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郃的結果 展開
- 湖廣第一狀元
- 東漢安帝朝司空
李郃
湖廣第一狀元
李郃(808—873)字子玄,號西貞,漢族,延唐縣(今寧遠縣灣井鎮下灌村)人,湖廣第一狀元。唐大和二年(828年),舉賢良方正,李郃被推薦至長安赴考。廷試中,做《觀民風賦》和《求友詩》,條對鮮明,詞旨溫雅,能寓褒貶於清和之中,闡忠義於詞氣之表。考官交相薦進,文宗面試,擢進士第一。因上疏讓第,得罪宦官,被排擠出京,初授河南參軍,大和四年(830),升賀州刺史,舉賢薦能,勵精圖治,敦促各地注重禮教,勸導農民發展生產,經過七年治理,賀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因此深得同僚敬重和百姓愛戴,被尊稱為“李賀州”,官至吏部侍郎。
李郃文採風流,少年得志。大約28歲時,發明了“葉子戲”。《太平廣記》引《咸定錄》中記載:“唐李郃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夢蓮江行,因撰骸子選,謂之葉子戲。”李郃創製的“葉子戲”,是麻將的雛形。被後人稱為麻將的鼻祖。晚年,退職還鄉,寄情山水,寫下了許多描繪九嶷山秀麗風光的詩篇,著有《骰子彩選格》和《李賀州集》,現存《過九嶷山有懷》、《賀州思九嶷》、《詠舜廟古杉》等詩,高潔清雅,詩如其人。
李郃
唐元和三年(808)年,李郃出生在延唐縣(今湖南寧遠)下灌村。
其 十六世祖李道辨為南齊蕩寇將軍,祖父李周延、父親李太淵都先後任道州文學。李家三代以儒學昌其家,均授郎職,贈正議大夫,為人正直、做官清廉。李郃生活在九嶷山下,又是書香世家,從小受舜文化熏陶,心裡就滋生了崇尚正直、恭儉謙讓的樸素英雄觀,在祖父和父親的教導下,他博覽群書,精通經史,長於詩賦。
讀書岩是唐代狀元李郃兒少時候面壁苦讀的地方。被人們稱之為讀書岩的這個岩洞,那時候洞外灌木雜草叢生,洞內陰森潮濕,不時還有蝙蝠、石燕、小麻蛇出沒,李郃視而不見,自顧聚精會神地讀“子曰”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把《大學》《中庸》《論語》《孟子》以及《詩經》《易經》《尚書》《禮記》《春秋》四書五經等等書籍,背得滾瓜爛熟。讀書之餘,在讀書岩聽爺爺講,”舜帝禪位大禹”、舜帝‘勤民事,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的故事。”,從此立志。
青年才華橫溢,擢取狀元
青年時的李郃已是學富五車、滿腹經綸。
唐大和二年(828年),舉賢良方正,李郃被推薦至長安赴考。廷試中,做《觀民風賦》和《求友詩》,以“條對詳明,詞旨溫雅,獨能寓褒貶於清和之中,闡忠義於詞氣之表,直使長官欽承,群小懾服。落落幾千言,大有賈長沙、董江都之概。維時策官左散騎常侍馮宿、太常少卿賈餗(su)、諫官部郎中龐嚴交相薦進,文宗面試后擢(zhuo)為進士第一。”
上疏讓第劉賁,高風亮節
與李郃同科考生劉賁在答卷中因直抵宦官,切中時弊,考官雖然贊服,然懼怕宦官勢力,不敢錄取。李郃憤憤不平,說:“劉賁不第我輩登科,能無厚顏”,他不顧個人得失,上疏文宗,請求朝廷收回授予自己的功名,改授劉賁,考官接疏后仍不敢上報,他的建議沒被採納。該科考中者32人,其他都授京官,有三人後來還當上宰相,獨李郃因上疏讓第,得罪宦官,被排擠出京。
