲表演一等獎;
第二屆CCTV電視舞蹈大賽民族舞金獎,並在“CCTV電視舞蹈作品展播評選”中獲最佳電視舞蹈作品、最佳導演、最佳電視攝像、最佳電視美術設計4個獎項;
第三屆中國舞蹈“荷花獎”金獎。

觀眾舞評


這部長約五分鐘的舞蹈是第二屆全國電視舞蹈大賽中獲得民族舞金獎的作品——由畢業於北京舞蹈學院古典舞系的王亞彬表演的“扇舞丹青”。
作品所選用的背景音樂是十大古曲之首的“高山流水”,音樂始於散起,玲瓏剔透的按音將人帶入一個意味深長的境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書案背後一方水墨山水畫,沖淡高雅,韻味流長。纖細的身影漸近,畫中的女子清顏白衫,青絲墨染,彩扇飄逸,若仙若靈,水的精靈般彷彿從遠古的夢境中走來。鏡頭從右至左緩緩移動,符合了中國畫中長軸畫“先右後左”的審美意趣。天上一輪春月開宮鏡,月下的女子時而抬腕低眉,時而輕舒雲手,手中扇子合攏握起,似筆走游龍繪丹青,玉袖生風,動作典雅而矯健。舞者用身體和扇子抒發著內心的美好感受,在空間中揮盡情懷,極好地闡述了“神於形先”的中國古典舞的內在特徵。音樂清泠之聲響在耳畔,旋律中出現大幅度的滑音,畫面中又見墨竹斑斑,舞者隨著節奏將扇子“轉”、“甩”、“開”、“合”、“擰”、“圓”、“曲”,一系列的動作讓扇子蘊含了中國古典舞的無窮魅力。在她的手中扇子變成了筆,變成了弦,流水行雲的音樂與龍飛鳳舞的舞姿,讓人慾罷不能,觀不忍去,空氣彷彿被凍結了。
音樂展衍,丹青寫意優美精緻,凌波的水蓮迎風乍動,湖心蓮葉哪個堪折,畫中的舞者似蓮心一點,可是為著誰相思?舞者將傳統的扇舞與書畫藝術自然流暢地結合在一起。和著揉弦之音,舞者穿行在浩浩煙波雲水之間,從扇子上能夠領略到中國繪畫的精妙,能看到濃淡潑彩的渲染,畫筆婉轉,纏綿不失豪放。
目光中,每個鏡頭都是一幅完美的畫面。音樂進入快板,如水流觴,是古曲“高山流水”的高潮階段,背景出現輕描淡畫的菊花,舞者將扇子迅速地開合,迴旋流轉,舞姿隨著節奏也是一氣呵成,扇子象彩蝶一樣隨著畫中的女子上下翻飛在菊花叢中,舞者與扇子融為一體,整段舞蹈酣暢淋漓。在若隱若現的畫面里,隨著快撥連彈的古箏節奏,舞者不是單純在用肢體表現這份美,她是在用心去感受音樂,扇子在她的手中具有了靈性和韻味。
一連串的連貫動作翩然而止,抬頭間迎來繽紛雪落,幾樹寒梅間錯,此時的音樂進入慢板,節奏自疾而徐,進入尾聲,舞者的表演也再次轉入婉約典雅,極盡柔美。舞者將扇子展開,如梅花凌雪而開,回雪輕揚,合起時宛若玉筆在手,以意揮毫。音樂最後的二十秒鐘,舞者背身抱扇悠然地站在畫面深處,隨著幾節細泛的音符將一個雪中清麗的背影久久地留在我的映象里,還有那柄忘之不去的彩扇,正應合了“淡出”的結局。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
扇舞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