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型驅逐艦

055型驅逐艦

055型驅逐艦(英語:Type 055 destroyer,北約代號:Renhai-class ,譯文:刃海級)是中國船舶重工集團701研究所設計、江南造船廠與大連造船廠共同承建的、裝備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的新型艦隊防空驅逐艦。

055型導彈驅逐艦全艦主要天線採用共形設計,具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及隱形性能,可組織遠、中、近三層先期預警防禦網,並有較強的防空、反導、反潛、反艦、攻陸和電子戰能力。該艦擁有較高的續航力、自持力及適航性,可在除極區外無限航區遂行作戰任務。該級艦首艦於2017年6月28日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

該級艦也是第一次在驅護艦的設計上實現遠程攻防兼備的大潛力優秀平台,其改進型號再進一步加入電磁推進、電磁炮、激光近防技術及海基反導能力,中國首艘055型導彈驅逐艦2018年8月24日上午離開上海江南造船廠碼頭,進行首次海上測試。

徠2019年4月23日,在慶祝人民海軍成立70周年海上閱兵活動中,“南昌”號055型導彈驅逐艦接受檢閱。

發展沿革


“055”這個艦艇型號最早可以追溯到196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提請中央軍委關於建造“大型火炮導彈驅逐艦”的提案,中央軍委同意並責成當時在研製051型驅逐艦的七院,進行戰術技術與初期方案論證,型號稱為“055”。但在當時的時代背景下,該設計提案的本質帶有濃厚的“大躍進”風格,大量技術指標超出中國當時的工業技術水平,導致項目進程困難重重、問題叢生。1983年2月,在與英國軍事技術合作被終止的同時,也終止了第一代055型驅逐艦的建造。
2014年12月,055型1號艦開工儀式
2014年12月,055型1號艦開工儀式
進入新世紀之後,中國海軍艦隊在急速現代化並開始發展航空母艦,遠洋作戰的需要也與日遽增。於是,中國發展大型遠洋防空驅逐艦的背景條件與技術、財力條件都堪稱成熟。052B型驅逐艦、051C型驅逐艦、052C型驅逐艦、052D型驅逐艦的接連成軍更是印證了這點。在這一背景下,重啟055型驅逐艦的建造也被提上日程。
055型萬噸級驅逐艦在本世紀初期恢復研製,並於2009年12月20日正式通過立項審查,2014年12月,055首艦在江南長興造船廠舉行了開工儀式,首批就上了批量,055驅逐艦起初的投標價格在九十億,後來中國海軍方降到了六十億,最後將製造計劃確定了下來。這艘驅逐艦作戰能力十分強大,是中國航母編隊中不可缺少的護衛艦,被稱為“帶刀護衛”。
隨後照片顯示在江南廠首批就有兩艘055在同時建造,2017年6月28日,055型首艦在上海江南造船廠下水。
2020年8月30日,第八艘055型導彈驅逐艦下水。
2021年3月,我國海軍裝備的第二艘055型萬噸驅逐艦——拉薩艦正式官宣亮相,055型驅逐艦裝備有新型防空、反導、反艦、反潛武器,具有較強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導和對海打擊能力,是海軍實現戰略轉型發展的標誌性戰艦。

技術特點


基本設計

下水儀式上的055型驅逐艦首艦
下水儀式上的055型驅逐艦首艦
055型驅逐艦採用高度隱身化設計,艦體折線處理相較於此前的052D型更加整潔乾脆,從艦首單純的延伸到艦尾,傾斜的上層建築連續封閉,各種裝備設施收納到舷牆內或以艙門遮蔽,隱身性能又有了進一步提高。其空載排水量約為9500到10000噸,標準排水量11000噸,滿載排水量12500噸左右。在外形上過去散布在上層結構的各式諸如火控雷達、導航、通信、電子戰天線均被整合在了主艦橋以及一體化隱身桅杆之中,這種明顯的變化主要得益於綜合射頻技術在055上的運用,在這種新技術的助益下,可以極大的減少艦船整體所需的天線種類和數量,這也是本級艦在設計上的重要亮點之一。

船電設計

055型驅逐艦一體化桅杆特寫
055型驅逐艦一體化桅杆特寫
055型驅逐艦艦橋上布置著的新型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是052C/D所用的346/346A家族的最新改進型,主要改進是取消了原先布置下天線陣面下的相控陣天線校準所用的輔助天線,推測是採用了先進的軟體演演算法進行天線校準,簡化了整體天線布局和RCS特徵。此外,055還放大了與有源相控陣雷達所匹配的敵我識別訊問機天線(相控陣主陣列正上方的長方體天線)的天線孔徑以獲取更遠的敵我識別詢問距離和覆蓋範圍,這無疑意味著新型相控陣相比現役的346/346A型相控陣雷達有著更遠的探測距離。
055型驅逐艦的綜合一體化桅杆
055型驅逐艦的綜合一體化桅杆
除了新型S波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變化,055還在主桅杆上集成了新型的X波段相控陣,這也是繼福特級首艦CVN-78之後第二型實現雙波段雷達(DBR)概念的水面作戰艦船(伯克III還未開建,DDG-1000取消了雙波段里的VSR/SPY-4陣列)。S+X雙波段的主要易於在於實現了多部雷達的射頻資源共享和一體化管理,增強了整體系統的應變能力和任務靈活性以及對多種複雜目標的檢測能力。此外新增的X波段相控陣陣列也擔負諸如對低空/海搜索、導航、火控等多項任務,客觀上減少了各類雷達天線數量,有利於綜合射頻技術的實現。