晚年辭職回鄉,退隱九嶷
初授河南參軍,大和四年(830),升賀州刺史。大和七年(833),因在鎮壓少數民族起義中立功,賜緋魚袋,加龍虎將軍銜。開成二年(837),他以政績突出升通政司佐司政,后升吏部侍郎,授正議大夫。晚年,退職回鄉,寄情山水,寫了許多描繪九疑秀麗景色的詩編。李郃多才多藝,發明葉子戲。生平著作,均散佚,主要著作有《骰子彩選格》和《李賀州集》。
為官一方,勵精圖治
李郃任賀州任刺史期間,體察民情、愛護百姓,為下層平民積德行善,做事親力親為,時而行走在田間小道上,時而穿越於老嶺林莽中,時而出現在田間地頭,時而出現在村落農院。一邊耐心地勸說農夫墾荒復耕,種麻栽桑,種植水稻高粱,一邊勸說和敦促平民百姓重視禮教。回到賀州后,李郃立即撥出公糧,對難以維持生計的貧民進行救濟。接著,對口碑好、為政清廉的有德官吏進行了表彰和體恤,對欺壓百姓、危害社會的官吏和惡徒進行了制裁。經過七年治理,賀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
發明葉子戲,撰寫《骰子彩選格》
《太平廣記》引《咸定錄》中記載:“唐李郃為賀州刺史,與妓人葉夢蓮江行,因撰骸子選,謂之葉子戲。“李郃是唐代葉子戲的發明者,又是葉子戲的定型者,撰寫《骰子彩選格》,麻將由葉子戲演變而來,所以,李郃是名副其實的麻將鼻祖,也是撲克鼻祖。
湖廣五省,開湘狀元
李郃是科舉制度時期湖廣五省歷史上的第一個狀元,也是唐代湖南唯一的狀元—— 開湘狀元。李郃不為功名利祿所困,心繫國祚,憂國憂民的秉性,是舜帝“勤民事”、“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的“仁愛”“尚德”品德的滋潤。李郃的“讓第上疏”行為,是舜帝“禪讓”行為的完美展示。李郃的精、氣、神,昭示湖湘學子,一定要張揚報效國家和江東父老的正氣。
打小生活在舜帝崩葬的九嶷山下的李郃,有很多機會反覆地聽舜帝禪位大禹、“”勤民事,苦憂人、只為蒼生不為身“的故事。從小生活在舜文化的氛圍中,出身在書香世家的他,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
李郃的禪讓思想從小形成,舜帝禪位大禹“公天下”的精神,時刻凈化著他的心靈。正如上疏讓第,彰顯出高風亮節與人格魅力,他的這種“讓第”思想,是舜帝禪讓精神完全美的詮釋。
出身書香世家的他,耳濡目染,剛正不阿,心繫百姓的價值觀從小形成。為官一方,不求官職,只求為天下百姓謀福利,他舉賢薦能,勵精圖治,敦促各地注重禮教,勸導農民發展生產,以至在經過七年治理后,賀州地方政治清明,人民安居樂業。
李郃心繫天下百姓的思想,同樣是受到了舜文化的陶冶,他的“勤民事,苦憂人、不為蒼生不為身的”思想,是舜帝民本思想的傳承。
李郃從小就喜歡讀書,下灌村裡,常常有人邀李郃玩耍。年紀漸漸大起來的李郃為了不受干擾,就偷偷地藏到後山一個隱蔽的岩洞里去讀書。這個岩洞就是後來的讀書岩。
十六世祖:李道辨,原籍隴西狄道(今甘肅臨洮)
祖父:李周廷,道州文學。
父親:李太淵,道州文學。
楊氏、賀氏
首元、首宣、首昭、首宏。
李郃
狀元樓位於寧遠縣灣井鎮下灌村,西鄰泠江,歷經元、明、清數代,幾經修繕。樓為紀念唐文宗大和無年及 第狀元李郃而修建。樓高10米,寬8米,長9米,為12根木柱台梁式樓閣建築,為永州市文物保護單位。