艦載武器

055的主炮是052D所用的H/PJ-38單管130毫米艦炮的改進型,在此基礎上得益於新平台的噸位優勢,在繼承了H/PJ-38艦炮發射各類彈藥包括精確制導彈藥的同時,新艦炮取消了炮口制退器並完善了雙路供彈體制。相比H/PJ-38艦炮,新艦炮的各項指標以及對海/對陸支援能力有了整體的提升。近程防禦武器系統(CIWS)則主要由艦橋前的H/PJ-11型11管30毫米近防炮系統和機庫上的紅旗-10型近程防空導彈組成,這也是自052D後續批次以來海軍主力艦艇的最為通用和成熟CIWS標準套件(CIWS的火控組件預測將於下水后安裝)。
垂直發射裝置(VLS)也沿用了052D上的成熟型號,數量上增加到了前64+后48,總計112單元。可容納包括海紅旗-9B遠程防空導彈、鷹擊-18A反艦導彈、反潛助飛魚雷以及對陸攻擊巡航導彈等,用於執行防空、反艦、反潛、對陸攻擊任務等。反潛系統方面,現階段猜測是直-18F或者卡-28為主,至於廣大軍迷所期望的直-20尚處在陸航交付試用階段,短時間無法衍生出合適的反潛型號。反潛魚雷則是由垂直發射系統兼容的火箭助飛魚雷和艦載魚-7魚雷一道構成從遠到近的反潛防線。此外055型還會裝備用於反潛的主被動拖曳聲吶和船殼聲吶以及反魚雷誘餌等水聲對抗裝備。
055型驅逐艦主炮特寫
055型驅逐艦主炮特寫
電子戰系統則依舊由電子偵察裝置、雷達偵察干擾裝置以及無源干擾彈發射裝置三大部分組成,並結合了各類聲學/光學告警手段。電子偵察裝置、雷達偵察干擾裝置集成於一體化桅杆之上,無源干擾彈發射裝置布置在機庫甲板兩側,由總共4部經過低RCS外觀處理的4×8管多功能火箭發射裝置組成,可使用諸如箔條、熱源、煙幕、雜訊等多種干擾彈,應對各種雷達及光學感測器制導武器的威脅。

性能數據


參考數據
艦長180米
舷寬23米
標準排水量11000噸
滿載排水量超過12000噸

本級各艦


序號舷號艦名開工下水服役
1101 南昌艦2014年12月2017年6月28日2020年1月12日
2未知/2018年4月28日/
3未知/2018年7月3日/
4未知/2018年7月3日/
5未知/2019年/
6未知/2019年12月26日/
7未知///
8未知/2020年8月30日/
參考資料來源

服役動態


2018年8月24日,網路上流傳的一組圖片顯示,在上海江南造船廠製造的中國國產萬噸055型驅逐艦首艦已經開始試航。055是中國新一代大型驅逐艦,排水量超過一萬噸,採用全燃動力、新型相控陣雷達、綜合射頻系統,配備112單元通用垂直發射系統。此前該艦1號艦和2號艦已經在江南造船廠下水,3號艦4號艦則在大連造船廠下水。

總體評價


阿利·伯克級FlightⅢ型想象圖
阿利·伯克級FlightⅢ型想象圖
對於中美兩國海軍來說,剛剛下水的055型驅逐艦和即將開建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Ⅲ型都屬於兩國海軍未來幾十年內中堅的水面艦艇型號。雖然055在平台上已經對伯克III形成了一定的優勢,主要表現在艦船整體的隱身處理和設計冗餘度上,伯克家族發展到Ⅲ型,其設計冗餘及平台潛力已經非常緊張,特別是未來伯克Ⅲ型的完整版AMDR出現以後更是如此。在這點上055的后發優勢顯露無疑。055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在大平台帶來的武備數量和平台發展潛力上,而伯克Ⅲ得益於美國海軍長期積累的盾艦使用經驗和軟體優勢甚至是海基反導能力是中國海軍的短板。
海徠軍一體化火控防空(NIFC-CA)概念
海徠軍一體化火控防空(NIFC-CA)概念
從宏觀的體繫上看,美國海軍從90年代開始構建的海軍協同交戰能力(CEC)體系平台已經發展到衍生出了海軍一體化火控防空(NIFC-CA)的地步,打破傳統交戰模式的超水平線攔截能力更是這個平台上最為耀眼的一環。而這種體系的倍增能力卻是中美海軍最應該值得重視的差距。055的出現雖然在平台上實現了彎道超車。這種體系的差距不是我國海軍光靠服役一型先進平台的作戰艦艇就可以彌補的。當然,055這個優秀的平台也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構建優秀體系,拉近未來中美海軍之間差距的一個良好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